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商奇才盛宣怀
内容
编辑推荐

对外,他与洋人鏖战,吞并美国旗昌公司,为国争利;对内,他热心洋务,创办北洋大学堂,力战红顶商人胡雪岩,导演东南互保运动,勘定大清纷争乱世……实现自己“办大事、做高官、聚巨才”的人生目标。

胡泽所著的《政商奇才盛宣怀》告诉读者,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坚韧创造第一。

内容推荐

胡泽所著的《政商奇才盛宣怀》是一部全方位展示盛宣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人生经历的作品。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实干,也就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纵横捭阖于波谲云诡的政坛和商界之中。

他的一些重大举动牵扯着时代大变局,他创办轮船招商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创建北洋大学堂,建立汉阳铁厂,开设中国电报总局,总理汉冶萍公司;他外战洋人,内斗马建忠,力战胡雪岩,导演东南互保运动,勘定大清纷争乱世,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十一个第一”,被慈禧太后称“为不可少之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科场失意:锦绣前程长路漫漫

第二章

 结交贵人:日后助力成功人生

第三章

 巧解争端:悄然转向务实人生

第四章

 慧眼识矿:蓄势立志大展鸿图

第五章

 海禁大开:风云际会畅谈未来

第六章

 初入幕府:献言献策终得重用

第七章

 首次交锋:一败于商圣胡雪岩

第八章

 洋务发家:筹办轮船招商公局

第九章

 明争暗斗:招商局里大争总办

第十章

 以退为进:再败于商圣胡雪岩

第十一章

 精心设局:吞并美国旗昌公司

第十二章

 办理矿务:机缘巧合觅得良才

第十三章

 办电报局:南北消息畅通无阻

第十四章

 商场鏖战:斗智斗勇为国争利

第十五章

 独揽大局:一心挤走国内劲敌

第十六章

 巅峰对决:一举击败红顶商人

第十七章

 汉阳铁厂:人生事业攀登巅峰

第十八章

 创办银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第十九章

 维新变法: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第二十章

 创建大学:成为全国效仿标本

第二十一章

 东南互保:安定大清纷争乱世

第二十二章

 恩怨情仇:与袁世凯争夺二局

第二十三章

 亚洲之最:总理汉:台萍总公司

第二十四章

 铁路国有:意外引爆辛亥革命

第二十五章

 爱国之心:永世闪烁熠熠光辉

附录:

 1.煊赫的盛氏家族

 2.盛宣怀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对于父亲大人的家训,盛康当作金玉良言,铭记在心,这也成了他日后对儿子宣怀的谆谆教导。这次携带妻儿回到北京,自然少不了到恩师李文安府中拜访。李府上下尤其是李老太太特别喜欢清秀俊朗又机灵活泼的杏官,为了讨个吉利,特意送给他一副亮灿灿的吉祥如意银锁片,一柄翡翠玉制小如意。这杏官从小就会来事儿,他用一双看什么都很新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环顾着屋子里的众人,最后将目光聚焦在李老太爷身上,晃动着身子让老太爷抱。可能出生后,盛隆抱杏官多一些,所以这小子喜欢有着长胡子的人,他摸着李老太爷的胡子,逗得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让李家众人对这个白胖小子开心果更是疼爱得不得了。

转眼问,就是杏官周岁,盛康夫妇准备好好为儿子庆生。李府收到请柬,李老太太和在家读书备考的李鸿章痛痛快快地答应一定要去凑凑热闹,沾沾喜气。京城内的一些同乡、同榜也都来助兴,按理说也该风风光光、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于夫人并没有理所当然地那么开心,而是秀眉紧蹙。

原来,于夫人替儿子前程着想,请算命先生给杏官算了算生辰八字,那先生说小少爷将来定是大富大贵之命,大红顶子,一品前程,那可是说得天花乱坠,就差说成是真命天子了。世间哪里有这么平坦顺利的大好人生,经于夫人一再追问,算命先生才说小少爷虽然是大富大贵的好命,但一生要渡过不少难关险关,需要靠贵人扶助才能过关斩将,逢凶化吉,平步青云。

女人嘛,就是感性,于夫人很快就将算命先生的话转告给盛康,可盛康听了之后,竞一点都不配合,哪怕只是在表情方面做出一副很在意的样子也好啊,可他却爽朗地大笑起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女人得多哄哄啊,多安慰啊,他说算命先生的话都是那一套,别太当回事了,再说了,杏官才一岁,现在到哪里去找什么贵人,等个一二十年杏官都长大了,那贵人的高官厚禄还会在吗,做好当下的事吧,何必杞人忧天呢,还是先为杏官办好周岁宴吧。于夫人的心结还没打开,不过听夫君这么一说,觉得也合乎情理,心情这才好些,于是着手去筹办周岁宴。说归说,但帮儿子物色一个可在未来扶持他、帮助他的贵人,盛康在心里还是有数的。

