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内创新提出互联网思维2.0时代著作!

弧线营销理论、RO2O模型、物联网思维的首创者!

这本由无笔秀才著的《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精)》不是创业感言,这里只有方法论+实操。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们,想要少走弯路、拒绝模仿吗?

这正是你需要的!经受历练才能蝶变升华!

内容推荐

由无笔秀才著的《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精)》根据企业运作的大致次序分为产品、管理、品牌、营销、服务、资本六个篇章,再加一个作者独特观点篇章,每个篇章都有核心内容:产品篇包含以用户为中心、极致、迭代、长尾理论、情怀等;管理篇包含去中心化、自组织化、扁平化、平等沟通等;品牌篇包含品牌节奏、自媒体、粉丝经济、商标域名、舆情等;营销篇包含免费模式、微商、弧线营销理论、众筹营销、O2O营销、事件营销等;服务篇包含极致快速、服务+、微信等;资本篇包含资本现状、天使投资、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等;秀才观点包含创业梦想、合伙人、物联网思维等。本书根据企业的发展过程,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思想,分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给出如何跟上时代步伐的方法,从而指导创业者如何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指导传统企业如何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精)》重理论、讲方法,案例多、实用性强,既是初期创业者的创业宝典,又是传统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实用手册。

目录

第1章 产品篇:抛弃旧工业时代的产品思维

 找到产品的互联网属性

案例1:有品picooc智能体重秤

案例2:被“多样化”害死的诺基亚

 从用户出发设计产品

案例3:从用户中走来的“小米”

案例4:受乔布斯理念而诞生的“大象”避孕套

 正确理解产品迭代

案例5:“云之家”:有节奏感的快迭代

 极致的产品设计理念

案例6:极致之王——苹果产品

 产品市场定位的长尾法则

 以人为本,互联为根

 产品的情怀

案例7:“笙说”白衬衫

第2章 管理篇:“理”胜于“管”

 合体的“去中心化”

案例8:海尔:去了“中心”,没了“向心”

 企业文化的互联网化

 让公司“自组织”

 平等的沟通机制

案例9:沃尔玛的平等沟通文化

 人才

 “扁平化”管理

案例10:果敢“扁平”的波司登

 合理的股权和期权架构

 互联网思维“重应用”

第3章 品牌篇:品牌新思路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核心

 传统品牌的改造与升级

 把握品牌推广的节奏

 有粉丝不等于有品牌

 自媒体与品牌的弹性关系

 商标和域名的品牌战略

案例11:云筹的商标域名双保险

 网络舆情新思路

第4章 营销篇:不进则退的营销战争

 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新定义

 理性看待“免费模式”

案例12:被“收费”救活的Chargify

 预见微商的未来

 弧线营销理论

案例13:花礼网的星座花开

 媒体营销新打法

 众筹营销

案例14:乐视1元众筹请巨星代言

 O2O营销模式

案例15:智慧收银台:O2O营销利器

 营销的大数据思维

 新媒体时代下的“事件营销”

 不要过度迷信“自媒体”

 论“PR”的重要性

第5章 服务篇:极致创新的服务+

 极致服务的基石

 让用户拍手称“快”的服务

 那些正在陨落的售后服务方式

 “服务+”思维

 O2O让服务就在身边

 假如微信成功了

第6章 资本篇:起步大于1

 互联网带来的资本春天

 如何搞定天使投资?

 怎样通过股权众筹融资?

 移动入口的资本风潮

第7章 秀才观点

 “梦想”真的跟钱有关系吗?

 合伙就要绝对相互信任

 预见“物联网思维”

 一封14年没有回复的邮件

后记

试读章节

从用户出发设计产品

借用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现百度总裁张亚勤对“互联网思维”的总结,互联网思维分为三个层级。

一、数字化: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二、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三、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虽然算不上真理,但也可以看出,张亚勤是对互联网思维理解很透彻的人,而对于产品设计来讲,其中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互联网3.0时代对商业模式、行业形态、产品价值和用户习惯有着结构性的改变,从工业文明时代产品决定价值演变为用户需求决定产品,抓住了用户需求便是抓住了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没落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就是时代转换过程中的牺牲品,后面的章节将会重点阐述。互联网思维本是一种思考方式,而思考源于人,人是用户,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所以,有人说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在于做出好产品,而好的产品就是最大限度地贴合用户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贴合用户的需求呢?除了《参与感》中提到的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来,还有小而美的理念加大数据的指引。简言之,就是通过用户提出意见指导产品的开发,通过小范围的试错完善产品,通过定向市场的产品投放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到用户共识,再通过调整设计出大部分用户最想要的产品。凡是按照这种思路去设计产品的项目,成功率要比其他产品高很多,虽然表面上看进度偏缓,而从总体的增长是迅速的。

