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二个汉字品历史(附光盘)/百家讲坛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酣畅的阅读中,领略横竖撇捺里的人生大智慧。

张一清所著的《十二个汉字品历史(附光盘)》是一本有趣、有益、有料的另类历史读本,全书围绕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十二个王朝名称展开,从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大名”下手,梳理历史更迭线索,盘点风云变幻往事,为读者揭示出王朝名称用字背后的万千玄机,无穷奥秘:

“夏”朝的命名和夏天有关?“商”和“帝”算是异曲同工?“周”字最初只是表示庄稼播种密度?“秦”字是“春秋”二字各取一半而来?“汉”字指的是地上的河还是天上的河?“晋”字兼有好战和务农两面?“随”字不吉利所以另造一个“隋”?“唐”字真有“空虚大”的美好寓意?“宋”字真就再抒发缅怀故国幽思?“元”字最初是指人的头部?“明”朝跟“日月神教”真有联系?“清”字为什么会多出那三点水?

本书是CCTV百家讲坛专家、汉语言学者张一清先生的最新力作,全书不仅完成呈现张一清先生关照中国历史的独到观点,详实解读,通俗关照和洞见,同时还特别配置100幅珍贵史料图片,将散落在5000年历史中的文化碎片逐一穿起,为读者品味中国历史的博大美妙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

内容推荐

张一清所著的《十二个汉字品历史(附光盘)》围绕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十二个王朝名称展开,从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大名”下手,梳理历史更迭线索,盘点风云变幻往事,为读者揭示出王朝名称用字背后的万千玄机,无穷奥秘:

“夏”朝的命名和夏天有关?“商”和“帝”算是异曲同工?“周”字最初只是表示庄稼播种密度?“秦”字是“春秋”二字各取一半而来?“汉”字指的是地上的河还是天上的河?“晋”字兼有好战和务农两面?“随”字不吉利所以另造一个“隋”?“明”朝跟“日月神教”真有联系?……

本书由汉语言文化专家张一清先生根据他在CCTV《百家讲坛》栏目中“解码汉字——王朝名称有讲究”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全书观点独到,解读翔实,书中附有100多幅珍贵的史料图片,让读者体验汉字的奇妙的同时,品味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目录

自序

第一讲 襁褓中的汉字

 ◎钉头字和圣书字

 ◎方言和普通话

 ◎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片甲骨惊世界

 ◎甲骨上的秘密

第二讲 夏——中国疆域的主人

 ◎夏朝和夏天有关吗?

 ◎“夏”字的原意,是猴还是蝉?

 ◎“夏”的含义与人有关

 ◎大禹名称的由来

 ◎华夏名称的由来

第三讲 商——替天行道的使者

 ◎殷商的由来

 ◎“商”和“金”的微妙关系

 ◎商王奇怪的名称

第四讲 周——礼法之间的胜与离

 ◎孔子最推崇周朝

 ◎周朝的制度和礼法

 ◎周朝帝王的名称和玉有关

第五讲 秦——国之所以兴之本

 ◎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秦”字与农事有关

 ◎秦国策的深远影响

 ◎秦与China

 ◎和秦有关的趣味典故

第六讲 汉——天马行空的豪雄

 ◎“汉”字和天有关?

 ◎“汉日天种”的传说

 ◎汉族的根源是汉朝吗?

第七讲 晋——兴兵与屯田的双刃

 ◎“晋”的来源和含义

 ◎在兴兵与屯田间奔忙

 ◎说不尽的魏晋风骨

第八讲 隋——因袭与改字中的玄机

 ◎“随”“隋”哪个更好?

