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失的地平线/世界文学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部小说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个让所有旅人魂牵梦萦的远方!

詹姆斯·希尔顿所著的这本《消失的地平线》的精彩情节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念念不忘!

爱和远方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本乌托邦式的小说恰好都满足了我们心中对爱与远方的神秘憧憬。

世界文学名著系列,名家翻译,全译本,唯美设计,印刷精美。

内容推荐

詹姆斯·希尔顿所著的《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五月中旬,巴斯库尔的局势开始更加恶化。20号,从白沙瓦派来疏散白人居民的空军飞机陆续抵达。大部分人都安全地乘坐军用运输机飞过了群山,但有一架上的四位乘客却出现了意外。飞行途中,四位乘客发现飞机离开了原定航线,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向东偏北方向飞行;飞行员也不是平时的费纳,而是个带武器的陌生人。飞机被劫持了,他们手无寸铁,对此无可奈何。四个旅人就这样误入香格里拉这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城市,这里没有俗世的纷扰,时光好像静止般,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神神秘秘。他们四人经过一段时间生活后,有人想留下来有人想逃离,在当地长老的带领下,他们四人一层层揭开了香格里拉之谜。香格里拉,这座日月光辉庇佑下的城市,究竟藏有多少惊人的秘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到了5月中旬,巴斯库尔的局势开始更加恶化。20号的时候,从白沙瓦(Peshawar)派来疏散白人居民的空军飞机陆续抵达。需要疏散的人有八十个左右,大部分人都安全地乘坐军用运输机飞过了群山。有几架杂牌飞机也被临时征用,其中一架小型飞机就是印度禅达坡邦主借给空军使用的。上午十点左右,有四位乘客上了这架飞机,他们是:东方传教团的罗伯塔·布林克洛小姐,美国人亨利·巴纳德,领事休·康维和副领事查尔斯·马林森上尉。

后来,这几个名字出现在了印度和英国的报纸上。

当年康维三十七岁,他已经在巴斯库尔工作两年了。现在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他所从事的工作就像赛马下错了赌注。他人生就此告一段落。本来几周之后,或者回英国休假几个月之后,他就会被派往另一个地方工作,比如东京或德黑兰,马尼拉或马斯科特。从事他这种职业的人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他已经做领事工作有十个年头了,这么长时间的经历已足够让他判断出自己还有多少机遇了。他知道那些美差不适合自己,而他也不会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来聊以自慰,他真的不喜欢那些工作。他更偏爱那些不受约束又有趣味的工作,即使这些工作薪水不高。正因为这些工作在别人的眼里都不是什么好差事,所以毫无疑问他给人的感觉是做事不行。实际上,他自我感觉相当不错,他这十年过得丰富多彩,还算开心。

他高高的个子,深古铜色的皮肤,棕色的短发,灰蓝色的眼睛。他不笑的时候看起来严肃而忧郁,但一笑起来又显得孩子气(这样的时候不多)。他左眼部常常出现轻微的抽搐,尤其在他工作过于疲惫或饮酒过多时就更明显。在疏散前的一天一夜里他一直在整理和销毁文件,所以当他爬上飞机时,他脸上的那种抽搐更加难以自制。他累坏了,但非常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被安排乘坐上土邦主的豪华座机而不是拥挤不堪的空军运输机。当飞机呼啸着起飞时,他伸展四肢,舒服地坐在座位上。他是那种能够适应巨大磨难的人,也会寻求那些小小的舒适以获满足。比如,他可以愉快地接受通往撒马尔罕的艰苦路况,也会在伦敦到巴黎的“金箭”号豪华列车上花掉最后一分钱来寻求那种快乐。

飞机飞行了一个多小时后,马林森说他感觉飞机没在直线飞行,然后就直接坐到前面的位子上。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粉红的脸颊,理智欠缺但智力还行,深受公立学校禁锢之害但也饱享公立学校优势之益。他被派到巴斯库尔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一门考试没通过。康维与他在巴斯库尔一起工作了六个月,而且已经渐渐喜欢他了。

但是,康维不愿费神地在飞机上交谈[1]。他懒洋洋地睁开眼睛说道:“飞哪条路线,飞行员应该最清楚了吧。”

又过了半小时,飞机引擎的单调轰鸣声几乎让他昏昏欲睡,这时马林森再次把他叫醒。“我说,康维,我原以为是费纳在驾驶飞机呢。”

“怎么,不是他吗?”

