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鲁玛编著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精)》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政治游记”,贯穿着对战争记忆、国家罪行和民族悔罪等问题的思考。任何简单、粗糙的对比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战后会出现德国悔罪和日本不悔罪的差别,而布鲁玛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理解这一差别提供了帮助。
| 图书 |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精)/理想国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伊恩·布鲁玛编著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精)》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政治游记”,贯穿着对战争记忆、国家罪行和民族悔罪等问题的思考。任何简单、粗糙的对比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战后会出现德国悔罪和日本不悔罪的差别,而布鲁玛为我们深入细致地理解这一差别提供了帮助。 内容推荐 历史学者尝言:“过去深入骨髓。”身为世人眼中的“危险民族”,德国和日本如何应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记忆战争的?叉如何在历史的罪孽中审视自我?在伊恩·布鲁玛编著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精)》中,布鲁玛精确剖析了德日两国的战争记忆:关于侵略者和受害者身份的争议,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的复杂立场,以及在实现民族“正常化”做法上的巨大差异。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作者敏锐地指出:“没有危险的民族,只有危险的情境。”实际的政治安排,往往比所谓的历史规律和民族性格,更能影响一个国家在面对自身历史遗留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 目录 导读 国家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徐贲 前言 序:敌人们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反对西方之战 第二章 废墟中的浪漫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奥斯维辛 第四章 广岛 第五章 南京 第三部分 第六章 历史站上审判席 第七章 教科书风波 第八章 纪念堂、博物馆和纪念碑 第四部分 第九章 一个正常国家 第十章 两座正常小城 第十一章 告别废墟 注释 鸣谢 索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精)/理想国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荷)伊恩·布鲁玛 |
| 译者 | 倪韬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7045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48 |
| CIP核字 | 2015171797 |
| 中图分类号 | D093.1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西 |
| 长 | 234 |
| 宽 | 157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