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驴行北京(原生态旅游攻略)
内容
编辑推荐

《驴行北京——原生态旅游攻略》是户外徒步的亲身体验之作,是学者行者的跨界力作!

这是第一本以驴友视角解读多维北京的新书。作者子游是一个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中年驴友,用两年多的时间,走遍北京郊区的野外徒步经典线路,记录沿途风土人情,挖掘每一条徒步线路上的历史、文化底蕴,品味京城千年古风遗韵,解读京郊古道秘境传说。

这是用脚写出来的书,值得用心去读,尤其适合于户外活动爱好者和热爱北京文化的各界人士。

内容推荐

子游著的《驴行北京(原生态旅游攻略)》是第一本全面展现北京驴行之美、原生态山水之秀、京畿文化之厚重的新作。全书包括入门篇、京西古道、原味长城、山林秋语和冬日走冰等五个板块,收录25篇驴行记,每篇均包括驴行过程、背景知识、交通攻略等内容,并配有精美图片。

目录

序言 从旅行到驴行:身心灵在跃升

入门篇

 驴行与驴友入门谈

 香山-八大处徒步拉练(“香八拉”):新驴起步

京西古道

 门潭古道上的“蹄窝”——穿越京西古道经典段

 王平古道上探访马致远故居

 琉璃渠村——京西古道上的皇家工厂和南道仅存的茶棚

 琉璃渠村-牛角岭关城-落坡村-蜂口庵-圈门驴行记

 连穿芦潭古道-庞潭占道:康熙乾隆走过的庙会香道

 大西山妙峰吉道三峰连穿

原味长城

 一生值得去一次的箭扣长城

 征服“鹰飞倒仰”:无限风光在险峰

 司马台长城单边墙驴行记

 翻越北京长城第三险关——“十八蹬”纪实

 西水峪-撞道口-黄花城野长城穿越记

 最美长城四月天:撞道口撞花

 8字环穿香屯-大云峡谷-西水峪

 长峪城村:燕古长城、抗战英魂与山梆子戏

 黄楼院-黄楼洼-长峪城村穿越

山林秋语

 深秋初访黄草粱

 在喇叭沟门体验秋天的童话

 初识红螺三险:美在即将消逝的原生态

冬日走冰

 房山圣水峪-南梯-白云坨冬日环穿记

 冬日初访白马关——在时空的隧道中驴行

 北京“雅鲁藏布江”走冰——白河峡谷

 香屯-大云峡谷-西水峪踏冰驴行记

 西胡林村一马涧沟驴行记:寻找爨境冰瀑

附录 健康周末——苏扩善

致谢

试读章节

见到挂甲塔,想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香山传说》记载:传说北宋年间,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杨七郎(名杨希,字延嗣)一次独自去搬兵,在香山山脚下与辽兵相遇,大战若干回合后,他寡不敌众,便逃往山上,快到山口时,看到在岔道处有一个砖塔,于是灵机一动,将身上的盔甲挂在一个小塔上,蒙蔽敌人,自己逃往另一个偏僻的地方,巧妙地骗过追杀他的辽兵,于是这个砖塔被后人称为挂甲塔。

塔身附近原有两祠,左关帝、右药王,均为雍正二年所建,现均毁无存。男建有七圣庙,现尚存重修碑和残基。挂甲塔塔身为覆钵式,与传统的佛塔类似,大约有七八米高,底座是方形的,通体白色。每个塔眼(窗)上有一个小佛像,只是有的佛像有些残缺。从塔身处往外看,只见周围山势崔嵬,山道蜿蜒,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在挂甲塔西侧一处私家住宅旁,我们在一群山羊的注视下完成了简易午餐。这家没有挂名的住宅似乎在从事野味餐饮服务,家里圈养着孔雀、山羊,还有藏獒、看家狗。简餐后,我们沿着这家住宅外围的铁丝网,迎着这家放养的山羊,向南马场水库进发。

