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名的裘德(哈代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部

在玛利格林

是啊,世间有多少男人为了女人而冲昏头脑,为了她们而沦为奴仆。又有多少男人为她们命赴黄泉,误入歧途,犯罪造孽……啊,男子汉呀,女人既然有这样的手段,怎能说她们不是强者?

——《埃斯德拉斯》。

1

小学校长就要离开村庄了,大家都显得很难过。克莱斯库姆的磨坊主把自家的那挂带有白色遮篷的小车连同马儿一道借给他,好把他的东西运往二十英里开外他将要奔赴的那座城市,这样的车辆为这位上道的老师运送行李绰绰有余,因为学校里的家具有一部分是校董们凑集的;除过那箱书之外,属于校长的行李就只有一架竖式钢琴最笨重了,那是有一年他想学乐器时在拍卖行买的。琴虽买来了,但由于热情衰退,他一直未掌握弹琴的技巧,于是这件东西在搬家时就成了他永远摆不脱的负担。

牧师躲了出去,因为他不愿看到搬家的场面。他打算等傍晚再回来,那时新教师已走马上任,并安顿下来,一切都会重新恢复平静。

村里的铁匠、土地管理员以及校长本人聚集在客厅,一筹莫展地站在钢琴前。校长说即便把钢琴装上车,他抵达目的地克里斯特敏斯特时也不知道如何安置,因为他初到那座城市,只能找个地方临时寄宿。

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先前满腹心事地帮着收拾行李,此时和这几个汉子待在一起。当大人们愁得直摸下巴时,他开口说了话,听到自己的声音脸蛋还微微一红。他说:

“老师,我姑婆有个宽敞的柴火房,也许可以把琴先放在那里,等到你找地方安好家再说。”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铁匠说。

大家决定让人去找这孩子的姑婆——一位终身未嫁的老村民,问她愿不愿代为保管钢琴,等费洛特孙先生以后遣人来取。铁匠和管理员起身去看刚才提的方案是否能行得通,客厅里只剩下了男孩和校长孤零零地站在那儿。

“我要走了,裘德,心里难受吧?”校长和气地问。

泪水涌上了男孩的眼眶,他并非那种可以自然而然跟校长密切接触的正式学生,这位校长任职期间他只能参加夜校学习。倘若必须以实情相告,那些正式生这当儿正站得远远的,好似历史上的某些门徒一般,未显露出丝毫情愿帮忙的热情。

男孩难为情地翻开手中的一本书,那是费洛特孙先生赠给他的临别礼品,承认说自己心里的确很难受。

“我心中也不好过。”费洛特孙先生说。

“你为什么要走呢,老师?”男孩问。

“哦……说起来就话长了。我的心思你是不会理解的,裘德,也许你大一点能够明白过来。”

“我想我现在就能够理解,老师。”

“好吧,我告诉了你,你可不能到处跟人乱讲。你知道大学和大学学位是怎么回事吗?对一个希望在教学方面有所作为的人而言,那可是必不可少的金字招牌。我的计划或梦想,是读完大学,取得圣职任职资格。前往克里斯特敏斯特居住,或者住在那座城市的附近,就等于到了圣地。假如我的计划切实可行,我觉得在那地方比到别处更有可能使美梦成真。”

铁匠和同伴双双返回。弗利小姐的柴房很干燥,大可以利用;看来,她很情愿给钢琴以存身之地。于是,他们把琴先放在学校,待傍晚人手多的时候再搬走。校长最后巡视四周。

小裘德帮着把小物件往车上装。九点钟,费洛特孙先生登车,坐到书箱及其他行李旁,跟朋友们辞行。

“我不会忘记你的,裘德,”马车启动时,他盈盈含笑地说,“记住,学乖点,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动物和鸟儿,多读些书。如果到克里斯特敏斯特去,看在老交情的分上,别忘了找我。”

马车辘辘地驶过草地,在牧师住宅那儿转过弯去不见了。男孩回到了草地旁的水井跟前,因为他原先跑去协助恩师装车时将水桶丢在了那儿。此刻他嘴唇发抖,揭开井盖朝下放水桶时停了下来,将前额及胳膊靠在辘轳架上,脸上凝结着一个过早地尝受生活辛酸的那种小孩的深沉表情。他俯视的那眼井和村子一样古老,从他所站的位置看去,形成一个长长的圆筒,在纵深一百英尺的末端是一汪闪闪发亮、微微颤动的清水。在靠近井口的地方有一圈绿色的苔藓,再往上则生长着鹿舌羊齿类野草。

他以喜欢遐想的孩子那种多愁善感的口气自言自语,说校长不知多少次在这样的早晨来井边打水,而以后校长却再也不会来了。“我曾看见他在打水打累的时候像我现在这样往井里望,稍加歇息,然后把水提回家去。可他是那样聪明,再也不愿厮守在这种死气沉沉的小地方了。”

一滴泪珠滚出他的眼眶,落到了水井的深处。这天早晨有些薄雾,男孩呼出的气在凝重的大气中扩散,形成一团浓雾。忽然一声叫喊,打断了他的沉思:

“快把水提回来,你这个不务正业的小坏蛋!”P1-3

书评(媒体评论)

他(哈代)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他内心真有大慈大悲:他的行文非常迟缓,我读时,像中了魔法一样:文学家、画家,常会羡慕音乐家,而音乐家、画家,恐怕都得羡慕哈代行文的本领:如此长,温和:读时,心就静下来。慢下来。

——木心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在玛利格林

第二部 在克里斯特敏斯特

第三部 在梅尔切斯特

第四部 在萨斯顿

第五部 在阿尔布利坎及其他地方

第六部 重返克里斯特敏斯特

序言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总序

柳鸣九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性、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直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迥然不同于一般出版商的小家子气而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入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2013年元月

内容推荐

《无名的裘德(哈代集)(精)》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哈代自称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

本书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好学深思、刻苦自修,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则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编辑推荐

托马斯·哈代编著的《无名的裘德(哈代集)(精)》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年仅十一岁就父母双亡,由穷亲戚抚养成人。他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深深地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最初做乡村面包店的小厮,后为石匠学徒。他好学深思,在艰苦劳作之余刻苦自修,克服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名的裘德(哈代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托马斯·哈代
译者 方华文
编者 朱炯强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1624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36
CIP核字 2015067513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53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