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雄与国家记忆(抗战英烈肖像)
内容
编辑推荐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抗日烈士及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烈士124名,国民党军队抗日烈士91名,此外,还有外国籍抗日烈士和抗日群体。2015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0周年纪念日。何立波、宋凤英著的《英雄与国家记忆(抗战英烈肖像)》选择名录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讲述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抗战事迹,重点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民抗战的历史,激励今天的人们继承和发扬抗战烈士们的爱国精神,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抗日烈士及英雄群体名录,不仅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英烈,还包括中国国民党抗日英雄多人。何立波、宋凤英著的《英雄与国家记忆(抗战英烈肖像)》选择名录中的一些人物,讲述他们的人生和抗战事迹,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今天的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和人物。

目录

第一篇 共产党将领和领导人

 吉鸿昌:好男儿舍身报国,抗战我何惜此头

 魏拯民:军政兼优好政委,运筹长白密林中

 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

 马本斋:伊斯兰健儿典型,百战百胜马司令

 项英:新四军建军主将,功过是非任评说

 彭雪枫:共产党人好榜样,功垂祖国泽被长淮

 洪振海:铁道游击逞英豪,飞车英雄美名传

第二篇 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自忠:赴死鲜血洗骂名,铸就抗战军人魂

 李家钰:出川鏖战东阳关,总司令豫中罹难

 郝梦龄:不惜一死以殉国,阵亡军长第一人

 武士敏:血战中条毙日将,英勇杀敌终成仁

 王甲本:四杀禁令铸铁军,硬仗将军殉衡阳

 戴安澜:缅甸远征扬国威,域外死忠第一人

 萨师俊:誓死捍卫中山舰,舰长必与舰存亡

第三篇 文教新闻妇女界英烈

 郁达夫:以笔为枪志救国,通译救人殒南洋

 李竹如:《新华》《大众》千军勇,主编犹如大将征

 任光:“音乐之星”《渔光曲》,“民族号手”殒皖南

 邹韬奋:六刊一报笔如刀,拒蒋“文胆”志入党

 赵一曼:红枪白马女政委,甘洒热血沃中华

 王根英:为护党款不惜死,报国何计女儿身

 辛锐:姊妹剧团多才艺,战地伉俪亦风流

第四篇 捐躯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外国友人

 白求恩:手术刀堪比战刀,毫不利己专利人

 柯棣华:情系延安赴前线,融入战地积劳逝

 汉斯·希伯:洋记者沂蒙扛枪,血染长眠大青山

 库里申科:作战勇如老虎,空中神鹰美名传

第五篇 中国抗战英雄群体

 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守孤岛民族典型,此境而死亦快事

 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见精神,宁死不屈彰传统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掩护突围不惜死,烈女留芳乌斯浑

 马石山十勇士:轮回拼杀护民众,舍生取义建奇功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惊天地而泣鬼神,垂式范而励来兹

附录: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试读章节

胡洪霞经常帮助吉鸿昌做一些部队和地方上的宣传工作,她曾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一起,在辖区内开展妇女工作,给部队上文化课。有一次,吉鸿昌听了胡洪霞的教育课,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笑着对胡洪霞说:“洪霞,你也可以当将军了!”

组建察绥同盟军率先抗日,浴血奋战收复失地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十九师,他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吉鸿昌所部被人们誉为“铁军”。

1928年,吉鸿昌被任命为第三十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军军长。他大力整饬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两个民族的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师师长,不久被蒋介石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准备参加红军。