从小路上沿水沟前行,拐弯就是南马场水库——被北京驴友称为“香八拉”的珍珠。北京石景山南马场水库,就是俗称的香山水库,位于规划中的天泰山旅游度假区东部。水库并不大,但对于北京人来说,有山有水、人少景美的地方太稀罕了。

说是水库,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坝围起的大池,面积不大,不到1000平方米。这里漫山遍野翠绿,比香山好看;植被密度很好,比八大处的野山也要好看。水边人不多,有的摊着餐布在吃午饭,阳光很好,照得人懒懒的;水中有好看的柳树倒影,有些梦幻的感觉。水岸上有些木屋,还没有建设好,接待中心也在闲置中。来这里的人都是自备午餐,可以钓鱼,可以睡懒觉,可以发呆,也可以上山麓看看山景。

从南马场水库回望香山,郁郁葱葱的山腰唯见一座小亭巍然屹立,甚为醒目。其左上方是“新望京楼”,两座高大的避雷针守候在它的两旁。“新望京楼”是白墙红瓦的西式建筑,矗立在高高的山巅,装修可谓豪华,俨然一座别墅。长期驻守在这里的森林防火员是来自东北的一对夫妇,媒体报道他们是全国唯一住“星级宾馆”的防火员。在晴空万里的清晨,站在“新望京楼”上凭栏远望,整个北京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绝对不枉“望京楼”之名。

本次“香八拉”是从香山到八大处的正向徒步,但地面上驴友喷漆做的记号全是反向的(箭头方向都是八大处到香山)。

驴队继续西行,沿铁丝网北侧(外侧),翻越一座小山,向八大处方向进发,驴旗在山间小路上飘扬。

“香八拉”的最后一关是翠微山。翠微山最高处海拔只有464米,登顶并不困难,但是在山顶上却可以俯瞰整个京西和八大处公园。通往翠微山顶的山路两旁,尽是猎猎飘扬的经幡。在翠微山顶,地上一块巨大岩石上刻有“翠微绝顶”题字。

我们遇到了一群极限单车玩家在山顶上休整。他们驾着自行车直接从山上冲下去,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

翠微山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与海淀区的交界处,八大处公园之上,为香峪大梁东南坡的山峰之一,北与香山遥相对应。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现为八大处之六处“香界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年),因明代翠微公主葬在这里,才改平坡山为“翠微山”。

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南面,与八大处遥相呼应的有一处山石嶙峋、怪石丛生的山峰,被当地村民称为“虎头山”。虎头山和翠微山之间,是新建的防火道。

从翠微山翻过去,就可以抵达八大处之七处(宝珠洞)。这里没有人检票入园。我们顿生一股“成就感”——香山、八大处两个公园真的都没有购票(但是如果逆向而行,很难做到免票)!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市著名的西山风景区南麓,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盛名远扬、风水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即翠微山)顶,是二处至七处的最高一处(与二处至七处同处一山不同,一处长安寺位于公园大门以南,八处位于另一座山——卢师山,即青龙山的山腰处)。宝珠洞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

牌坊下方有一巨大怪石壁立路旁,石上刻有乾隆十三年(1748年)行书御制《宝珠洞诗》:“极顶何来洞穴课?仙风吹送八琅音。个中疑有天龙护,时作人间六月霖。是处真称迥出凡,天花馥馥落云岩。恰如观象读周易,六位成章索得咸。天半轩斋叫倚楹,初冬风物值晴明。即今一晌拈吟处,何似去年望里情。”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字迹虽然描红,但已很模糊。

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故该洞以“宝珠”命名。

P24-029

序言

从旅行到驴行:身心灵在跃升

我从小崇尚自然,信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再忙也不忘练笔。

从2013年中开始,国内政风渐变,公务迎来送往渐成绝迹。本来就应该自主的周末时间终于还给了自己,我便从旅游爱好者迅速转身成为一名驴友。每年短暂休假期间的间歇性旅行转型成为基本每周末一次的规律性驴行。随之,“驴游天下”户外俱乐部成立了,成员由最初的不到十人扩展为将近二百人。每次驴行结束之后,我会像小学生一样记日记,尽快把驴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记载我驴行记的博客开在新浪网站,百度一下“山水子游的博客”很容易搜索到,即是笔者拙作。不知不觉间,驴行博客也有百余篇了。现在,我的业余生活可以概括为——一包一杖一博客,一山一水一乾坤。

