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内容
试读章节

06

#这次回母校是充当青年论坛的工作人员。每年游园会都是一年酷暑的开端。上午的论坛一结束,我就匆匆忙忙从医学院的报告厅跑出来,判断了一下方位,朝着小木屋走过去。气温太高,我后背都湿透了。

队伍一点儿变短的意思都没有。骄阳当空,我把外套脱下来,排进队伍里。宣传冰激凌的各色旗帜在风里轻柔地摆动着。食科系的工作人员服装统一,有个小学妹满脸笑容地来到我跟前:“你要挑选什么口味呢?”

我礼貌地一笑:“有什么口味?”

小学妹挺直身板:“今年的特别口味有三种:鳄梨牛奶、芒果脆饼,还有玫瑰草莓。”

我愣住了:“有玫瑰草莓?”

小学妹认真地点头:“是啊,你要试试吗?”

我点头。小学妹从手拎的布包里取出了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纪念卡片哦。”

卡片上是手绘的一支冰激凌,被几朵玫瑰花环绕,还盖了一个“校庆特别口味”的章。队伍前进,我拿着那张卡片,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玫瑰草莓会是什么味道。

付完钱,有个瘦高的男孩在我的卡片上剪了个洞,另一个男孩递给我一支颜色深红的冰激凌。因为小木屋空间太小,冰激凌贩卖机被搬到了屋外。我接过冰激凌的时候,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我的脸上。

我咬了一口,甜。

我把它咽了下去,是草莓的味道……我苦笑了一下,本想对比和多年前的那支玫瑰草莓冰激凌是不是一样的味道,结果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想不起来曾经的滋味了。还信誓旦旦地以为味蕾记得,没想到是过分信任它了。

我又咬了一大口,脑海里一闪而过佑昕当年的责怪。我真是一点儿没变,一点儿欣赏的品位都没有。离开小木屋很远了,我知道不可能不想起佑昕,干脆放任思绪游走。

07

#我记得和佑昕最后的联系是一封电子邮件,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收到来自她的任何信息了。她走之后,我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她那封回信。

她在信里说,不辞而别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她需要回到她爸爸身边。

“我会成为你的累赘,”佑昕在信里写道,“但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成为多余的人。”

我不知道她哪里来的结论,所谓“累赘”像是个勉强的借口,简直漏洞百出。我无处发泄,那我呢?我算什么?凭什么佑昕能轻描淡写地用这样的借口就把我打发了!

我又记起佑昕爸爸吃完火锅的那晚,话里有话,有点托付的意味。可惜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个毛头小孩,什么也没有读出来,惶恐得不能说话,估计也让他失望了。

直到他病重,佑昕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发生了什么。她最不能原谅的,恰恰是这样的事情:自己居然在父亲那里也成了“多余”的存在。佑昕崩溃了。

“我要回去,让他知道,他越是想让我走远越是不想给我添麻烦,我就越是不走。”

那年毕业当口,周遭兵荒马乱,我自以为镇定地告诉佑昕,如果她要我陪她留在台北创业,我就留下来和她一起奋斗,绝不二话;如果她等得起,我就去欧洲遛上两年。

她微微一笑,说,我当然等得起。

我自以为了解佑昕,几年时间好像彼此都一清二楚。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还是个白痴,不懂得佑听说出那句“我当然等得起”的时候,心里已然空荡荡。

我最终决定不去欧洲。

可惜的是,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个决定告诉佑昕,她就不辞而别了。

还是慢了那么一点点,就因为差了这一点点时间,佑昕已经心灰意冷地回到她爸爸身边,独自一人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而那一切,都是我曾经以为要陪她共同面对的。

不知道佑昕还记不记得她说过:“我已经做好了把这一生献给食物的准备。”

她在那个夏夜把最后一支玫瑰草莓递给我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做好了准备,但其实我是那么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

