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历史悠久,剧目、音乐、演艺等都有丰富的积累,但是官方的史志几乎没有记载,搜寻古人笔记也只得吉光片羽,所以当代研究者只能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不同的解读和推断。
沈湘渠先生在《潮剧史话》中以生动的文字介绍潮剧的渊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今天的生存状态。此书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全面勾勒出了潮剧这个地方剧种的特点。
图书 | 潮剧史话/中国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潮剧历史悠久,剧目、音乐、演艺等都有丰富的积累,但是官方的史志几乎没有记载,搜寻古人笔记也只得吉光片羽,所以当代研究者只能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不同的解读和推断。 沈湘渠先生在《潮剧史话》中以生动的文字介绍潮剧的渊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以及今天的生存状态。此书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全面勾勒出了潮剧这个地方剧种的特点。 内容推荐 潮剧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宋元南戏的一支,诞生于古潮州,曾有潮泉调、潮腔、潮调、潮音戏、潮州戏和潮州白字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统称潮剧。沈湘渠著的《潮剧史话》叙述了潮剧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发展脉络、传播途径、艺术特色、各个时期的生存形态以及代表性剧目和突出人物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潮剧这个地方小剧种的巨大变化和长足发展,充分肯定了其贴近观众,以基层为依托,求生存、求开拓、求发展的艺术品格。 目录 序 一 潮汕,潮剧的沃土 二 潮剧五百岁 三 正字母生白字仔 四 传统剧目的三个板块 五 古调新声长醉人 六 好戏听后棚 七 童伶制的废止 八 从教戏先生到导演 九 把发光的珠子串起来 十 潮音今已动宫墙 十一 “戏宝”与传宝人 十二 金色十年 十三 丑和彩罗衣及其绝活 十四 拨乱反正续写辉煌 十五 新千年的曙光 十六 国际潮剧节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潮剧史话/中国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湘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821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6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68 |
CIP核字 | 2015250759 |
中图分类号 | J825.65 |
丛书名 | |
印张 | 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35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