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通。

如今,在这个地球上,暴力事件频发,人们的仇恨、矛盾、对立上升到一定程度,似乎必须酿成流血事件才算得以发泄。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和动力,我们完全可以从提升内在自我出发,改善这个局面,改善人类社会的未来,缔造永久的和平。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来学习非暴力沟通方式,使用这种爱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认真倾听对方的请求,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和真正的和谐共处。这,并不是天方夜谭。

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沟通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它的培训目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非暴力沟通》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内容推荐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精)》作者,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培育对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和谐互助。在使用爱的语言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爱的能力。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请求帮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第九章 爱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后记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中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语言与暴力的关系是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J.哈维(O.J.Harvey)的研究课题。他从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随机节选了一些篇章,然后统计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这些词语涉及道德评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在一些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在另一些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得知后一种社会的暴力现象远少于前一种社会,我一点都不吃惊。在美国,在孩子们最可能看电视的时间段,有75%的电视节目在播放主人公杀人或暴打对方。将暴力作为节目的“高潮”是很典型的现象。看电视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坏人应该被惩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冷战期间,我们看到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美国领导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唱)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P16-18

序言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一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一书的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后来,我在给卢森堡博士的信中写道:“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十艮。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兴奋之余,我写信给代理该书版权的美国出版社表示愿意翻译此书并联系出版。隔天,我就收到了该书英文版编辑、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吕靖安女士的来信,她表示愿意校译我的翻译。此后,我就在靖安的指导下,展开了对全书的翻译工作。

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特别是第一章,先后有十几位朋友帮助润色及推敲关键词的翻译:其中有位朋友还在电话中帮我逐句校译。此外,一些读过译稿的朋友,也来信表示鼓励。我的朋友杨瑞在信中说:“你的翻译已经产生了现实效应。我觉得第九章很不错,把它发给了一位好友。碰巧,她的上司最近老找她工作上的岔子,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她把第九章(爱惜自己)转发给他,据说他现在在电话里跟她讲话安静多了。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靖安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么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看起来简单而且可行——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换一句话说,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阮胤华

http://www.lifeatwork.cn

2008年10月20日

后记

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新世界。

并且知道,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

感谢阮胤华先生颇费良苦用心的翻译。

感谢12位小朋友绚烂本真的画作。

感谢胡春秀女士、彭艺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是画插图的小朋友的指导老师。

感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与我们一同分享《非暴力沟通》。

每时每刻,生活和爱的艺术就在我们的心中、脚下,让我们一道去实现!

编者

2008年12月2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歇尔·卢森堡
译者 阮胤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1908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4185105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6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8-1806号
版权提供者 PuddleDancer Pres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