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新编著的《明宋克急就章》在对经典碑帖个案笔法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选择的对基本笔划和基本笔法的大量临写训练,达到对书法笔法的真正理解与把握。《急就章》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是汉魏至唐代通用的启蒙识字课本。因首句为“急就奇觚与众异”,故取前二字以命名。据卷后明周鼎跋云,宋克《急就章》有临与不临之分,临者全,不临者随意起止。此卷临全,笔法精劲,为其精力充沛时期的上乘之作。是学习章草的绝佳范本。
图书 | 明宋克急就章/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郑和新编著的《明宋克急就章》在对经典碑帖个案笔法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选择的对基本笔划和基本笔法的大量临写训练,达到对书法笔法的真正理解与把握。《急就章》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是汉魏至唐代通用的启蒙识字课本。因首句为“急就奇觚与众异”,故取前二字以命名。据卷后明周鼎跋云,宋克《急就章》有临与不临之分,临者全,不临者随意起止。此卷临全,笔法精劲,为其精力充沛时期的上乘之作。是学习章草的绝佳范本。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笔法解析与摹临 一、摹与摹写的几种方法 二、临与临写的几种方法 第一节 点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侧点 二、提点 三、撇点 四、横点 五、竖点 六、长点 七、捺点 八、点的组合 九、有关点的综合练习 第二节 横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长横① 二、长横② 三、短横 四、连横 五、叠横 六、有关横的综合练习 第三节 竖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垂露竖 二、短竖 三、连竖 四、有关竖的综合练习 第四节 撇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长撇 二、短撇 三、连撇 四、有关撇的综合练习 第五节 捺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正捺 二、反捺 三、有关捺的综合练习 第六节 提的形态与书写方法 一、折提 二、转提 三、有关提的综合练习 第七节 钩的基本形态 一、点钩 二、横钩 三、竖钩 四、竖折弯钩 五、戈钩 六、横折钩 七、带捺钩 八、横折弯钩 九、有关钩的综合练习 第八节 折和转的基本形态 一、折 二、转 三、折转 四、多重转折 常用书法作品样式例举 一、中堂 二、条幅 三、斗方 四、横幅 五、对联 六、扇面 七、条屏 八、手卷 九、册页 附录一:学习书法的必要准备及有关常识 一、笔墨纸砚的选择 二、字帖的选择 三、执笔方法 四、执笔书写 五、书写方法 附录二:明代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宋克急就章/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郑和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861944 |
开本 | 8开 |
页数 | 1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2 |
CIP核字 | 2015121522 |
中图分类号 | J29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370 |
宽 | 25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