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尼克松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曾在加利福尼亚的惠蒂尔从事律师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海军服役。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美国联邦参议员、美国副总统。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1968年他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37任总统。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翻开武晔岚编著的《尼克松传》,一起揭开著名政治明星尼克松面前那厚厚的帷幕,去后台看看他真实的生活吧。

内容推荐

《尼克松传》由武晔岚编著。

《尼克松传》讲述了:

作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尼克松既是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对华发动“和平演变”阴谋的美国政客,他不仅创作了一部宣扬和平演变图谋的《1999年:不战而胜》,更提出了如今正被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再次用来对付中国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由尼克松制定的收缩美国全球战略,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尼克松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是: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美国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国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及与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俄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尼克松曾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付共产党国家的两个重要政策。

目录

第一章 杂货店主的儿子(1913—1940)

 1.平凡的亲人们

 2.艰辛的童年

 3.一个聪慧好学的孩子

 4.大学教育

 5.社团骄子

 6.年轻有为的律师

 7.甜蜜的婚姻

第二章 迈进华盛顿(1941一1952)

 1.海军少校“尼克·尼克松”

 2.百人委员会

 3.击败沃勒斯

 4.赫脱之旅

 5.希斯与钱伯斯案件

 6.藏在南瓜里的文件

 7.激烈、无情、拼命的竞选

  8.辅佐艾森豪威尔的少帅

  9.基金危机和棋盘讲话

第三章 最忙碌的副总统(1953—1960)

 1.成为副总统

 2.超强纠错:对付麦卡锡主义

 3.带上帕特去远东

 4.处理印度支那危机

 5.再战1954、1956年选举

 6.1958年惊魂南美洲

 7.舌战赫鲁晓夫

  8.迎战肯尼迪

第四章 重为平民时期(1961—1968)

 1.平民生活

 2.猪湾事件和《六次危机》

 3.别了,加州!

 4.肯尼迪遇刺

 5.1964年总统大选:戈德华特PK林登·约翰逊

 6.1966年卷土重来

 7.备战1968年总统大选

 8.“迪克。以后得叫你‘总统先生’了”

第五章 笑傲政坛(1969 1972)

 1.白宫,我们的新家

 2.艰难的印度支那大退却

 3.“一二三四,傻×战争快去死!”

 4.“体面的和平”

 5.向中国的缓缓靠近

 6.基辛格访华

 7.尼克松的北京之行

 8.与勃列日涅夫交锋

第六章 折戟水门(1972—1974)

 1.“水门”的背景和白宫“管工”

 2.幕后的忙碌

 3.白宫录音带,

 4.无冕之王与神秘的“深喉”

 5.众叛亲离和“消失的18分钟”录音带

 6.挥别白宫

第七章 不屈的晚景(1974—1994)

 1.痛苦的沉寂

 2.著书挣钱付账单

 3.再度访问中国

 4.千秋功罪任凭说

附录 尼克松大事年表

重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平凡的亲人们

1913年1月9日的夜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赶上寒潮,天寒地冻。在距离洛杉矶30英里处的约巴林达镇一所普通的民房里,弗朗西斯。安东尼.尼克松正在为迎接他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跑前跑后地忙碌着,他把家里的几个壁炉都烧上了旺火,烤得整个小木屋暖烘烘的。

随着一声尖锐的啼哭,婴儿呱呱坠地。那天为产妇汉娜接生的护士还记得,这个婴儿不够壮实,体重只有11磅,有一双棕色的大眼睛和柔软的褐色头发。听着孩子的啼哭声,汉娜松了一口气,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孩子的外祖母米尔豪斯太太高兴极了,迷信的老太太认定这个大嗓门的小外孙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正是出于这样美好的愿望,汉娜与丈夫一合计,决定以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给这个儿子取名为“理查德”。但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可爱的婴儿最后会成为整个国家最有权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位在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举足轻重、争议不断的人物,这个婴孩就是: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作为尼克松家族的一员,理查德像他的父辈们一样,身体里流淌着爱尔兰人的血液。尼克松家族在北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1753年,尼克松的先祖詹姆斯·尼克松从爱尔兰远涉重洋,来到特拉华州的勃兰地毕汉德兰定居。时光荏苒,这个家族的子孙后辈四处迁徙,先后定居过特拉华、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在尼克松家族中,曾有人先后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其中一位曾追随华盛顿将军渡过特拉华河,在整个战争中参加了12次战役;还有另外一位在内战时期死于葛底斯堡战役。

