《论语新注新译》的作者杨逢彬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通过语言系统内部的比较解决了《论语》历代注家断句及理解上的分歧。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相比,本书稿基本上解决了“一说”“又说”的问题,其次运用这种方法纠正了不少错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允准可靠。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稿给出《论语》的全部现代汉语翻译。
图书 | 论语新注新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论语新注新译》的作者杨逢彬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通过语言系统内部的比较解决了《论语》历代注家断句及理解上的分歧。与杨伯峻《论语译注》相比,本书稿基本上解决了“一说”“又说”的问题,其次运用这种方法纠正了不少错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允准可靠。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阅读需要,本书稿给出《论语》的全部现代汉语翻译。 内容推荐 杨逢彬著的《论语新注新译》是坐十一年冷板凳细细磨出来的成果。如果不是电脑及其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倍时间也难完成。 杨树达先生总结以“最博最精”着称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例如释“终风且暴”之所以成功,乃得力於“审句例”一一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类比。本书欲在注《论语》诸书基础上更上层楼,只能不畏艰险,披沙拣金,通过“审句例”来向王氏父子的考证名篇看齐。 本书主要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论语》中一百六十余例古今见仁见智的疑难词句;为惠及广大读者,一反惯例,做成了“译注”形式,将这些成果融会其中一一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 如果您不想与一本好书失之交臂,敬请一读杨逢彬先生的这部力作吧! 目录 卷首的话 导言 例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附录 《大中华文库·论语》前言 “严夷夏大防”抑或“重君臣大义” 《论语》“何有於我”解 也谈《论语》中的“人”与“民” 《论语》疑难词句考证索引 後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语新注新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逢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6562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7 |
出版时间 | 2016-03-01 |
首版时间 | 2016-03-01 |
印刷时间 | 201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8 |
CIP核字 | 2015280830 |
中图分类号 | B2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