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靖邦创作的《喋血山河(第3部)》在写作上利用了大量的史料:从抗战时期的报纸、军情电报,到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档案、回忆录、史料汇编等等,使作品建立在坚实的、汗牛充栋的史料基础上。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得心应手地铺陈抗战往事,纸上谈兵,谈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令这部小说具有了信史的品位。
本书为海内外首屈一指的全景式描写抗日战争的多部头长篇小说。
图书 | 喋血山河(第3部) |
内容 | 编辑推荐 温靖邦创作的《喋血山河(第3部)》在写作上利用了大量的史料:从抗战时期的报纸、军情电报,到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档案、回忆录、史料汇编等等,使作品建立在坚实的、汗牛充栋的史料基础上。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得心应手地铺陈抗战往事,纸上谈兵,谈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令这部小说具有了信史的品位。 本书为海内外首屈一指的全景式描写抗日战争的多部头长篇小说。 内容推荐 温靖邦创作的《喋血山河(第3部)》是全景式描写抗日战争的信史类长篇小说《喋血山河》的第三部,写武汉保卫战,长沙大火,常德保卫战,长沙会战,其间穿插汪精卫政权成立的复杂过程。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政府介入二战,中国不再独力抵抗日本,但仍然拖住了大部分的日军兵力。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招降手段。汪精卫在夫人陈璧君和周佛海的撺掇下,终于公开投敌,一世英名尽毁。战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荒唐的长沙大火,敌情未动自乱阵脚,事后以三个替罪羊草草了事。这场大火与之前发生的花园口事件充分反映了民国政府的无能与昏庸。苏日之间的诺门坎战役,充分体现了战争打的其实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大大领先于中国的日本,在遇到了生产力远远超过日本的苏联时,即便出动精锐关东军也无法逃脱被歼灭的命运。艰苦卓绝的昆仑山战役、常德保卫战写得精彩无比:杜聿明与郑洞国夺关之后抱头痛哭,余程万率领八千将士抵抗十万日军,死守常德……他们都是中国好军人,好男儿。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皖南屯溪,林木覆盖,山重水复。一座粉墙黛瓦的大宅院里,近几个月住着一位外客。那客人四十开外年龄,偏低的个头,体格壮硕,留着短茬茬硬翘翘的寸头,眼睛稍小却光芒烁烁。自从入住这里以来,他的衣着不是长袍马褂就是中山装,偶尔也西装革履,让当地人对他的身份费尽疑猜。早晚在院里练练太极剑,要不就独自一人漫步山间水畔,或者读读书,看看报。似乎是个山野散淡之人。 其实不然,这绝不是个普通人物,院里驻着一个排卫士,院外半里以内白天黑夜都放置若干哨兵,有时候院里某间房里还传出收发报机的声音。 很久以后附近的老百姓才知道,此人原来是陆军上将薛岳。 京沪会战以后,薛岳出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驻节皖南,远离前线。 他不是个闲得住的人,渴望建功立业,自信凭浑身本事取功名如拾草芥。皖南山区的宁静早就使他厌倦了,意念中的前线炮声仿佛萦绕耳际使他心绪不宁。当获悉台儿庄大捷,旋又闻中日两军百万部队对峙徐州,急于事功的情绪更为躁动不已。 天如人愿,军委会任命他为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主持豫东战事的电报到了。他额手称庆,感激地说委员长毕竟没有忘记薛某呀。匆匆交接完第三战区军务,奔赴河南履新去了。 他虽久居皖南山中,却对即将主持的战场十分了解;数月来他的关注未曾须臾或离前线,对各种战报和情报的阅读、研究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他认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平汉、陇海两条铁路交叉而过,绾毂六省(鲁、皖、鄂、陕、晋、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说不定徐州会战还没有结束,中原逐鹿就会开始了。 他知道,日本鬼子早就图谋打一个楔子到河南。 不久前,土肥原第十四师团由北向南窜入豫北。那里的防务由宋哲元第一集团军负责。十万之众,凭借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国防工事,阻挡土肥原两万多人马应该不成问题;而宋哲元却一退再退,先失道口,继失新乡,土肥原两千多人的先遣队如入无人之境。这种“不问敌情,闻风先退”,固然与宋部“军气不振,官兵携眷同行者比比皆是”①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哲元蓄意保存实力。当战区长官程潜质问为什么不战而退时,宋哲元竟振振有词说“应力求避免与敌决战,以免部队作无谓的牺牲”。①他甚至公开下达“全军为尚”的命令,要部下不必认真对敌,只须虚应故事,稍作抵抗即行撤退,以保全实力“为尚”。程潜十分愤慨,命令中央军系统的樊崧甫四十六军严守黄河南岸,不得放宋哲元部擅自撤退过河;同时下令炸毁郑州黄河铁桥以及花园口、荣泽口码头。尽管如此,也不能阻止宋哲元逃跑。谁也没料到,他南下不成,竞将部队分成几股北撤,躲到山西去了。土肥原师团由是顺利渡过黄河,打开了通向陇海线的道路。如果土肥原截断了陇海铁路,那就等于阻断了中国军队增援徐州以及徐州军队撤退自保的通道。 然而,使薛岳深感不解的是,土肥原为什么竞违背常理,做出一副要率区区两万多人的孤军深闯中国军队大部队云集的中原腹地的样子?土肥原老奸巨猾,怎么会干这傻事?除非疯了。如果不是要来中原,那么他南渡黄河,攻下菏泽,又意欲何为呢? 薛岳带着这些疑问到一战区报到去了。 他刚刚报到,就获悉土肥原兵分两路,果然向陇海路进发了。 看来土肥原利令智昏了,多半是要去兰封截断陇海铁路,全然不考虑那周围屯集着十多万中国重兵。这岂不是在玩命吗?薛岳惊喜不置,真是天赐良机,活该我老薛建立大功。台儿庄大捷算得了什么,付出的代价太大且不说,消灭了多少鬼子实在是一笔糊涂账,要说成功也只不过迟滞了鬼子入侵的速度而已;我老薛在这里,将会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成功,成建制地消灭土肥原师团,运气再好的话,说不定能捉住土肥原本人。 正在信心十足地筹划,程潜的电话来了,命他马上赴郑州参加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研究消灭土肥原师团事宜。 他兴冲冲离开他的开封前敌总指挥部,挂一节专车,奔赴郑州。 郑州,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会议室。 长条桌的上端坐着戎装贯带的蒋介石,右侧坐着程潜和战区参谋长晏勋甫,两边分坐薛岳以下二十多名师级、军级、集团军级主官。 首先由晏勋甫站到壁挂式大地图前介绍最新战略态势。 他说,土肥原的攻击目标看来是兰封了。我们估计,他一旦得手多半会把部队部署在兰封以南,一是可以截断陇海线这条我们增援徐州的大动脉,二是封锁我徐州部队一旦有失向西撤退的通道。用心良苦,也很狠毒。可惜他只不过一个师团两万多人马,而且是孤军深入,左右前后均无呼应友军,犯了兵家大忌。P1-2 书评(媒体评论) 温靖邦的历史小说是不像小说的小说。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也是他最大的特点。堪称大河之作。 ——谭兴国(评论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喋血山河(第3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温靖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764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40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66 |
CIP核字 | 2015188790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3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