 ◎“随”字也有美义:随侯珠与和氏璧

 ◎“随”字与杨坚家族的渊源

第九讲 唐——天朝的宏图与气度

 ◎“唐”最初的两个含义

 ◎玄奘取经和唐的文化盛世

 ◎“唐”与李渊家族的渊源

 ◎遍布世界的唐人街

第十讲 宋——天下安定的意念

 ◎怀旧的赵匡胤

 ◎“宋”字代表安宁

 ◎宋词的萌芽

 ◎宋版书和宋体字

第十一讲 元——遵天地之道,治人世之事

 ◎“大元”取自《易经》

 ◎“元亨利贞”的智慧

 ◎忽必烈对中原民族的示好

 ◎“没文化”的元朝和元曲

第十二讲 明——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朱元璋的明教背景

 ◎中华文化崇拜日月的传统

 ◎以“日月之火”来克“金”

第十三讲 清——滔滔旺盛的深意

 ◎大金变成了大清

 ◎清与明的较量

 ◎“清”的多种寓意

附录

试读章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和汉字打交道:上班或回家的路上,你会看到街头林立的广告、标牌;了解天下大事小情,你要看报纸等传媒的新闻报道;亲友之间联络情感、沟通信息,你会用手机或电脑发短信、邮件;甚至行走在异国他乡出差或旅游,你都能发现许多指示标牌或景点介绍上,使用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汉字……看起来,的确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那么,大家是否想过: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的方方正正的汉字,它究竟已经有多长时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吗?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而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好几个人类文明的摇篮,比如我们的华夏文明,还有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玛雅文明等。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都孕育出独特的语言文字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例如诞生于五千五百多年前的“钉头字”和产生于五千年之前的“圣书字”。

◎钉头字和圣书字

“钉头字”也被称作“楔形文字”,是用树枝等刻画在泥块上的一种古老文字。它是由生活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所创造。这个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人类文明的摇篮,现在却成了一片战火频仍的瓦砾,个中滋味实在是让人难以言表。

而在地处非洲北部的埃及,那里的先民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又一种古老文字——圣书字。圣书字还细分成三种不同的字体,希腊人把它们分别称作“神圣铭刻文字”,即“碑铭体”,以及“僧侣体”和“人民体”。

钉头字和圣书字比我们的汉字还要古老。但是遗憾的是,这两种代表人类远古文明的古老文字在公元前后都消亡了。它们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迁徙、影响与融合,所以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走向音节文字和字母文字,演变成纯粹记录语音的书面符号,成为阿拉伯文、希腊文等字母文字的源头,并且最终被后者所取代。

与这两种文字相比,我们的汉字要年轻得多,它的历史只有三干三百多年。它和这两种文字一道,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体系。发源地虽然远隔千万里,可是这三种文字最初的根本形态与造字理念,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与共通性。首先,它们都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其中一些象形符号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似度,例如,表示大山的“山”字,在这三种古文字里面的形体就比较接近。

其次,用两个以上象形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字,像甲骨文里面由“日”和“月”构成“明”,这也是三种文字共同采用和遵守的构字方法。由此可见人类智慧的息息相通。

然而,和其他两种古文字不同的是,汉字的历史虽然稍短,但是流传时间却远远超过它们二者中的任何一种,而且毫无疑问,在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里面,汉字当之无愧是最古老的一种。

汉字之所以历经三千多年雨雪风霜而发展演变流传下来,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不止一种两种,影响因素也一定非常复杂。但是,有两个原因恐怕是必须提到的。

P3-6

序言

我一直以为,《百家讲坛》中的“百家”好像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就讲者而言,大约有“诸子百家”的意味。既可表明讲者众多,领域广博;也能体现百花齐放,价值多元。当然,我虽忝列《百家讲坛》名录,但是对于这种意思,自认是例外。我对自己的定位,只是一个不折不扣学文化的人而已。有幸踏上“讲坛”,也是承蒙下面提到的几位的雅爱。

另一种是对受众而言,大体上相当于“黎庶”或“百姓”。一则显示电视这种“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来也隐含普天之下,万千生众,均为“讲坛”所面向和服务的对象。

