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刚主编的《出土文献研究(第13辑)》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辑刊,本辑为“简帛文字与书法国际研讨会”特辑,书中所收录三十篇文章主要围绕此主题展开。学者在其中充分讨论了战国竹书文字的用笔、秦汉简牍文字的构形以及隶书草书等书法发展演变的相关问题。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几篇讨论战国秦汉简语言文字及历史问题的文章。内容丰富,可供专业读者参考。
| 图书 | 出土文献研究(第13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绍刚主编的《出土文献研究(第13辑)》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辑刊,本辑为“简帛文字与书法国际研讨会”特辑,书中所收录三十篇文章主要围绕此主题展开。学者在其中充分讨论了战国竹书文字的用笔、秦汉简牍文字的构形以及隶书草书等书法发展演变的相关问题。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几篇讨论战国秦汉简语言文字及历史问题的文章。内容丰富,可供专业读者参考。 目录 雜體書與戰國竹書文字的用筆——戰國美術體研究之 清華簡書法風格淺析 說清華簡《繫年》中的裝飾性筆畫“一”——兼談漢字演變中求美動力與漢字構形中的飾符 清華簡《保訓》與三體石經古文——科斗體的淵源 清華簡(壹一叁)字體分類研究 談清華簡文字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順序 “蝌蚪文”譚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書體特徵個案淺析 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的包孕結構與繁化現象 楚簡書對殷周筆法的繼承變異及與秦簡書比較 楚文字中的“草字”與草書萌芽 《嶽麓書院藏秦簡(叁)》的書手辨析與書體特徵 里耶秦簡書法探略 馬王堆簡帛古文遗迹述議 篆書中不同的幾種筆形趨向於“一”的時間 阜陽雙古堆漢簡隸書書法論 漢簡草書的草化方法再探 談草隸的產生及其真相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的筆法與隸變初探 日常書寫下簡牘書迹的藝術風格及其演變——以居延漢簡為例 金關簡牘編聯綴合舉隅——以簡牘書體特徵考察為中心 清華簡《尹至》“兹乃柔大縈”解 “臺”字補釋 對秦漢簡牘《盗篇》中五則生肖記述的再補充 簡牘所見簽名與畫押 近出西北屯戍漢簡研讀四則 銀雀山漢簡《不時之應》小議 銀雀山漢墓竹簡研究綜述 長沙漢墓“物勒工名”類漆器銘文補議 懸泉漢簡拾遗(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出土文献研究(第13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刘绍刚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0803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1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854 |
| CIP核字 | 2015040664 |
| 中图分类号 | K877.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60 |
| 宽 | 188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