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云编著的《当代名家小说研究》系一部当代文学研究评论集,共分五辑,对当代文学中的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了解析,研究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文本选择、主旋律题旨、夸文体现象,以及爱情小说、长篇小说的问题发展等创作现象。全书由具体作品入手,深入解析文本背后的成因与得失,颇有批评的张力与价值。
图书 | 当代名家小说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霞云编著的《当代名家小说研究》系一部当代文学研究评论集,共分五辑,对当代文学中的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了解析,研究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文本选择、主旋律题旨、夸文体现象,以及爱情小说、长篇小说的问题发展等创作现象。全书由具体作品入手,深入解析文本背后的成因与得失,颇有批评的张力与价值。 目录 第一辑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专辑 叙事审美立意:也谈《秦腔》的“文备众体” 存在哲学的理性探讨与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梦境释论 历史·民族·人生:论《穆斯林的葬礼》的影像叙事 遗憾的遗忘——论影片《穆斯林的葬礼》对原著的改编 第二辑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专辑 众“体”喧哗中的自由放逐——论莫言长篇小说的“跨”体书写 形格势制下的影像构建与内核消解——谈影片《暖》对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的改编 虚构的纪实——多重视域下的《温故一九四二》及《一九四二》 永恒的尖锐对抗与寂寞守望——刘震云小说主旋律题旨释读 学习、贴近与发展——鲁讯、刘震云小说传统比较论 第三辑 当代小说名家新作品鉴 荒诞闹剧背后的真实与庄重——论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 超越苦难与生死的高尚书写——评余华新作《第七天》 无意识的男权书写与有意识的女性观照——论刘震云的男权意识及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的女性悖论 无“体”之体:刍议当代长篇小说文体发展新趋向——从《瞻对》的文体争议说起 第四辑 当代作家小说创作总评 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述评 论新时期以来非学术视野下的长篇小说文体关注 重返历史现场新寻精神价值——论“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 《人啊,人!》:突破政治文化规约的文体选择与文学反思 徐贵祥创作综述 许春樵创作综述 第五辑 张弦研究专辑 真我心境下的社会反思与人性观照——论张弦小说主题意蕴的演进与流变 以鲁迅为基点论张弦的民族反思与批判精神 善良者不平命运的滥觞与救赎——论张弦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论张弦影视剧作的内核构成及价值得失 论张弦影视剧作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与发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名家小说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霞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551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 |
CIP核字 | 2015203791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