1931年9月21日,吉鸿昌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上宾。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吉鸿昌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在国外,吉鸿昌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并斥责英国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和蒋介石对日妥协的丑恶行径。在德国时,吉鸿昌曾多次要求到苏联进行访问,遭到国民党政府使馆的百般刁难,不予签证。悲愤之下,吉鸿昌挥笔疾书:“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回国返抵上海。回国后,吉鸿昌出版了著作《环球视察记》,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述了他在国外五个多月的生活、思想和见闻,反映了他出国考察期间所做的抗日宣传鼓动工作,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由于充满了抗日救国的宣传,此书1932年5月由北平东方学社出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人们争先恐后地阅读,不少进步青年读者在吉鸿昌爱国热忱的感召下,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在上海,吉鸿昌找到曾在西北军工作过的中共党员浦化人,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他又到天津与中共中央军委所属的华北政治保卫局(即华北特科)取得联系。按照党的指示,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8月,吉鸿昌到湖北的黄陂、宋埠一带策动旧部起义,号召他们参加红军。由于蒋介石电令追捕,吉鸿昌率领三十师的一个团急奔苏区,途遇国民党军阻击,只剩他与副官牛建忠等少数人突出重围,到达苏区红安的长冲。到苏区后,他与鄂豫皖苏区负责人沈泽民、徐海东、郑位三等人见了面。徐海东向吉鸿昌建议:“你不如独树一帜,自己另干起来,我们可以南北呼应,打击敌人,这样比起义的作用大。”吉鸿昌同意徐海东等人的主张,临别把自己心爱的养目眼镜、金表、皮包等物分赠给徐海东等苏区领导同志,然后返回天津向党组织汇报。

吉鸿昌率军攻占多伦,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

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1932年8月,国民党政府下令通缉吉鸿昌。复兴社特务处在天津建立了特务组织。此时,吉鸿昌已秘密回到天津,并去北平向党组织汇报,继5月提出入党申请后,他再次向党组织提出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接收他为中共党员。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之后,把侵略的矛头直指热河。党组织指示吉鸿昌协助冯玉祥准备进行察北抗战。

在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民众抗日情绪高涨的形势下,冯玉祥结束了在泰山的隐居生活。1932年10月,吉鸿昌来到靠近抗日前线的张家口,与共产党人合作抗日。1933年1月1日,日军进犯山海关。1月3日,山海关沦陷,日军大肆屠杀中国军民。2月,日军纠合伪军共10万人,分三路向热河进犯。3月4日,日军侵占了热河省省会承德。日军占领承德后,即进抵长城各口。

P6-7

序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无数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舍生取义、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万古长青。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央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英烈以有名有姓的方式出现在名录,这是第一次。推究其意义,不亚于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60多年前,纪念人民英雄第一次以国家建筑的形式确立了最高规格,如今,随着烈士纪念日的设立,以及名录的出现,这场国家纪念获得深广延伸,有了全新的表达形式以及价值内涵。

考证名姓,逐一载录,本身就是国家态度。以国家名义纪念所有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不止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更需要具体到人和事,体现的是“人”在国家的记忆中,到底处在怎样的序列。抗日英烈,不是模糊的精神群像,不是空洞的价值符号,最真诚的纪念是一个个找出与记录他们,有名有姓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

