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秦法律思想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作武所著的《先秦法律思想史》约38万字,在广泛搜罗先秦子书各家注本,并充分吸收现代学者学术见解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拓展先秦诸子法律思想研究的空间,取得了巨大收获,几乎于每一子身上都有新的发现,形成了新的观点。如孔子“复礼”所含的法律秩序诉求、孟子人性论涵摄的平等意蕴、墨子“兼爱”与“尚同”的内在矛盾与统一、杨朱的个体权利意识、庄子的自由平等观、慎到“因任自然”的法治理论、商鞅重刑主义的根源、韩非“以法为教”的专制本质等等,这些观点置诸当下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领域,都不失其新颖性和独到处。

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法律思想史研究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整体研究脱节与滞后的缺憾,填补了诸多学术上的空白。

内容推荐

先秦虽号称十家九流,然具政治法律思想之体且文献足征者,唯儒、墨、道、法四家而已。马作武所著的《先秦法律思想史》按四家之划分,以人物为线索,全面而深入研究其法律思想的内容、特征、性质,辨析这些思想的来源、发展流变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它们对当时乃至后世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尤其是对中华法系的形成所具有的影响或贡献,进而对其是非得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本书广泛搜罗了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有关先秦诸子思想的权威释读解说,广泛借鉴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拓展了中国轴心时代法律思想研究的空间和深度。运用包括传统方法(列传体例、训诂及集释方法)、归纳方法、比较方法、综合方法、现代方法等多种研究手法,推陈出新,丰富了法律思想史研究的内涵,为准确描述、合理还原先秦诸子的法律思想提供了可能,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研究态度、范畴与方法

第一节 态度与立场

第二节 对象与范畴

第三节 方法与材料

 第二章 中国学术思想的起源、兴盛及其特质

第一节 巫史文化:中国学术的源头

第二节 礼乐文化与王官之学

第三节 学术传统及其特性

第四节 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本质

第五节 先秦学术思想的兴盛与法律思想的特质

第二编 儒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 “儒”之原本与儒学之兴

第一节 “儒”之原本

第二节 儒学之兴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忠君尊王

第二节 “正名”以重构等级

第三节 “复礼”与秩序诉求

第四节 “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第五节 政治、伦理与社会规范一体化的“仁”说

第六节 刑法观

第七节 道德与法律

第八节 诉讼观

第九节 小结

 第三章 孟子

第一节 君主论与人治观

第二节 “仁政”之施

第三节 性善论与人的价值观

第四节 民贵君轻说与暴君放伐论

第五节 刑法观

第六节 义利之辨与经权之辨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荀子

第一节 尊君崇王

第二节 “人治”论

第三节 “正名”说与专制论

第四节 性恶论与礼、法起源观

第五节 隆礼重法

第六节 刑法观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编 墨家及道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 墨家及其思想特点

第一节 “显学”之墨

第二节 墨家思想之要

 第二章 墨子

第一节 揭批现实之恶

第二节 立“天志”为“法仪”

第三节 “兼爱”与平等意识

第四节 兼爱交利与权利意识

第五节 “尚贤”与平民参政

第六节 “尚同”与君主专制观

第七节 刑法观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道家及其思想

第一节 “隐君子”道家

第二节 道家思想之要

 第四章 老子

第一节 “道法自然”

第二节 辩证法与“君人南面术”

第三节 “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法律观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杨朱

第一节 个人本位与个体权利及自由意识

第二节 名实论与无君观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庄子

第一节 平等意识

第二节 自由的意识与表述

第三节 无为的政治法律观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编 法家法律思想

 第一章 法家及其思想

第一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法家的“法”与“法治”

 第二章 管仲

第一节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第二节 “相地而衰征”

第三节 “仓廪实则知礼节”

第四节 四民分居定业

第五节 刑罚观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子产

第一节 “都鄙有章”与“作丘赋”

第二节 公布刑法

第三节 宽猛并用的刑法观

第四节 不毁乡校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邓析

第一节 政治家兼讼师

第二节 法律观

第三节 律学鼻祖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慎到

第一节 重“势”说与君主制理论

第二节 “尚法”理论

第三节 “事断于法”

第四节 立公弃私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申不害

第一节 “术”论

第二节 “明法察令”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商鞅

第一节 历史进化观与国家及法律起源论

第二节 “三壹”为本的重法学说

第三节 重刑观

第四节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韩非

第一节 人性自私说

第二节 “以法为本”的“治法”

第三节 严刑重罚

第四节 法、势、术三者结合

第五节 道、君同体与文化专制

第六节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秦法律思想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作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5803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4273392
中图分类号 D909.22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