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五三记忆(宁波篇)
内容
编辑推荐

《忆完达山上伐木》、《约会彗星》、《竹梭、晾子和黑子狗》、《“事故”引发的故事》、《一本发黄的诊疗手册》、《友情真挚思念永久》、《北大荒回想》、《共和国的第一代》、《献给北大荒的诗》、《打鱼(外两首)》、《诗三首》、《荒友感怀》、《北大荒——梦想开始的地方》、《青春》、《我所喜爱的书法和篆刻》……闻锡麟编写的《八五三记忆(宁波篇)》是一部散文杂记,是曾在黑龙江八五三农场工作生活的宁波籍知识青年下乡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

内容推荐

闻锡麟编写的《八五三记忆(宁波篇)》是一部散文杂记,是曾在黑龙江八五三农场工作生活的宁波籍知识青年下乡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内容包括“知青感言”“荒友漫笔”“轶事逸闻”“岁月留痕”等篇章,文章主题积极,情感真实感人,富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和文学价值。

目录

贺词贺信

 董世明贺词

 八五三北京知青荒友联谊会贺信

 八五三上海知青荒友联谊会贺词

 八五三天津知青荒友联谊会贺词

 八五三四川知青荒友联谊会(筹)贺词

 八五三双鸭山知青荒友联谊会贺词

 各地荒友贺《八五三记忆·宁波篇》出版

知青感言

 难忘北大荒/龚伟信

 北大荒精神谱新曲 /鲍献民

 北大荒沉淀了我人生的底蕴/任奉波

 金色舞台,金色的梦/干雪芳

 从一张老照片说起/时呈来

 一次难忘的考验/钱大朗

 我把青春岁月留在了北大荒/陈义

 艰辛才知麦穗香/郁琼波

 青山清河情/马秀芹

 我在三连所感受的死与生/方丽华

 难以磨灭的记忆/李慧珍

 怀念我们的父母亲/余大汛

 也谈“知青”情结/陶惠敏

 北大荒的另一角 /方伟堂

 “再教育”记忆/闻锡麟

 往事琐忆/徐红霞

 寻找战友/方伟堂

荒友漫笔

 十年知青生活的启程/陶惠敏

 那些年,那些事/袁孝范

 难忘的岁月 永久的记忆/刘慧

 进军西大洼/戈培莉

 历经磨难的十年/杨燮樵

 难忘的运粮经历/孙铭龙

 我在武装排的故事/周爱芳

 大和镇,我心中永远的想念/盛素清

 雁窝岛诸事录 /周爱明

 我的同学陈越玖/虞兴义

 窖鹿记/李辉

 说说北大荒的“吃”/周爱芳

 难忘武装连在前线/贾强荣

 幼年时的记忆/高 红

 难忘的婚礼/赵新琦

 屯垦戍边献青春/朱秀娥

 科研班一年/范敏儿

 刻在心底的记忆/毛履云

 刻骨铭心二十年/励红梅

 情系雁窝岛 十八年的回忆/尹宣

 兵团战士第一天/徐明芳

 一生都献给北大荒/安云昌

 难忘黑土地上的亲人/徐常梅

 我在连队的教书生涯/秦峰云

 难忘北大荒的知青朋友/闻锡麟

 雁窝岛上我的家 /楼力军

轶事逸闻

 点点的回忆/周龙珍

 北大荒轶事/方伟堂

 刨粪/张克平

 我和我的养猪班/沈亚君

 雁窝岛上吆喝卖鱼/钱惠芬

 迷 路/赵 凯

 五林洞的惊魂一刻 /庞志飙

 沙果树之恋/梁忠祥

 往事点滴/费友梅

 送粮路上看《智取威虎山》/安云昌

 完达山上历险记/楼力军

 一次义务劳动/张伟峰

 忆完达山上伐木/傅振浩

 约会彗星/梁忠祥

 竹梭、晾子和黑子狗/钱惠芬

 听《梁祝》的随想/王贤华

 “事故”引发的故事/杨鸿光

 一本发黄的诊疗手册/沈永嘉

 友情真挚思念永久/鲍献民 沈永嘉

诗歌字画

 北大荒回想/石玉飞

 共和国的第一代/干雪芳

 献给北大荒的诗/梁日生

 打鱼(外两首)/陈安土

 诗三首/马秀芹

 荒友感怀/闻锡麟

 北大荒——梦想开始的地方/孙抗关

 青春(散文诗)/方伟堂

 我所喜爱的书法和篆刻/朱忠海

 励维龙的油画

名录资料

 八五三农场宁波知青分布图

 八五三农场宁波知青名录

 八五三农场在甬各地知青名录