那么,如何把这两种意思熔于一炉,既各守其正,又相得益彰。这恐怕是每一位走上“讲坛”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我的意念中,处理这个问题,基本要素大概有两点:一是知识的准确性,二是传递的有效性。在知识层面,追求每一条信息都落到实处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在传递层面,如何组织通顺的语句,清楚、简洁地表述某一种意思,则是需要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举例来说,涉及本书有关王朝名称的内容,其中隋朝开国者杨坚在选择王朝名称的时候,放弃“随”而选用‘‘隋”的理由,古代典籍中围绕同一种意思,曾经出现过大同小异的若干种表述。那么,对于这样一种史料,首先要确定的是信息的真伪,也就是要把每一种表述的来源都弄清楚。然后再把不同的信息放到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经过反复查证、比较和权衡,《康熙字典》中的表述“杨坚受封于‘隨’,及有天下,以‘隨’从辵,周齐奔走不宁,故去辵作隋”,相对而言最通俗易懂,因此才成为最终选用的信息。

待尘埃落定,再回头顾盼的时候,上述过程似乎很简单,而实际上,当身在过程之中,有些情况下真是苦不堪言。因为要落实一个信息来源,往往都是大费周折,貌似无所不能的网络,信息检索的速度与准确性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二者之间简直远隔十万八千里。如此一来,除了面对海量信息,还需要本着传递知识的准确性要求,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并养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疯魔”意识。

当然,这是我这种愚钝之人的一隅之得。而对于真正的大家,或者是某些比较聪明的人而言,解决这类事情应该是如烹小鲜。

至于为什么选择王朝名称问题切入本书主题,我个人以为,汉字历史悠久,而与之相辅相成的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历朝历代于汉语汉字、于中华文化,都曾经做出种种缵续和弘扬的贡献。因此,从不同朝代的名称入手,或许可以梳理出我们的语言文化在沿革中的某些线索,让我们能够串起历史,记住历史,夯实自身的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我总是感觉到,同是生活在华夏大地的兄弟民族,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定有交集、有融合,因此也才共同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例如曾被称作“胡乐”的“元曲”。所以,我愿意通过种种线索发掘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的历史印迹,寻找我们往日的共同辉煌。拙文中有一些零星的内容谈及这样的主题,我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大家一起把这样的探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我能够走进“百家”,始得益于金越和万卫两位学长,他们不仅是我的引路人,而且在如何把握“百家。”的特点等诸多方面,也使我获益良多。开始实质性的接触后,那尔苏和李伟宏两位则给了我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使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勉力进入状态。节目开始录制,对我提供帮助的也就扩展成了一支训练有素、各司其职的专业团队。在此,真心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谢意。

走下“讲坛”,我素闻大名的接力出版社对我青睐有加,很爽快地表示愿意把我原本是口耳相传的“饶舌”之作改变成涂鸦之作。承蒙白冰总编辑和接力社的各位不弃,李炜小兄和邓文华女士还多次与我深谈,扫我蒙昧,解我担忧。在此,除了感谢,我也实在找不出更能表情达意的词语了。

最后,我也不得不动一点私心,感谢一下我的太太胡明女士和女儿张牧笛小姐。因为,杏坛上论道的事素来为我所仰慕,轮到自己,颇有些手足无措,是她们给了我莫大鼓励,而且不厌其烦,在几尺蜗居听我自说自话,并站在家庭领导的战略高度,为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她们的宽容与帮助,我心存感念,唯更加努力为报。

对于能耐心阅读拙文的读者,我更要在此提前致谢。因为能得到你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我才有勇气和动力继续我的营生。因此,我也希望你们对书中的疏漏与舛错及时指正,以便我尽快纠正错误,从而能在正确的方向上一路前行。

书评(媒体评论)

张一清先生是汉语言文字方面的真正专家,学问精深通达,为人平和儒雅。他通过50个汉字背后的传奇故事,12个朝代名称的命名奥秘,来揭晓汉字的密码。让读者在畅快阅读的同时,感受历史的沉浮,体味祖先的智慧。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听一清兄讲汉字,有豁然开朗处,有恍然大悟处,有粲然可观处,有欣然会意处,可证汉字之妙,实“一字一文化,一字一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

起名是个技术活儿!张一清对12个王朝名称汉字的讲解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个汉字都是有温度的生命体,都兼具工具之美与文化之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都蕴含着历史大智慧。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二个汉字品历史(附光盘)/百家讲坛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一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839617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5108979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7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