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徐阿兵著的《困惑与超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散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散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李锐研究辑、短评与浅驳、评刊与观潮、作家作品论。作者以求真之志、尚美之心,阐释作家与作品,评析思潮与现象,指摘偏见与谬误,不仅为其近年的阅读思考留下了一份见证,也显示出超越困惑的勇气,以及守望文学的立场。
| 图书 | 困惑与超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散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由徐阿兵著的《困惑与超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散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散论,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李锐研究辑、短评与浅驳、评刊与观潮、作家作品论。作者以求真之志、尚美之心,阐释作家与作品,评析思潮与现象,指摘偏见与谬误,不仅为其近年的阅读思考留下了一份见证,也显示出超越困惑的勇气,以及守望文学的立场。 内容推荐 这本由徐阿兵著的《困惑与超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散论)》包含“李锐研究辑”、“短评与浅驳”、“评刊与观潮”和“作家作品论”四大部分。作者以求真之志、尚美之心,阐释作家与作品,评析思潮与现象,指摘偏见与谬误,不仅为其近年的阅读思考留下了一份见证,也显示出超越困惑的勇气,以及守望文学的立场。 目录 李锐研究辑 探询焦虑——李锐《颜色》之主题分析 “政治中国”的历史反思 “乡土中国”的文化关怀 “汉语中国”的语言焦虑 困惑与超越——评《太平风物》 人间没有神话——评《人间:重述白蛇传》 短评与浅驳 怎样的一则“启示录”?——读《文学何以走向农民》有感 与马原有关(二则) 洞见与偏见——邓晓芒《灵魂之旅》印象记 一篇短评的三种遗憾——《一篇小说的三种读法》的读法 文学批评、文学史与文学教育——当下的沉思 评刊与观潮 多维视野中的自我建构——论“京派”文学批评 论新世纪小说创作的“事件化”倾向 选刊倾向与文学生态——以近两年的《小说选刊》为考察中心 十字路口的徘徊——近期《人民文学》的调整和去向问题 力度·温度·限度——“温情叙事”三省 沧桑往事的文化省察——论新时期的“反思散文” 作家作品论 “日常生活写作”的美学困境——以《启蒙时代》为例 远行与回归——由《雁过藻溪》看张翎晚近的写作姿态 残缺的完美——读迟子建的《百雀林》 愉悦的歧途——麦家小说创作论 喧嚣年代的文学证词——莫言近作《蛙》读札 守护现实主义本色——兼以此文纪念孙犁诞辰百年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困惑与超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散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徐阿兵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5012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0 |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2 |
| CIP核字 | 2014283058 |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