“刚才那家伙转了一下头,我敢发誓真的不是费纳。”

“有玻璃墙隔着,很难辨认的。”

“在哪儿我都能认出费纳的脸。”

“那么,就一定是另外一个人了。我觉得这没什么关系。”

“但是,费纳肯定地告诉过我他要驾驶这架飞机的。”

“他们一定是改变了计划,让他去驾驶另外一架飞机了。”

“好吧,那这个人是谁呢?”

“小伙子,我怎么能知道呢?你不会认为我能记得住每个空军飞行员的面孔吧?”

“确实,我认识他们当中许多人,但是我不认识这位老兄。”

“那他就一定是你不认识的那一小部分人当中的了。”

康维笑着补充道:“我们很快就要到白沙瓦了,到时你可以和他认识一下,问清他的情况。”

“就这速度,我看我们根本到不了白沙瓦。这家伙偏离航线了。我也不感到吃惊——他飞得他妈的太高了,不可能看清自己的方位。”

康维不在意。他习惯了飞机旅行,一切顺其自然。而且,到了白沙瓦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要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人要见,所以航程是四个小时还是五个小时对于他来说都无所谓。他是单身,到了白沙瓦也不会有人送上温柔的问候。他那里也有朋友,其中几个很可能会请他到夜总会喝喝酒,这是一种惬意的期待,但也并非心驰神往。

P1-3

序言

雪茄燃尽的那一刻,我们才渐渐品味到一种困扰内心的失落感:昔日的同窗好友都已长大成人,如今重聚却发现彼此之间少了默契。卢瑟福现在以写小说为生,维兰德则成了使馆的一名秘书。维兰德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了顿饭,席间,他的兴致并不太高,却始终保持着一个外交官在这种场合下应有的泰然自若。或许是因为身处异国的首都,并且都崇尚独身,才使我们这三个英国男人得以相聚,而且我发觉,记忆中维兰德身上的那股自命不凡劲儿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卢瑟福。那个当年我曾时而欺负时而保护的瘦骨嶙峋的小男孩儿,现在已经变得相当成熟老练。很可能他现在挣的钱比我和维兰德都多得多,而且过着更滋润的生活,这一点让我和维兰德心生一丝嫉妒。

还好,那个晚上还算不上沉闷。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窗外来自中欧各地的汉莎航空公司的航班飞降机场的情景。黄昏时分,机场的弧光灯亮了,光彩耀眼,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金碧辉煌的剧院。其中一架班机来自英国,飞行员穿着飞行服信步走过我们的桌旁,并向维兰德打了招呼。一开始,维兰德没有认出他,当想起他是谁后,连忙跟大伙做了介绍并请他一起入座。这位活泼爽快的年轻人,名叫桑德斯。维兰德向他表示歉意,说穿着飞行服还带着头盔,实在让人难以认出。桑德斯大笑着说道:“可不是,对这我太清楚了,别忘了我曾在巴斯库尔(Baskul)待过。”维兰德也笑了笑,但不是很自然,随后我们便换了话题。

桑德斯的加入使我们这个小聚会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一起喝了很多啤酒。大约十点钟的时候,维兰德离开了一小会儿去跟邻桌的一个人说话,卢瑟福便借机突然捡起刚刚中断的话题:“顺便问一下,你刚才提到巴斯库尔,我对那个地方了解一点儿。你是指那里发生过什么事吗?”

桑德斯有些顾虑地笑了笑,“噢,不过是我在那里服兵役期间,经历过的一件有点刺激的事罢了。”然而,到底是年轻人,他还是忍不住心里的秘密,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一个阿富汗人或者是什么别的人劫走了我们的一架客机,你能想象后果有多严重,这是我听过的最胆大妄为的事了。那个混蛋拦住飞行员,一拳把他打昏,脱下他的飞行服,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爬进了驾驶舱,接着还给导航员发出了正常信号,之后便像模像样地驾着飞机飞走了。但问题是,他再也没有飞回来。”

卢瑟福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嗯,应该是一年以前吧,也就是1931年5月,当时那里爆发了革命,我们正从巴斯库尔往白沙瓦疏散平民,也许你还记得这件事。当时那里很乱,否则我想不会发生劫机这事,不过事情还是发生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那套飞行服让他得逞的,不是吗?”

卢瑟福对此仍然很有兴致,“我还以为在那种情况下,至少得有两个人负责一架飞机呢。”

“没错,所有的普通军用运输机的确如此,可是这架飞机特殊,原本是为一些印度土豪制造的,只是个噱头产品而已,所以印度勘探部门的人员一直用它在克什米尔一带的高海拔地区做探测飞行。”

“你是说这架飞机从来没有到过白沙瓦?”