尼克松的父亲弗朗西斯·安东尼·尼克松(人们习惯叫他弗兰克),于1878年12月3日出生在俄亥俄的一个农庄里。弗兰克8岁那年,他的母亲死于肺病。之后,贫困的一家人移居俄亥俄州东部,在那里,弗兰克度过了艰难的童年时光。

弗兰克那时每天要步行几英里去学校读书,他的身材又瘦又小,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加上还是个外来户,因此他经常会受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的欺侮。但是,弗兰克那天生激烈的爱尔兰人的性子才不会让自己甘于受辱,他握紧了自己的拳头,时刻准备回击。很快,他就有了一个“好斗的弗兰克”的绰号。

几年之后,弗兰克家仍旧一贫如洗,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他就不得不辍学了。之后他开始寻找各种工作机会,他种过土豆、替人赶过牛车,当过木匠、玻璃制造工和油漆工,他还剪过羊毛、安装过电话,曾经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开过敞门的有轨电车……最后,出于健康原因,他决定离开寒冷的俄亥俄,移居到阳光明媚、温暖舒适的加利福尼亚。1907年,弗兰克在太平洋有轨电车公司谋到一份电车司机的工作,开车往返于洛杉矶和惠蒂尔之间。1908年,在惠蒂尔的一个情人节社交集会上,弗兰克遇到了汉娜·米尔豪斯,后来两人相爱、完婚、定居、生子,从此就没有再离开过加利福尼亚。

弗兰克身上那鲜明的好斗乐观的爱尔兰人性格,在儿子理查德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弗兰克热爱辩论、固执己见、严守纪律,他的大嗓门在周围地区非常有名,为了避免家庭内的争吵,他的妻子汉娜以及儿子们都尽量避免在他情绪不好的时候招惹他,但是这也使得尼克松成年以后,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厌恶。

弗兰克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当有轨电车司机的时候,就曾经为了员工的冬天取暖待遇问题与公司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原来,当时的有轨电车车厢在冬天的时候是用烧火的炉膛来取暖的,所以车厢里面相当的暖和。但是司机所站立的驾驶车间却是大门敞开、四面透风的,在凛冽的寒风中,弗兰克的手脚都生了冻疮。他开始先是就此问题向公司申诉,受到冷遇之后便组织司机和售票员联合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行动,结果终于让州立法机关通过了一项“将司机驾驶间封闭起来并安装取暖设备”的法案。

除了辩论方面的才能,对尼克松影响最深的,就是弗兰克对政治的热爱。他一生都在与大利益集团和政治机器进行斗争,他身上对于政治的激进色彩没有因为年龄的衰老而褪色过,尼克松的家庭常常举行声调激昂的政治辩论会,这种会议的声调随着弗兰克与日俱增的耳聋而不断上扬。弗兰克早年是一个强硬的共和党人,但是到了1924年,他的思想开始具有了民粹主义的色彩,并对保守的共和党纲领失去了兴趣,最后脱离了共和党。之后他成为威斯康星州进步党参议员、“好斗的鲍勃”罗伯特·拉夫赖特的拥护者,他热烈拥护汤森计划(一项旨在保护年老退休人员的退休薪金权益的计划)。

在老爷子的人生观中,还有一点强烈地影响着尼克松的人生,那就是对劳动的尊重。他一直教育儿子们,不能盲目服从《圣经》中劝导人们听从上帝而生活的教条,否则就会助长懒惰思想。辛劳终生的弗兰克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就是《圣经》中的:“你必须流汗辛苦,才能得以食物果腹。”为了秉行自己的信条,他甚至不允许患肺病的大儿子进当时最好的肺病医院,而是接受家人的辅助和疗养,否则就认为接受了别人无偿的施舍。

