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里希·弗洛姆著叶安宁译的论文集《论不服从》中,艾里希·弗洛姆清楚说明了“服从”和“不服从”究竟意味什么——服从人性和人道社会的目标,不服从各种偶像。他的论述至今仍有相关意义。反对盲从因袭,对司空见惯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依然应该是我们的主要宗旨。
| 图书 | 论不服从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艾里希·弗洛姆著叶安宁译的论文集《论不服从》中,艾里希·弗洛姆清楚说明了“服从”和“不服从”究竟意味什么——服从人性和人道社会的目标,不服从各种偶像。他的论述至今仍有相关意义。反对盲从因袭,对司空见惯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依然应该是我们的主要宗旨。 内容推荐 在人类历史上,是不服从的思想和行为推动着社会进步,而不服从不但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独立思考和感受的能力。这是艾里希·弗洛姆著叶安宁译的论文集《论不服从》所探讨的主题。 《论不服从》出版于1981年,由艾里希·弗洛姆在世时发表的多篇论文合集而成,论述了“服从”与“不服从”究竟意味着什么:服从人性和人道社会的目标,不服从各种偶像。他的论述至今仍有相关意义。 艾里希·弗洛姆反对盲从因袭,对常识中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他结合社会和政治现象扶得独特的心理学洞见,投身和平运动,呼吁采取裁军步骤。在这些活动中,他对各类人云亦云的“常识”实践了他的不服从态度。他所服从的是心智健全的思考方式,与阿尔伯特·施韦策、伯特兰·罗素等先知哲人们秉持的理念一脉相承。 作为一位人本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艾里希·弗洛姆还在多篇论文中阐述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结构分析。他坚定地指出,在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最高价值是人,社会的目标是营造各类环境,让每个人充分发展其潜能、理性、爱和创造力,真正实现自由和发挥个性。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第二章 作为心理和道德问题的不服从 第三章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之于马克思理论的应用 第四章 先知与祭司 第五章 以人为重 第六章 人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第七章 保证最低收入的心理层面分析 第八章 单边裁军问题 第九章 老年的心理问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论不服从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艾里希·弗洛姆 |
| 译者 | 叶安宁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7406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3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15 |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 首版时间 | 2017-05-01 |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06 |
| CIP核字 | 2016269355 |
| 中图分类号 | B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7-188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