“从来没去过那儿,而且据我们所知,也从来没有在其他别的什么地方降落过。真是令人费解。当然,如果那家伙是一个当地土著,他也许会把飞机开进山里,绑架乘客,然后勒索赎金。不管怎样,我估计那些乘客应该都死了。边远地区有很多那样的地方,飞机很容易在那种地方坠毁,之后便杳无音信。”

“是啊,那种荒山野岭我知道。机上有多少乘客?”

“我想应该是四个,三个男的和一个修女。”

“是不是有个男的叫康维?”

桑德斯感到很意外,“啊,是呀,确实有,‘荣光满身’的康维——你认识他?”

“我和他曾在同一所学校念过书,”卢瑟福有点不自在地说道。尽管事实如此,但他还是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

“他在巴斯库尔所做的事,大家都有所耳闻,这小子确实很不赖。”桑德斯接着说。

卢瑟福点点头,“对,这点毋庸置疑:…··可是,太离奇了,太出人意料了!”他在胡思乱想之后缓过神来,继续说道,“报纸上从来没有报道过这件事,否则,我应该读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你的意思不是说——”我一下想起了曾经发生在从霍利黑德到金斯顿的邮轮上的一个从容镇静的自杀画面。

卢瑟福大笑起来。“噢,上帝,不会的——他不是那种人。他只是趁我不备偷偷溜走。上岸很容易,但是我派人找他时,他一定也感觉到很难摆脱跟踪,当然我这么做了。后来我听说,他当时设法上了一个南往斐济去的运输香蕉的货船,当了一名船员。”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很简单。三个月后,他从曼谷给我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一张汇票,说是用来偿还我为他支付的费用。他对我表示了感谢,并且说他很好。他还提到他要开始一次长途旅行——向着西北方向。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他的意思是要去哪里呢?”

“是呀,很含糊,真的很含糊。在曼谷西北方向的地方太多了。要那么讲的话,柏林也算。”

卢瑟福稍作停顿,把我的酒杯和他的酒杯再次斟满。是那个故事本身太离奇了还是他有意把它讲得太怪异了,我有些搞不清。故事中提到的关于曲子的事我倒不是特别感兴趣,但康维来到中国教会医院之谜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卢瑟福说,实际上,那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那么,他又是怎么到的重庆的呢?”我问道。“我想在船上的那个晚上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你了吧?”

“他告诉我了一些情况,已经让你知道这么多了,如果不把其余的告诉你,我好像有点儿说不过去。先和你说,这可是一个相当长的故事,在你必须离开去赶火车之前恐怕连个大概也讲不完。不过,正好有一个更便捷的方式。虽然我对自己的文学水平有些缺乏自信,但是康维的故事在我反复回味之后确实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在船上的每次交谈之后我都马上做个简单的记录,防止自己日后忘记那些细节;后来,当某些情节开始深深吸引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并把一些片段整理成一个单独的故事。那样做我并非想编造和篡改什么。他给我讲的东西足够作为写作材料:他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而且天生具有制造沟通氛围的能力。再有,我认为,我感觉我开始理解这个人了。”说着,他起身拿起一个公文包并从里面取出一捆打印好的手稿。“好吧,还是给你吧,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吧。”

“我想,你的意思是说我不会相信这份手稿?”

“噢,可别这么早下结论。不过要记住,如果你确实相信这个故事,那倒也符合德尔图良的著名言论——你还记得吗?——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也许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不管怎样,请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我带上手稿和他话别并且在开往奥斯坦德的快车上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回到英国之后,本打算写一封长信并归还手稿,但都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我还没把信寄出去,我就收到了卢瑟福的一封短信,说他又开始云游四方了而且未来几个月也不会有固定的地址。信中说他向克什米尔方向进发,之后去“东方”。对此,我感到毫不奇怪。

书评(媒体评论)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

《国家地理》上向西方介绍了神秘的木里王国,后来成为了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所命名的隐秘乐土的香格里拉的原型,而香格里拉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最有魅力的名字,代表世外桃源、神圣乐土、神秘、安详、纯净等等一切的想象。

——赵汀阳

为何要让人们拥有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从而无法沟通?为何要让分歧滋生,战争席卷,为何香格里拉只能隐藏在那消失的地平线?为何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只能存在于思想家、哲学家的梦想之中?

——王石

书中说的“香格里拉”这里的人们不在乎时间的流逝,他们似乎找到了长生不老的方法。而芸芸众生的忙碌,不都是为了能得到这样安宁的处所吗?想得到的得不到,不想得到的却走了进去,这些就是人生的无奈啊。

——安丽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失的地平线/世界文学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希尔顿
译者 迟文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83103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5225022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