 八五三农场在甬职工(人才引进)及子弟名录

 八五三农场位置及卫星图

 八五三农场往昔简介

 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记事

岁月留痕

 奔赴北大荒 扎根雁窝岛 /邵孝鹏 程雪珍

 兵团生活留影/高宝荣 秦滨香

 雁窝岛生活留影/郑永兴

 朝气蓬勃的知青风貌/郑志兰

 亲情友情/王荣淼

 这是我们工作过的地方/邢学亮 沙民华

 回想当年的生活/许桂元

 我的十年北大荒生涯/冯新娣

 战友情深/周孝芳

 回忆那难忘的日子/梅桂荣

 难忘的战友 眷恋的地方/陈启达

 知青荒友 青春留影/丁国伟 李雅菲

 难忘岁月 激情燃烧/周建萍

 心系北国边疆 重返第二故乡 /施建设

 养猪四十年青春献大荒/安云昌

 我是北大荒人 /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

 离开故乡的瞬间

 青春记忆

 学友亦战友 农友成荒友

 文艺宣传汇演体育锻炼活动

 北大荒成家 并蒂莲开花

 奋斗在北大荒的白衣战士

 先进合影群英聚会

 千里寻故园 悠悠忆旧情

后记

试读章节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送上礼品并与老职工在原大食堂外合影后依依惜别,互道珍重。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宁波等东南沿海地区早已进入小康生活,八五三农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现代化农场,粮豆总产三十余万吨(其中无污染水稻二十万吨,并加工成为中国名牌“北大荒”大米行销全国),是我们知青年代的六倍。北大荒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但农场老职工的生活并未明显改善,十二连衰落的境况更令人感慨不已。

我们住在场部的几天里,每天都有老职工或其子女前来探视聚谈。李兴宇代表连队送来了林场自产的黑木耳,不少老职工也不时送来热气腾腾刚煮好的新鲜苞米以及人参、蜂花粉、山葡萄酒、鹿茸片等北大荒土特产。老司务长更是尽足地主之谊,除了馈赠礼品及每天的早餐,还携全家特意设宴款待我们,情深谊长,令人备感温暖。

令人意外和难忘的还有我的学生们的“情”。我当年在十二连小学教学,其中的九个学生相约在饭店宴请我们。“龚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傅叔叔,您好!”面对一群已四五十岁、热情无比、围着我们又叫又笑的中年人,我一时竟然有点反应不过来了。但他们一声声亲切呼唤,忆起了一起打闹逗趣事:有一次,在我进教室上课时,同学们齐唱《国际歌》令我困惑不解又尴尬的情景……依稀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他们的脸上已经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他们的表情却犹如当年十来岁孩童般欢闹开心。

我的思绪一下子又被拉回到三四十年前。当年的小学校舍简陋,全是泥坯草房。生活在闭塞环境的孩子们,刚上学时,连火车是什么、孙悟空是谁都不晓得,更不懂体育、音乐、科技等学科知识。就像俄罗斯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主人公一样,李利民和我等学校里的教师以巨大的热情,倾注了大量心血,给学生讲《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描绘火车的图形;在破篮球内塞上棉絮,外面糊上纸,画上地图,做成了地球仪;印制五线谱,教唱歌曲;开挖沙坑,做好单杠、双杠、乒乓球台,开展列队操练、跑步以及球类等体育活动……我当年曾是宁波五中(今效实中学)校足球队队员,乒乓球水平也十分了得。当时我教的学生史红、黄春燕等人在全营小学乒乓球比赛中名列前茅,我自己也在全营职工比赛中杀进决赛。