P12-16

目录

Part 1 旧巷里的爱

 01 悲伤的冰激凌曲

 02 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03 救李郎

 04 壁虎的马戏梦

Part 2 金矿小镇与铁路尽头

 01 寻找陶笛师

 02 和陌生女孩去旅行

 03 牛轧糖的爱与往事

 04 赴约的冬季老友

 05 一个男孩一只猫

Part 3 那时的青春是旧梦一场

 01 西门町少年录

 02 济时楼怪人

 03 欧兜迈青春

 04 再见午夜涂鸦

 05 AS女孩

Part 4 我还在等你

 01 爱情灭虫师

 02 绿岛太太的漫画馆

 03 神木神木

 04 阿里山云端无情人

序言

序: 青春是你我心中的岛屿

周宏翔

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台湾电影永远有着沁人心脾的小情小调。蓝天绿树,说着本地话的欧巴桑热情地在路边摊叫卖,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少年骑着单车呼啸而过,说话嗲嗲的女生,也有闷头闷脑的男生。他们有《蓝色大门》里张土豪和孟克柔一般的单纯,也有《一一》里面漫不经心的悠长。即使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样的电影,也并非决绝到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有着难能可贵的温和情怀。后来读白先勇读朱天文读吴念真,对台湾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有时候台湾对于很多作者而言是家乡,但更多的可能是时代变迁中沉于心底的回忆。不管哪一种,台湾始终给人干净整洁的印象,一如黄可的故事一样。

我很少舀同龄人写的东西,特别是比我年纪还小的。在我结交的朋友圈子里,大多是比我老的作者,所以我常常称自己是“90不太后”。等到黄可把故事交到我手上,面带羞涩地说: “校长,你就好好嫌弃一下吧。”这时候,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秉着黄可对我的信任,我还是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他的故事。

黄可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台湾当地。这是一本并不算故事的故事集,因为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它没有故事应该具有的张力,但从散文的角度来说,它也不足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但恰是这样无法定位的作品,让我看到了黄可故事特有的一面。那些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故事,充满了他对台湾的人与事的自我认知和态度。生活中那些未完成未实现未能圆满的遗憾,都让文本拥有了另一种阅读的可能性,就是真诚。黄可没有刻意去捏造故事的情节与巧合,甚至抛弃了写作上故意为之的技巧。这并不是技艺上的笨拙,而是一种态度。

所以黄可的故事,需要慢慢去阅读,不能急。

回想起自己二十岁初所写的东西,往往过于去追求情节和人物,反而因为内功不足而稍显狼狈。像黄可这样的写作,在保持原本纯真的情况下,不刻意追求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及青春原本的美好,才是写作者应该保持的状态。

黄可在台湾生活时的这些零碎,变成这一本足够回味的青春,这是在他离开台湾之后的一次自我总结。我们这一路的前行,需要抽出时间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风景。因为那些已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才是我们心中最真切的部分。

这个年龄的黄可,能够经历故事中的种种并有机会看更大的世界,我觉得已经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世界很大,我们不仅要看看,还要把它放在心底。这样,等到有一天我们回头去看,青春才不会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

内容推荐

黄可的《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是关于台湾的18的故事,也是一场关于海岛生活的漫长回忆。

充盈着冰激凌甜味的校园恋情,走过山城九份寻找陶笛师,西门町的青涩少年,阿里山的流浪歌手、奋不顾身的异乡人、久久守望的绿岛太太、在黑夜的街头歌唱的多米尼加男子……每张面孔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收藏了当时的心跳。

只希望这本书里也能有一些片段,像跌落地面的雨水,勾起你的回忆,让你再想起曾经的自己。

编辑推荐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以大陆学生的视角,写台湾普通人的故事。故事更亲切,味道更不一样。没有高高在上的名人、学者,只有一个大陆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台湾生活;不用透过电影、书籍,零距离触摸发生在这座美丽海岛上的温情故事。

作者黄可文笔已经获得各种奖项的认可,文笔流畅,有美感,温情。潜力巨大,有推广价值。相信这部台湾故事,会让作者脱颖而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当海岛又下起了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56529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5-10-01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刷时间 201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201521571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