2014年春天,我突发奇想,在记录各地驴行经历的博客基础上,专门出版一本关于北京驴行的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驴行之美,岂非快事?!恰好新时代出版社对此选题很敏锐,我们一拍即合,这本《驴行北京》就诞生了。

本书首先是一本第一手的北京驴行指南。与一般的北京旅游指南相比,这本书是北京“非著名景点”的“原生态”徒步旅行手册。包括入门篇、京西古道、原味长城、山林秋语和冬日走冰五个板块,其计25篇驴行记录。其中,入门篇介绍了徒步与驴友基本知识,以及北京驴行的“起步篇”——香山八大处徒步拉练(“香八拉”);京西古道.是门头沟境内的驴行路线指南,并深度挖掘了这条古道的文化历史内涵;原味长城,带着读者一一品味北京境内最有名的野长城;山林秋语和冬目走冰,分别记载了最适宜秋冬时节的驴行攻略。

本书中每一条驴行线路,都是笔者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提到的每一处古今景观,都有笔者的悉心体验。书中的照片,大部分是笔者在驴行途中所摄,也有一些是同行驴友的作品。衷心感谢妻子狄承锋和家人对驴行活动及本书成书的支持与参与,衷心感谢新时代出版社对本书设计和编排的认真投入,衷心感谢“驴游天下”户外俱乐部成员允许本书中使用含有他们肖像的图片;衷心感谢Darbean和HZ为本书封面提供了照片,阚景荣为本书题写书名,Leo与我合作撰写《驴行与驴友入门谈》,户外达人风铃为笔者“素描”,“史前驴”苏扩善允许将其作品《健康周末》收为附录;王峰、张静主动认真为本书校稿;衷心感谢Darbean、苏扩善、阿邱、飞天艳子、孙艳玲、西风、Hz等驴友允许本书使用他们的摄影佳作,我无法在书中一一标明出图片自哪位摄影爱好者之手。

这本书还是展现驴行之美的散文集,力图展现驴行之美,把一位驴友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开来,分享出去。为了便于读者利用手机迅速掌握驴行资讯,本书中每篇文章均附有作者相关博客的微信二维码。读者凭此按“图”索骥,不需带上本书即可开始踏上作者走过的驴行路线。为了及时掌握读者对本书的点评、意见与建议,本书笔者特设了电子邮箱shanshuiziyou@sina.com,欢迎各界读者和驴友联系。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旅行与驴行的区别是什么?旅游与驴游有什么异同?驴游的乐趣在哪里?我想说,旅行是驴行的基础。旅行也好,驴行也罢,都是户外活动。其共同点是热爱自然,强健体魄。再往高层次上讲,二者都是在欣赏大自然景物的同时注重心灵的放逐、精神的愉悦。

旅行是有钱有闲的观光,驴行是徒步自虐的运动。与旅行相比,驴行的门槛很低。驴行不需要乘舒适的现代交通工具去外地,一般不去旅游设施比较完善的公园,而是背上双肩背,自带饮水与干粮,专门寻找游人很少光顾的未开发地区徒步,或穿越或登山或野营,在挑战自我、适应环境中得到乐趣。驴行是去掉行政化的过程,驴行能力面前人人平等,再大的官衔、再牛的老总也不得不听从老驴的安排、领队的决定,不会再有部属的陪同、单位的保障。平日生活富足的朋友也只能把姿态和身段放低,驴行中的住宿条件要比宾馆、酒店差远了,青年旅社、汽车旅馆、农家小院甚至帐篷露宿都要去尝试。

旅行是空闲时间的消费,驴行是学习成长的过程。从新驴磨炼到老驴,是一个安全防护意识和团队组织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被老驴照顾到有能力照顾他人,从埋头走路、无暇他顾到善于观察并发现自然之美,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驴行,是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心灵与自然深度融合的过程,是思想逐步自由的过程!