小米手机成功的核心价值就是从用户出发设计产品,这从广告语“为发烧而生”就不难看出。用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但产品的主要形态不要多元化。找出用户需求的最大共识,从用户出发设计产品,产品的形态不由某个人或某个团队决定,而由用户共识决定,这样即符合互联网思维中去中心化的特征。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的智能生活赋予了信息文明时代特殊的含义,用户需求的差异化可由用户自行解决,而产品只需要提供一个能自行处理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主要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个性化的需求可以由用户自己解决,只需要给用户留一个通路。苹果手机便是最好的例子:手机外观并不是核心需求,因为手机的外观做不出太大的差异,而在手机里的软件选择上,用户有很大的自主权,软件的多样性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用户更关注数据和内容,从搜索引擎时代的主动寻找信息,人们慢慢地开始习惯被动地、智能地获取他想要得到的信息。

在此,我把用户需要也分为三个层级。  一、你给用户的,用户能接受,但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二、你给用户的,是他要想要的;

三、用户心里正想要,而你及时地给到了。

第三个层级是互联网思维中大数据能辅助做到的,也是最能让用户感受到温度的,打造能给用户温度的产品便是用户最想要的。

在用户习惯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创新行业关于用户需求之间的博弈,行业经验往往让人步履维艰或是迷失方向,以行业特征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思路难以改变,用户习惯与需求的参差不齐也会影响抉择。故步自封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取舍又非常艰难,此时,数据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产品没有做出来之前做市场问卷调查,在产品原型做出来之后做体验报告,报告总结后完善产品,放大产品数量和体验范围后再做体验报告,通过综合评估后改进产品,直至得到大比例早期用户的认同,然后考虑给产品定型。要争取做到每一个产品的改进动作都是来源于用户数据的指导。

P7-9

序言

自序

我是一个不善于描述自己的人,如同我不善于描述自己写的这本书。

早在博客刚进入中国时,我就开始用文字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转眼间已过去十年。在无边际的互联网上,我如浪荡江湖的侠客留下过诸多印迹,用文字感染过很多人,但无人知道我是谁,因为我并不重要。

我却是一个喜欢清零的人,当我准备启用新笔名“无笔秀才”,忘掉过去的杂文风格和读者群体,用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和创业感受重新定义自己的文字时,刚好收到了出版社的写书邀

请。若在古代,我愿做个秀才,挥毫泼墨,出笔成篇,而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也愿做个秀才,键走偏锋。说是“无笔秀才”,我更愿意简称“无才”,才无恒大,唯思渊远。出版社建议的主题是“互联网思维”,在2014年年末,这个词已经被认为过时了,而后经过一番梳理,我发现“互联网思维”对社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从马云说的“IT到DT”,马化腾说的“连接一切”,到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O2O”、“智能硬件”、“物联网”浪潮,都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因此,我把这些定义为“互联网思维2.0”。

清零即蝶变,飞跃即蝶变。对我个人而言,从零散的文字篇章到一本书是一种蝶变,从零碎的行业认知到系统地分析总结是一种蝶变,从奔放张扬到心静豁达是一种蝶变。对互联网行业而言,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一种蝶变,从网络信息的被动到主动是一种蝶变,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又是一种蝶变。于是,最后把这本书命名为“蝶变”。

互联网经过三个时代的变迁,直到今天的Web3.0时代,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开始思想化。2011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精准地总结了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本质影响。通过近几年的社会实践,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得以分解、配对、应用、总结,成为一种方法论,而这只是互联网思维的初级阶段。本书旨在总结初级阶段中互联网思维对社会的影响,通过众多案例和数据精炼互联网思维方法论,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让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得以升华,可谓“互联网思维2.0”时代。

《蝶变》则是互联网思维2.0时代前期的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正是这个时期,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社会价值环流以用户个体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开放、平等、合作的互联网思维价值观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这正是互联网发展进步的意义所在。在下一个“互联网思维”出现的五年里,互联网思维会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在即将到来的大数据、物联网时期,传统行业升级转型,互联网连接一切(即人连接万物),拥抱互联网思维方能拥抱世界。  本书内容结构主要由方法论、案例、实际操作组成,前半部分以方法论结合案例,后半部分以方法结合实际操作,从产品、管理、品牌、营销、服务、资本等多个维度阐述互联网思维,强调方法论,旨在让读者读完后不会盲目效仿,而是通过方法论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操作方式。本书架构简单、清晰,不管是初次创业者,还是久经商场的企业家,都能轻易读懂。懂方法不懂概念就会目盲效仿,懂方法不懂实操就会无法落地,本书能让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找到适合自身、容易落地的具有先进互联网发散思维的运作方法。

纵观市面上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书籍,有创业成功总结型、理论罗列型、产品说明型等,而本书则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以及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过程与发展趋势,理论结合实际,给予指导方法。

我接触互联网16年,在互联网行业创业8年,几乎经历了互联网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书中有我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弧线营销理论”、“RO2O模型”、“物联网思维”,并有对互联网发展个人的预见。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互联网相关书籍,更像是“互联网思维”的成长史。

