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甲午甲午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海、钓鱼岛等祖国领土牵动亿万炎黄儿女之心,海军的强盛成为国民高度关注的热点,回顾近代中国海军建设的历史进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与以往近代史研究学者的视角不同,《甲午甲午》作者马骏杰系长期研究军事史特别是海军史的专家,从海战角度全面剖析甲午战争,海军建制、武器配备、海战布阵等珍贵图文资料首次公布,发前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甲午甲午》作者马骏杰积三十年海军历史研究之基础,以海军军人独特视角,审视中日甲午战争,带你走进那场以海军决定胜败的战争。本书从细节入手,分析战争方略,凸显人物情感,解答前沿问题,总结战争启示,启人深思。

目录

前言

一 岛国野心

二 太后的心思

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 亚洲第一舰队

五 日本扩充海军

六 管带真相

七 无声的较量

八 大战前的交锋

九 海战第一战

十 平壤战役的两个“逃”

十一 大战一触即发

十二 决战在黄海

十三 被遗弃的“孤儿”

十四 威海保卫战

十五 战败的结局

试读章节

19世纪50年代,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带着拖网来到海边,准备将网撒向大海,海里的鱼顿时惊慌失措,它们赶紧召开大会讨论对策。有的说这样逃跑,有的说那样逃跑,唯独有一个蛤蜊不慌不忙地说,它什么都不怕,只要闭紧甲壳就行了。结果拖网撒下来了,鱼儿们四处奔逃,蛤蜊稳稳当当地躺着不动。一片嘈杂之后,蛤蜊小心地探出头来,忽然它看到对面的墙上写着几个字:“此蛤蜊二分钱。”这时它才如梦方醒,自己已经被出售了。这则寓言能广泛流传,说明日本人担心做闭壳的蛤蜊。可是,时间不长,令日本人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张大拖网真的撒下来了,那么撒网的人是谁呢?网中的日本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时间快进到40年以后。1894年是中国历法的甲午年,就在这一年,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发生了,日本经过二十年的预谋,终于以强大的陆海军力量占据了朝鲜,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迫使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又先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向人类文明发起一轮又一轮挑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那么,一个被大清帝国称之为“蕞尔小邦”的岛国,一个封闭了200多年的闭壳“蛤蜊”,是如何挣脱了那张大网,摆脱了被出售的命运,进而变成一头凶猛怪兽涂炭生灵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人手寻找原因。

日本的幕府时期,是闭关锁国时代,落后的封建统治虽然得到了暂时的维持,但到了幕府末期,日本国内已经是政纲废弛,财政窘困,武士没落,人心思乱,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这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本人开始意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危害,一个关于闭壳蛤蜊的寓言故事迅速在日本流传开来。果然,正如日本人所担心的那样,一张大网撒下来了,撒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

1853年7月8日,4艘大船突然开进了日本江户湾人口的浦贺港。这4艘大船非常特别,它们的船体被漆成黑色,烟囱里冒着黑黑的浓烟,见过它的人都把它叫做“黑船”。可以想象,黑色的船,航行在蓝色的海面上,这种颜色的反差,必然会带来几分恐怖感。随后,“黑船”的降临在日本社会中被疯传,一时变得神乎其神:“船身和三千石船类似,共有四艘,每艘船上都有三根桅杆,帆篷已经降落。这些船只能够前后左右自由航行,航速犹如飞鸟,转眼之间就看不见了。”这些“黑船”是从何而来?来到这里要干什么?这些问题,都写在了日本人充满恐惧的脸上。

其实,这4艘“黑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所属的军舰,在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的率领下,代表美国政府来要求日本开港的。

美国为什么要开着军舰来日本要求开港?这说来话长。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经济稳步增长,海外贸易逐年增加。为获得更多的海外利益,美国和英国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起初,美国贸易船要到达中国,需从它的东海岸起航,越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再穿过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才能抵达目的地。

P2-P3

序言

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百二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和特殊的年份,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追念这场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又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战争。军队作为履行战争职能的武装集团,更责无旁贷地要回顾和研究这场战争,从这场战争中吸取教训,寻找启示。为此,海军政治部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决定联合推出系列节目《甲午!甲午!》,并确定让我担任节目主讲人。由于这一节目是央视的重大选题,我在欣喜之余带着几分惶恐开始了这项艰苦的工作。

甲午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三场海战决定了战争的走向,我作为一名长期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历史的海军军人、大学教授,甲午战争始终是我高度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完成授课任务本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是,“百家讲坛”的授课风格与一般的学术讲座完全不同,我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转身”。“转身”是顺利的,因为有海军政治部编研部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和支持,有“百家讲坛”栏目组编导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有我三十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和学术研究的基础,十二集节目最终顺利通过了中央电视台、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的严格审查,与全国广大观众见面了。

电视节目有其强大的传播力量,《甲午!甲午!》再一次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那场恢弘、悲壮、屈辱的战争,再一次在国人的心中激起了强烈共鸣,也再一次使人们了解到战争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电视节目的制作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思维跳跃性强,概括程度高,对细节的把握要求严。也正因为如此,在完成这个系列节目之后,我依然有意犹未尽之感,总想通过对节目内容的充实、完善和修改,奉献给大家一部比较完整的、连贯的、侧重于海战的甲午战争简史,恰有中华书局为我提供便利,才有了这本《甲午!甲午!》的面世。

《甲午!甲午!》保持了电视节目的语言风格,注重内容结构的设置、语言的生动和流畅、细节的挖掘与展示、观点的概括与分析,特别注重以海防、海军、海战视角透视这场战争。但同时也关注了事件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强调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适当增加了学术因素,剖析了一些人们普遍关心而又有所争议的问题。比如北洋海军著名管带的个性特点与近代海军教育的关系、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战争决策者的矛盾心态对战争的影响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甲午!甲午!》虽然是一部通俗作品,但无论是人物的对话还是故事情节的叙述,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绝无杜撰和虚构。

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海军政治部编研部的宫九波部长、杨野平副部长、刘丽编辑,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鼓励;真诚地感谢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那尔苏制片人、孟庆吉总编导,是他们给了我悉心指导和帮助;真诚地感谢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龚理华政委、李鸣院长、政治部翁军主任、青岛校区洛长双政委,是他们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和保障;真诚地感谢张炜、许华、舒健、刘杰等专家,是他们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真诚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我粗浅的文字中收获教益,也期待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马骏杰

二〇一五年四月三十日(已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甲午甲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骏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10036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5116289
中图分类号 K256.306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