由于教师少,当时李利民一人就要教一至六年级共六个班的多门课程。1973年,李利民被推荐并考上大学。离别时,十二连上百老职工和学生夹道相送,场面感人。

在那激情燃烧的特殊年代,知识青年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资源,跨越式地改变了北大荒尤其是当地孩子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素质。加快了这一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当年的这些学生都十分优秀,其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公社其他的孩子,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宴会在场有的一位担任了金融部门负责人,司务长女儿陈林英担任了三林场的党支部书记.另有两位成为人民教师。

从农垦红兴隆分局(原来的三师师部)赶来参宴的学生邵力琼特意给我们每人赠送了四瓶共两公斤的北大荒特有的椴树蜂蜜。作为曾经的养蜂人,我知道这是全国品质最好的蜂蜜。

此次回访,我们一行还顺便游览了雁窝岛和珍宝岛。雁窝岛自然保护区在四分场,离场部四五十里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面积湿地之一,风光秀丽。珍宝岛离场部坐车也不过两三个小时。当年我们支边到八五三农场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完不久,同连的不少哈尔滨知青曾参加担架连到过前线。虽在八五三农场工作多年.但我们这些知青却从未到过这两个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这在今人看来或许难以想象。此行也了却并弥补了我们多年的心愿和遗憾。

分别的日子终于到来。清晨六时,陈巧就从家中给我们送来了冒着热气的饺子和酸菜。尽管除司务长一家外并未告诉其他人离开的时间,并再三叮嘱不要送行.但司务长及他的两个女儿、孟庆丰夫妇、老连长的女儿等许多人还是赶到车站送行。大家依依惜别,互道珍重,久久不愿分离。我们来时箱包塞满,想不到回去时行李更多。

回首遥望渐渐远去的八五三场部,我在心中默默念道:别了“故乡”,梦里再会。龚伟信 男 宁波第五中学(现效实中学)66届初中毕业。1969年5月赴二十一团一营十二连(八五三农场一分场林业连),先后从事过木工、养蜂、教师等工作。1975年12月病退回宁波。1985年8月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先后在企业、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宁波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2011年3月退休。P21-22

序言

《八五三记忆·宁波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划、征稿、编辑,饱含着宁波知青荒友们的艰辛和深情,现在终于出版,同大家见面了,实属不易,值得庆贺。

2012年秋,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联谊会在宁波东钱湖召开各连队的召集人会议,会上大家提出了一个构想,乘北京荒友出书的东风,编一本宁波八五三荒友的文集,广泛征集在甬知青荒友的文章和老照片,以追忆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岁月。此举获得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荒友们就向组委会递交了上百篇文章和几百张老照片。此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荒友们提笔凝想.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构想、动笔、反复修改直到定稿,六十多岁的人仿佛又回到从前,遣词谋篇犹如学童一般。不少荒友生怕自己的作品文字青涩、质量不高.时不时按捺一下惴惴不安的赤子之心,那份认真与忘情的投入令人动容。还有不少荒友翻找、收集、提供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照片、诗稿、画作和篆刻作品,充分体现了荒友们对北大荒这第二故乡的怀念之情。

近百名作者,汇集了百余篇文稿,有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或短或长.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还有数百张珍贵的老照片。文章有对北大荒艰苦生活的回忆。也有返城后就业、创业的记录,有各种轶闻逸事,也有浓浓的亲情、友情,有独特的个人奋斗经历,也有不同视角的感悟和反思。或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或激越奔腾,跌宕起伏:或平和、细腻,如唠家常;或评析深邃,极具锋芒。这些文章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感情真挚,文风朴实无华,心态极为阳光。很多文章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荡气回肠,让我们又一次回到了五味杂陈的蹉跎岁月,又闻到了八五三黑土地的芳香。由于是“亲历、亲见、亲闻”,所以真实可靠,充满真情实感,极富艺术感染力。