在大学里的一堂计算机课上,我记住了他——徐少春。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十余年后,他出现在我生命里,倾听我的过去并指导我的事业和人生。我们一起打篮球,一起喝啤酒,一起感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人生。金蝶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巨头,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风口上,金蝶多款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行业明星,2015年又和京东结成同盟,我们俨然看到了金蝶的再次“蝶变”。在听完我这些年来对互联网的理解和对此书的介绍后,徐少春前辈欣然答应我的作序邀请。在此,特别感谢在我生命中出现的贵人,徐少春先生、刘卫武兄长及新湘会的所有成员。

对文字要严谨,对读者要负责——每一次面对屏幕、敲击键盘时,我都会这样告诉自己,因为你们将用宝贵的时间和信任来读我写下的一字一句。《蝶变》有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也有我自创的理论和对行业发展的看法,薄学无才,望以飨读者。

后记

夜,静得可以听到窗外零星的雨滴声,时针已指向了后半夜,我却难以开篇。

相比昨日的喧嚣,我更喜欢这一刻的宁静,因为我可以专注于思考。每当面对键盘前的空白界面,我的心中有着无限的想象,因为我也不太清楚接下来自己会敲出什么,如同军哥昨天在金融论坛上告诉我:“谁也不知道我会在接下来的主持中说什么,包括我自己。”我亦是如此。

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我也不例外。刚步入社会时,我就为自己想写的书列下了提纲,九年过去了,还在酝酿。而我也万万没想到,自己写的第一本书竟然与我从事的行业相关。从进人大学选择计算机系,到毕业后连续创业,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互联网行业。在这期间也不断地用文字记录、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心得体会与见解。正因为如此,才接到了出版社的邀请。对于文字的态度,我一向是严谨的,经过对自身六年互联网创业过程的总结,我给了自己一次系统地架构行业认知的机会,而这也是让大家正式检验我的一次机会,于是有了本书。

我多次设想过写书的场景,是全部用笔写手稿再转为电子稿,还是直接用键盘输入?是间断性地写,还是一气呵成?我先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笔名“无笔秀才”,对应本书的互联网思维,将笔彻底抛弃,采用键盘输入。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问,素材与内容的准备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经过半年的准备,我最后选择了“一气呵成”,“闭关”写作。

因为这个选择,我只给了自己15天时间。2015年元宵节,可能大家还在与家人欢聚的时候,我开始了闭关写作——一个人住在一套房子里,准备好充足的物资,一切生活自理。

时间规划、篇章规划、内容规划、生活规划等,前三天没有写出多少字。我在房间的地上趴着画提纲与目录,通过准备的内容结合互联网当下的热点提炼关键词。

我从未见过别人是怎样写书的,我只是用了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在我看来,写一本书就像建一栋房子,首先得有基石、骨架、图纸——书名和主观点是基石,一旦确定主题,就要以此为基础延伸,以不至于跑题;提纲就是骨架,以保证整体内容统一;正文则要靠图纸来指引、填充,以让书的内容更有可读性、连贯性、整体性。

规划好主体架构和内容标题后,正式步人高强度的正文输人,每天设定字数与章节数目标,以吃饭和睡觉作为惩罚和奖励,完成一万字吃一个苹果,提早完成当日的目标就可以早睡,否则通宵也要继续。就这样,2015年3月18日接近子夜,我将正文首稿发了出去。

当你认真对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会更困难,因为你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完成书稿主体后,我开始佩服那些出过书的前辈,这次写书对我来说可以算一次真正的“蝶变”。

深圳的天气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雨滴如珠,敲打着窗沿,也敲打着我的思绪。我甚至不敢想象读者捧起此书时的感受,如同我曾经不敢正视心仪的姑娘。但是,我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去“表白”——作为一个深爱文字的人,我终究是要向读者表白的……

书评(媒体评论)

秀才无笔却自带锋芒。作者通过多年的行业观察和创业经验,结合当下产业现状和对未来趋势的分析,精炼出《蝶变》一书。全书通俗晓畅,案例生动,作者的思考和见解深入其中。我认为,不论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者还是创业者,《蝶变》都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与价值。

——徐少春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蝶变》能让早期创业者铭记初心,坚定信念,少走弯路,从多个纬度剖析互联网思维对现代创业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的好书。

——姚劲波 58同城创始人、CEO

乐于奉献自然厚积薄发,经受历练才能蝶变升华。我想,这本《蝶变》一定能给许多互联网创业者带来思考,也期待着他们的蜕变。

——刘卫武 博雅互动VP

《蝶变》是我读过的最接地气的互联网方法论,可谓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活教材,从产品到营销、从管理到服务,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诠释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怎样去经营一家企业,内容深入浅出。作为正在参与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创业者,阅读《蝶变》,如沐春风。

——李明友 车主之家、车商通创始人

与其说“无才”是在分享多年互联网思维的智慧与实践,不如说是在诠释和透视新一代“互联网+”经济形态,让读者了解互联网如何在产品、运营、服务、营销、资本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从而带来根本性的革新和炫丽的蝶变!

——谢宏中 云筹创始人/CEO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无笔秀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61343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5111456
中图分类号 F270.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