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修行与念佛/学诚法师文集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修行与念佛》是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六本。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但同时,学诚法师也强调“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修行是修心,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本书如同一位传递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够帮助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奋斗的年轻人、渴望修身养性的中老年人,开启内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热切的时代责任感,过上吉祥、喜乐、幸福、圆满的人生。

内容推荐

《修行与念佛》为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六本,这一系列图书是学诚法师第一套系统权威的文集著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其发表在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等杂志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多种宗教大会上的发言和电视节目中的谈话辑录而成。

世间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扰乱内心,不能平静,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但同时,学诚法师也强调“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修行是修心,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学诚法师在担任《法音》杂志主编期间,发表了很多佛法的教理教义的论文,且较为难得的是结合现世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文集的内容积淀深厚,在佛教信众中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I 章前语

 生处能熟 熟处能生

 不变随缘 随缘不变

 依法摄心 以心摄法

II 章前语

 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

 心向内缘 辗转增上

III 章前语

 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爱惜常住物 如护眼中珠

IV 章前语

 生清净心 起决定解 修真实行

 念佛与皈依

V 章前语

 精进佛七开示(一)

 精进佛七开示(二)

 精进佛七开示(三)

试读章节

一、“不变”内涵须明记,发心宗旨正知见

当一颗植物的种子种下去的时候,它首先要落地生根,然后才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先有这个“不变”,才谈得上“随缘”,最后才能收获果实。学佛之人亦复如是,修行必须要坚持发心、宗旨、正知见这三个“不变”。

学佛的初发心是非常宝贵、真诚的。如《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中说:“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卷第三十八)我们未来一切的功德、成就都是由初发心而来。《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花果有用。”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中说:“一切众生诸惑业,三有相续无暂断,此诸边际尚可知,发心功德难思议。发心能离业烦恼,供养一切诸如来,业惑既离相续断,普于三世得解脱。”(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修行人的初发心往往比较清净、纯正、勇猛,但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很容易慢慢忘失初心、偏离初心,不能坚固、持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回归初心,保持一颗真诚的发心不变。

内心里要把修行的宗旨固守住。不能今天觉得佛法没有错,明天觉得还有更好的,三心二意,变来变去,那就麻烦了。世间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认定了宗旨不变,才能获得成功,学佛、成佛更是如此。宗旨是修行最根本之处,就好像植物的根一样,如果根扎得深、扎得牢,就能“根深叶茂”,乃至果实累累;如果根基浅薄,风一吹就跑了,连生存下来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得到果实了。修行,要不断地去观察、思维学佛的意义、成佛的宗旨,不断地熏习无限生命、暇满、无常、苦、三宝功德、业果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才不会迷惑,不会随着外境而动摇,内心才能安稳、有力,也只有这样的心才堪能成熟胜妙的菩提果实。如《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所说:“其心坚固难制沮,趣佛菩提无障碍,志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劳。”(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圣勇菩萨说:“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菩提道次第广论》卷第二)

我们对佛法的基本知见绝对不能怀疑。一旦怀疑,就背离了佛法。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建立起百分之百的信心,但至少不要去故意怀疑。《灵峰宗论》中说:“一切罪中,疑罪为最。一切功德,信为其首。信则不疑,不疑则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则不自暴弃。不自暴弃,则不敢暴弃人。此常不轻所以通礼四众、速净六根者也。便恁么信去,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何俟四十年淘汰方入佛慧哉!”(卷第二)佛法是佛陀经过多生多劫舍头目脑髓换来的,是历代祖师大德付出生命传承下来的,不能因为我们的业障深重、智慧浅薄,难以理解就否认它。在我们自己实证佛法的真实境界之前,要通过对佛菩萨、传承祖师的信心而趋入,依教奉行,步步深进,终有一天能够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不虚。就好比做科学实验,在自己亲手完成实验之前,其实是凭借对老师、教科书的信心而进行下去的,如果对老师讲的实验步骤和结果没有信心,根本不会去做实验,即使做到一半也会放弃,永远不可能得到最终的结果。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知见不动摇。

总而言之,发心、宗旨、正知见是“不变”的三个内涵。发心要真诚,宗旨要坚固,知见要正确。正如蒲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惑,或堕光影门头,或坐知见窠臼,乃至或以味禅为功德,或以空寂为家乡,极胜亦流入二乘权曲境界,无由直趋菩提。”(卷第二)

P27-3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修行与念佛/学诚法师文集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学诚法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8064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5203620
中图分类号 B948-5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