旅行是温饱之后的消遣,驴行是融入基层的社会实践。驴行是“穷游”,但不是为了穷而游,而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旅行,也可以称为“非典型”旅行。驴行不是心灵的孤独苦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与最普通的人接触,例如穷乡僻壤的农民、高山之巅的藏民、草原深处的牧人。只有驴行,才能体会得到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社会中低层生活的五味杂陈。换句话说,驴行就是一堂堂最生动、最真实的当地风土人情教育课,而且几乎是免费的。驴友必须懂得与各种不同风俗文化的人士打交道,用自己的真诚结交各类人士,人际交往能力将会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得到历练。

旅行是让环境适应游人,驴行是要驴友适应各种环境。在各种缺乏保护的自然环境中,驴友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随遇而安地适应不同环境,学会应付突如其来的各种状况,甚至还要尽可能地保护甚至援助其他驴友。老驴不仅要拥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连肠胃的记忆能力也不同凡响。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谈到,人的肠胃是有记忆能力的,四处驴行的驴友在体能极度消耗的条件下吃当地的特产、饮当地的水,既感觉香甜可口,又使其肠胃产生记忆,可以适应天南海北不同口味的食物。从小参加驴行的孩子,大都会自然告别挑食的恶习。

旅行是共性的折中,驴行是个性的张扬。对驴行这种“一切靠自己”的户外活动方式,每一次出门都是一次独特的经历,愈是“万劫归来”,愈有丰厚的成就感。我国的教育制度,用现代化生产线的方式盛产性格趋同、缺乏个性的人才,少见个性鲜明、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对于孩子,驴行是最佳的培养方式之一。通过持续的驴行,孩子将不会畏惧困难,敢于挑战风险,不会害怕未知,既会享受孤独、也会享受友情,形成独立鲜明的个性和人格,远离懦弱、娇惯、孤僻等负面性格基因,家长也在驴行中用磨炼代替了呵护、以独立取代了包办。

旅行是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径,驴行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探索。驴行大多是疾步前行,但也可以放慢你的脚步,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发现自我。驴友成长过程中练就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态度,理性、理智地解决不曾预期的一个个难题。在这个意义上,每一次驴行都是奇迹,都是生活新的开始。

驴行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态,美在地质,美在环保,美在人文,美在心灵。最好的行程是遵循自然的节奏,自然是心灵最好的向导。

总而言之,旅行是驴行的起点,旅行家是驴友的目标。

如果上苍给我充足的时间,请把我流放在驴行的时光里。因为驴行的路上有自然地理、人文风尚,还有冥思顿悟、心灵成长。

驴行不仅是为了健康的选择,更是生活态度的选择。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驴行呢?人生也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脚下也不总是鲜花和平坦的道路,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抵达目的地。

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留在身后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故事。

人生驴行,驴行人生。

子游2015年6月2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住北京20多年,北京周边山水之秀美,文化之深厚,常让我感叹。推荐你读子游的书,在行走中探索多维的北京。

——三夫户外创始人、总裁张恒

人生既要动观世界,又要静观内心,驴行兼而有之。

——安利全球政策咨询委员会成员、超凡·金泰集团创始人陈泓佑

驴行既是一种旅游方式,也是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上路!

——《北京旅游》杂志出版人陈黎明

驴行难,

驴行+驴博更难,

驴行+驴博+驴头难上加难!

——“驴游天下”户外俱乐部奠基人之一、少将zpeng教授

一样的驴行,不一样的北京!

——曾经的报人、如今的重驴、痴情藏区行摄的苏扩善

这本书告诉驴友,身体和灵魂必须都在路上!

——2014年加入“驴游天下”的女驴友风信子

用脚写出来的书,值得用心去读。

——摄影爱好者、驴友邱家稳

驴行北京,踏寻山水秘境,倾听历史回声,结交四海知己,乐享自在人生。

——北京驴友、公务员西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驴行北京(原生态旅游攻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子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224095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768
CIP核字 2015137046
中图分类号 K928.91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