望着这份名录,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个体在国家中所处的真实地位。“人民”和“英烈”是抽象的,却也由具体有血有肉的人组成,每一个人的生动事迹,共同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惟其如此,国家公祭,也才成为真正意义的全民纪念,国家规格之下,这场纪念也成为一种上下一心的凝聚方式。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真实地反射着沧桑巨变。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会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和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与先人圣贤对话,让我们在欣赏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卷的同时,进一步领悟人生的得失。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享有崇高甚至近于神圣的地位。在像章学诚这样的著名历史学家看来,“六经皆史”。龚自珍甚至说:“周之世,官大者史也。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而周亡。”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则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默读这些名字,追忆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浴血抗战的英勇壮举和丰功伟绩,使中国人民牢记日本侵华历史,不忘当年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识破日本右翼政客为侵华日寇亡灵招魂的丑恶面目,对于我们和平崛起,民族振兴,追逐中国梦,极具作用。  作为一名党史研究者,我觉得自己有责任采取一种方式,对这300名首批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表达自己的敬意,彰显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而最好的做法,就是拿起笔,写些文字来纪念他们。这就有了本书的缘起。以一本书的容量,来表达对全部300名英烈和英雄群体的敬意,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而本书在选取人物的时候,就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为了方便叙述,本书把这些代表人物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袖、驰骋疆场的抗日名将以及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将领和游击队英雄。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将领,如在皖南事变中罹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留学苏联,精心辅佐过朱德、彭德怀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也包括东北抗联的重要领导人魏拯民、长城抗战的爱国将领吉鸿昌、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战斗在微山湖畔的铁道大队大队长洪振海。此外,彭雪枫指挥的新四军第四师,被中原敌后广大人民群众誉为“天下文明第一军”,群众为他树立了“彭公雪枫德政碑”。彭雪枫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第二类是战死疆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包括两位上将总司令员和三位军长、一位师长和一位海军舰长。抗战以来,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第一人。张自忠死后誉满天下,被周恩来誉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就连日军也称张自忠是“军民共仰之伟丈夫”。之后,立下“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疆场是善终”誓言的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也在1944年的豫中战役中壮烈牺牲。本书还介绍了不惜一死以殉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血战中条山战役、击毙日军少将的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杀身成仁守衡阳、因作战勇敢被誉为“硬仗将军”、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拼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被称为近代以来中国军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第一人、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被毛泽东誉为“海鸥将军”的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二o o师师长戴安澜;誓死捍卫中山舰的国民政府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抗战中我方阵亡职务最高的海军军官萨师俊。

第三类是文化教育新闻妇女界抗日烈士,他们也是抗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成为文化抗战的主力军。他们中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抗日急先锋、以笔为枪投身救亡运动、牺牲于印尼苏门答腊的著名作家郁达夫;前后创办、负责和参与过《新亚日报》、《文化报》、《中国人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五份报纸的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著名红色报人李竹如;创作出电影插曲《渔光曲》《别了,三年皖南》《彩云追月》等经典名曲、被叶挺誉为“中国音乐之星”、在皖南事变中罹难的著名作曲家任光;黄埔军校第一批女学员、被誉为“跨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赵一曼;1939年为抢救党的文件而牺牲的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兼妇女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政治指导员、陈赓同志的夫人王根英。这些人物是过去为人们较少关注的,也是我在选取人物的时候特别留意的对象,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第四类是支持中国抗战、在中国牺牲的外国友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热情帮助分不开的。他们中有不远万里来华参加抗战的加拿大共产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有来自印度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牺牲后被毛泽东称为“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的柯棣华大夫;被誉为“空中神鹰”、受到习近平主席高度称赞的苏联援华空军轰炸机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以及深入抗日根据地采访而壮烈牺牲的记者汉斯·希伯。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的外国友人很多,但是穿上八路军军装,亲手拿起枪来同法西斯强盗战斗而死的欧洲人,汉斯·希伯是第一个。 第五类是抗日英烈群体,这是过去较少介绍的。他们包括被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称赞为“惊天地而泣鬼神,垂式范而励来兹”、被朱德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坚守孤岛、堪称民族典型的第三战区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五二四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聂荣臻赞誉为“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群体;为掩护大部队掩护而跳进乌斯浑河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妇女团冷云等八名女战士英雄群体,以及2007年抗战题材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的人物原型、1942年11月在胶东马石山为掩护群众突围而全部壮烈牺牲的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二排六班抗日十勇士。由于诸多原因,六班10位勇士没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完整的名单。人们虽然不全知道他们的名字,但“马石山十勇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相信这些人物,会把读者的思绪拉回到七十多年前的抗战岁月,重温那段火热的战斗岁月,以及那些早已离开我们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同时,也让我重新思考那段远去的岁月,它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能从英烈们身上汲取什么。

非常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孟岩岭先生。作为伯乐,他给我很大的帮助,在选题策划、写作构思、内容修订等方面都提出了宝贵意见,付出了大量劳动和心血,这才有了这部作品的问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雄与国家记忆(抗战英烈肖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立波//宋凤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4069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2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2015187534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