后来,尼克松走入政坛之后,还定期把《国会纪录》邮寄给自己的父亲。老弗兰克不仅认真阅读,而且还经常写一些意见给儿子,供其参考。尼克松竞选美国副总统期间,弗兰克给他一直阅读的报纸《俄亥俄州报》寄去一封信支持儿子,信中说:“这个孩子是我抚养大的五个孩子之一,我认为他们是全美国最好的孩子。如果你们愿意帮助他,我就承认《俄亥俄州报》还能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在尼克松的政治生涯中,父亲从未间断过给儿子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  弗兰克虽然是一个好斗、喜爱辩论的人,但是在家人身上,他仍然扮演着一个温情脉脉的角色。1947年,当时已经成为华盛顿众议员的尼克松要跟随赫脱委员会访问欧洲,弗兰克和汉娜来到华盛顿为他送行,但是这时弗兰克双耳已经几乎完全失聪了,没有助听器,他什么也听不见。尼克松知道自己的父母热爱音乐剧,就弄到了几张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歌剧《俄克拉荷马》的门票,而且选的是最好的位置。整个演出过程中,弗兰克夫妇完全沉浸在音乐剧的氛围之中,他们跟着观众一起大笑、鼓掌。但是随后尼克松才发现,父亲把助听器遗忘在旅店的房间里了,然而为了不影响儿子的情绪,他看了整整一晚的无声剧。

尼克松的母亲汉娜来自于米尔豪斯这个古老的家族。汉娜的祖先中曾有人于1690年从英国威尔士来到特拉华,但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来到美国的米尔豪斯家族的人,则是于1729年离开爱尔兰的基尔台郡,最后来到宾夕法尼亚的切斯特县。P2-4

序言

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之中,尼克松的家庭出身是最为低微的,同时,他的从政经历与成就也是最受争议的。

他诞生于加州的柑橘农场,成长于街边的杂货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那么羞涩和矜持,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场主、小商人或是律师,但好胜不屈的天性却决定了他不会自甘平庸,这个倔强的大鼻子年轻人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曲折、险象环生的道路:从政。

尼克松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生,如同他在早年求学时期获得的绰号“阴郁的鹅”一般:他擅长演讲、辩才极佳,具有一种狂热的煽动力,但是平素里他却是一个沉默寡言、严肃缄默的家伙;他终生厌恶共产主义,年轻时以“反共斗士”的姿态迈人政坛,以驱逐共产党人为己任,凭借办理“希斯案件”时的出色表现而声名鹊起、全国瞩目,但是他却能认清大势,在中美两国长期的尴尬对峙局面中,悄然打开了一条对话与共存的道路,并凭借一己之力填平了两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敌对鸿沟,成为中美建交之路上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同时也为他自己的外交生涯上写下了最引以为自豪的一笔,也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公众口中被百般揶揄的尼克松,却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他在继约翰逊总统之后入主白宫时,曾明确承诺立刻对越南停火,但是却试图“取得体面的和平”,继续增兵,导致对越战争扩大,民怨沸腾,从而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一颗地雷;他终生致力于追求公平、公正和民主,但是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被一个设在水门饭店里的小小的窃听器搞得灰头土脸、惨淡下台;他与夫人帕特的感情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的范例,然而这对政坛佳偶光环背后的生活到底如何,恐怕帕特自己比谁都清楚。这位早年幻想波希米亚式流浪生活的女人,不得不穿着保守的套装,伴随尼克松迎接着一切光怪陆离的政治风雨,但她也会偶尔失控,她会站在白宫辉煌的套间里跺着脚对尼克松尖叫:你毁了我的一生!……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拥有供自己表演的舞台。翻开本书的你,现在就与我们一起揭开著名政治明星尼克松面前那厚厚的帷幕,去后台看看他真实的生活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尼克松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晔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5793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1130725
中图分类号 K837.127=5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40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