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忠、贺立主编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为2013年底在北京召开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研讨会精选论文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共分为中国魅力与诺奖话题、本土性与民族传统、莫言作品的读法、海内外莫言研究一览、走近莫言等五个板块。
| 图书 | 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莫言研究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志忠、贺立主编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为2013年底在北京召开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研讨会精选论文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共分为中国魅力与诺奖话题、本土性与民族传统、莫言作品的读法、海内外莫言研究一览、走近莫言等五个板块。 目录 第一辑 中国魅力与诺奖话题 “诺奖”之于莫言,莫言之于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魅力与人类命题——有感于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诺奖”的八个关键词——借莫言获“诺奖”引起的风波反思“当代文学” 奠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讲述“中国故事”的难度与可能 中国文学理想怎么走向人类性?——发现生活形式与文学观念的意味 “重回叙拉古?”——论文学“超轶政治”之可能 莫言凭什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后莫言时代对诺贝尔奖与中国议题的再审视 第二辑 本土性与民族传统 “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 莫言小说与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莫言的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莫言与中国农民的“酒神精神” 莫言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传统 论莫言的苦难哲学 莫言与幻觉现实主义 互联网上的莫言 第三辑 莫言作品的读法 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 《酒国》:中国故事及文本问性 从边缘走向中心——莫言小说《红高粱》经典化的历史探析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语法及其意味——以《红高梁家族》为例 莫言长篇小说的创作密码 莫言早期小说创作探微 我读莫言散文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审美风格——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中的英雄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天堂蒜薹之歌》的叙述方式 民间身体的现代生育——《蛙》的身体政治学解读 第四辑 海内外莫言研究一览 莫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简评莫言海外研究之热点 莫言作品在越南的翻译与研究 在意大利看莫言 《红高粱》与中国形象 第五辑 走近莫言 莫言的成长和故乡——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讲演 莫言文学路上的导师们 小眼睛的莫言和马脸的我 六代学人济济一堂,开创莫言研究的新局面——“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莫言研究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志忠//贺立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5139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33 |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5 |
| CIP核字 | 2014222516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73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