抓周,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庆典仪式,在魏晋南北朝就兴盛起来了,向来都是周岁宴中的重要一环。轮到杏官抓周时,客厅中的长案上摆放着一本书,一支龙凤彩笔,一把彩绘小剑,一颗木质小官印和一把小算盘;这五样东西,分别寓意着未来会是读书人,大文豪,大将军,当官的,生意人,对号入座,抓到哪样未来就很可能干哪样,这并不一定会实现,但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吧。

抓周的司仪由李鸿章担任,仪式开始后,全场聚精会神,都想看看新科进士的儿子将来究竟会成什么气候。当然,他们都知道这不一定会应验,但就当图个新奇,图个乐子,图个吉利呗。事先,鸿章将官印和书笔放在最近处,杏官一下子就先抓起彩笔,众人赞道:妙笔生花,将来一定得意于科场!不过,这小子似乎看惯了他爹的笔,觉得毫无新意,很快就将彩笔扔一旁,又去抓别的东西。这时,有好心人将书移到杏官跟前,这小子却毫不在意就把书给扔了,盛康夫妇一脸沮丧。幸好杏官又抓起官印,博得一阵喝彩,众人都说做官比读书来得更实惠,读好了书还不是为了将来做官。

P4-P5

序言

清末民初的历史少不了盛宣怀,他可是那个时代不可不谈的政商奇才,慈禧太后就曾说过他为“不可少之人”。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实干,即高智商和高情商,纵横捭阖于波谲云诡的政坛和商界之中,他的一些重大举动牵扯着时代大变局,仅他创造的“十一个第一”就常常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

可是,这位创造诸多第一,又是政坛商界翻云覆雨的时代大人物,却由于种种原因,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他的许多曲折又富于挑战的传奇经历,他的成功经验和家国情怀,实在是精彩绝伦、扣人心弦,其光辉很难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为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并喜欢这位独一无二又引人关注的风云人物,于是,便有了撰写这本书的初衷。

盛宣怀出生于江苏常州的富户之家,他出生的那一年(1844年)正值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那一年,他爸盛康考中进士并开始步入仕途,在这样的家国背景下,这位呱呱坠地的盛家少爷,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会担负起振兴家国的重任。盛康不仅自己做了官,而且还结交了与盛宣怀一生都有着莫大关系的晚清重臣李鸿章。

18岁那一年,盛宣怀初露峥嵘:盛康任湖北盐法道时,淮、蜀两地都想争夺湖北市场,盛宣怀建议其父“川、淮并行之议”。这建议被其父赞赏、采纳,之后便勉励他要从事“有用之学”。初尝甜头的盛宣怀,加紧学习备考。尽管他的平台已经很不错了,但科场这一关又不得不过。23岁的他应童子试,考中秀才。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的考运一直不顺畅,不过,这并没阻挡他成为政商巨子的坚定脚步。盛宣怀除了读一些经世致用之书外,还跟着父亲及李鸿章一再实干历练,或是到陕州粮台出力,或是到湖北考察煤铁矿,或是协助其父设义庄、建义塾(私塾),或是帮助李鸿章处理“天津教案”,他也曾独当一面地筹资购粮、赈济灾民。

29岁的盛宣怀办成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件大事:拟定筹办轮船招商局。随着在政坛商界的影响渐增,盛宣怀便开始协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办理洋务,与列强洋人在商场折冲樽俎,将强劲对手胡雪岩、唐廷枢、马建忠一一挑落下马;在甲午海战中,他积极筹划协助海军,但维新变法时又嫌康梁诸人操之过急过猛;他一手创办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他曾保荐袁世凯操练新建陆军、支持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但后来又与他迅速交恶;孙中山筹建新中央政府时拟让其出任内政委员;在1900年的“庚子变乱”中他导演了著名的“东南互保运动”;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求他帮忙;1913年汉冶萍公司选他复任总理;在1915年的“二十一条”事件中他坚持汉冶萍“中日合办”……

斯人已逝,然而他的传奇一生会一直流传下去,他的个性、风采、胆魄、才干和雄心、壮志、慈爱、情怀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却总被人不经意间忘怀。因此,笔者期望尽可能以轻松愉快又风趣幽默的文笔,多方位、全面客观地勾画出一位鲜活饱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政商奇才,让这样的奇才走进人心,让这样的奇才再次牵引我们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体悟他们这一代仁人志士在追求国富民强的道路上,是以怎样的大智大勇、大仁大德在大风大浪中大开大合、大步迈进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商奇才盛宣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601777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5202968
中图分类号 K825.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