北大荒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不怕艰难、坚韧不拔而著称。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上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风貌,历经三年努力,凝结着八五三农场在各省市、各地区广大知青荒友心血的《八五三记忆》,终于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年4月2 0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宁波知青荒友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赠送了“四明折柳忆荒友”书法条幅,表达了我们对八五三农场、对八五三人特别的情感。一个月以后.我们又成功地举行了《八五三记忆》宁波首发式。虽然书中有部分反映宁波知青足迹的篇章,但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觉得展示得还不够充分。为了更全面记录宁波知青荒友在八五三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充实丰富《八五三记忆》的内容,增加各城市知青荒友的地域特色,我们将宁波八五三知青荒友编撰的文集定名为《八五三记忆·宁波篇》。“给自己一份纪念,给历史一个见证,给后辈一种启示”是我们出版这个文集的目的之所在。  这本文集辑录的是一个年代的集体记忆,是生命的写实、青春的结晶,它带有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印记现在已无法复制,可见它的弥足珍贵。同时文集又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浓浓的乡土味,饱含许多宁波元素,是八五三情结和宁波地方色彩的有机结合。不少文章的写作、行文都带有宁波腔调,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宁波韵味,散发着宁波人特有的情感和胸襟,而选择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又使故乡的情味越发浓烈。二是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创作意愿,各抒己见,力求真实,编委会择选文稿以保持文章的原貌和写作风格为原则,兼容并蓄,公正客观。

文集的出版也是对宁波人在八五三的全景式展示,这是一次检阅,也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由衷地希望广大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们,无论您写还是没写,有空的时候随时打开这本文集,翻翻这些文章和照片,您会从中找到自己曾经的身影,会听到自己想说而没说出的心声,感受知青那段历史的沉重,或许还有置身于青春追忆之中而受到的心灵震撼,更多的则是在寻找自己成长轨迹的过程中体味人生的含义。别轻看这些简朴的文章和发黄的照片,字里行间、黑白人像实际上是为历史留记录,为时代做见证,从而在时光流逝中使我们今后的岁月更为充实,更为健康,这也是我们出这本文集的原始动力。

是为序。

《八五三记忆·宁波篇》编委会

2013年12月

后记

今年5月是宁波知青赴北大荒八五三农场四十五周年,时光荏苒,已快过去半个世纪,我们终于有了八五三宁波知青荒友自己的文集《八五三记忆·宁波篇》,这是值得纪念和庆贺的。

我们八五三宁波知青只有六百余人,在整个八五三农场万名知青中占的比例很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同样,我们八五三的宁波知青,在整个宁波市几万名上山下乡、支边支农的知青行列中,所占比例也很小,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就是这两个很小的一部分,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团队。今天,当我们汇集在这个团队的旗帜下,仍然抑制不住那深深的眷恋和自豪。一边是我们的故乡,江南名城宁波,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沿海经济,让我们骄傲;另一边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光荣的八五三农场,北大荒上最璀璨的明珠雁窝岛,同样让我们自豪。在不同的时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两片神奇的土地上,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传奇。

为出版这本文集,广大的八五三农场宁波知青荒友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没有他们一切都是零。同时这本文集也得到了八五三农场的领导和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哈尔滨、双鸭山等地知青荒友及知青荒友联谊会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谢。

出版这样一本文集,是一项比较繁琐浩大的工程,由于经验不足,时间紧迫,尤其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所以肯定存在不少缺陷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期待各方面有关人员、广大知青荒友批评指正,并给予理解、谅解。

感谢所有为本文集的编纂、出版作出贡献、支持和帮助的朋友们。

《八五三记忆·宁波篇》编委会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五三记忆(宁波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闻锡麟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615210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2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6
CIP核字 201407511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60
18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