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丛书》首次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30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权威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权威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王应麟等编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

本次译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家注译本)(精)》作者董守志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四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

内容推荐

王应麟等编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经》用简明易记的三三一句押韵短文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经久不忘,奠定后世蒙学读物的基调。其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而且像《三字经》这样用生动的口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个方面,传播“人之初,性本善”等积极人生理念,同时具有指导道德修养和学习次第顺序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完整明确的人生信念,被认为是古代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认祖归宗追根溯源,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本书广泛引证相关历史资料,对500多个姓氏起源作了简明准确的注释,能使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萧梁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弟子规》是清人李毓秀编纂的一部集中于儿童道德训示的蒙学教材,出世后风行海内,至今不衰。

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作者董守志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四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

目录

三字经

百家姓

干字文

弟子规

试读章节

蒙:周朝有专门主持祭祀蒙山(在今山东省境内)的官职,称为东蒙主,世世代代居住蒙山之上,其后裔子孙遂以山名“蒙”为姓。

池:池,为古代城下的护城河。居住在池附近的遂以池为姓。

乔:汉代匈奴贵族四大姓为呼延、卜、兰、乔。乔姓即为此匈奴贵族之后裔。另外,亦有桥氏改为乔姓者。

阴:出自姬姓。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卫,为阴大夫,后裔子孙以阴为姓。另外,周代有阴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北。其后裔子孙亦有阴姓。

郁:古有郁国,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胶东有郁秩县(在今山东省平度县),或以地名“郁”为姓。另外,春秋时,鲁国有郁黄为相,其后裔子孙亦以郁为姓。

胥: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之后,其子孙后裔以胥为姓。

能:楚熊挚之后,因为逃难,将熊改为能,其后裔子孙遂为能姓。

苍:相传黄帝有子苍林,高阳有子苍舒,苍姓始祖出于苍林和苍舒。

双:颛项的后裔,受封于双蒙城,后裔子孙因此以地名“双”为姓。另外,南北朝时,北魏少数民族亦有双姓。

闻莘党翟,谭贡劳逢。

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注释】 闻:始祖乃复姓闻人,闻人世之后,其后裔子孙乃改为单姓闻。

莘:祝融之后分为八姓,有莘氏。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亦称有辛、有莘、有优,其后裔子孙以莘为姓。另外,据记载,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亦有古莘国,其后裔子孙亦以莘为姓。

党:原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西羌的姓氏,相传始祖源于夏后氏之后。

翟(zh~i):春秋时翟国为晋国所灭。其后裔子孙以翟为姓。另外,秦代以后,翟氏与狄氏开始区分为两个姓,本出一源。

谭:出自姒姓。春秋时代有谭国,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公元前684年为齐桓公所灭。谭子逃亡至莒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其后裔子孙以原国名“谭”为姓。另外,谈氏有避讳改姓谭者。

贡:春秋晚期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善于经商,外交才能卓越,其子孙后裔有以贡为姓者。

劳:始祖最早居住于东海劳山(在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其后裔子孙以山名“劳”为姓,大约在西汉时期。

逢:逢姓出自姜姓,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国名为氏。后来周武王灭掉逢国,该国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逄”作为姓氏。

姬:姬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周王族为姬姓,相传黄帝亦姓姬。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时,所立的姬姓国就有五十多个。但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封邑名及祖父的名字为姓。只有一小部分周王室后裔承袭了“姬”姓。到了唐代,为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嫌名之讳(“基”的同音字为“姬”),又有不少的姬姓家族改为周姓,因此后代姬姓成为罕见姓。

申:出自姜姓。古中国(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相传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重建申国。春秋初年为楚文王所灭,子孙后裔以国名“申”为姓。另外,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叔时,受封于申邑(今河南省南阳县北),其后裔子孙亦以申为姓。

扶:西汉初年,有巫人名嘉,善于祈祷占卜,受汉高祖刘邦宠信。以巫嘉扶翼汉室有功,赐姓扶氏,称为扶嘉。其后裔子孙以扶为姓。

堵: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有郑国大夫泄伯,食采于堵邑,其后裔子孙以邑名“堵”为姓。

冉: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季载受封于冉,其后裔以地名“冉”为姓。另外,春秋时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庶子以父名“冉”为姓。

宰:出自姬姓。《周礼》有太宰之官职,掌管王室内外事务,有在君王左右而赞王命者,春秋时各国沿用。宰姓,为周朝太宰之后。周代卿士有宰周公,又有宰孔,皆为周朝太宰,以官名“宰”为姓。

郦:夏代有郦国(今河南省内黄县),其后裔子孙以地名“郦”为姓。P89-91

序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对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来说,缺乏的也许不是所谓的“革新力量”,而是“知旧”,也即对传统的了解。

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都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从先秦的《诗经》《易经》,晚周诸子,前四史与《资治通鉴》,骚体诗、汉乐府和辞赋,六朝骈文,直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传统经典这条源远流长的巨川大河中,流淌着多少滋养着我们精神的养分和元气!

《说文解字》上说“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广韵》上说“典”是一种法、一种规则。经与典交织运作。演绎中国文化的风貌,制约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生活秩序。中国文化的基调,总体上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当然也是指导人生的。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还是先民传唱的诗歌,屈原的忧患行吟,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人伦大爱、家国情怀、理想境界。尤其是四书五经,更是中国人的常经、常道。这些对当下中国人治国理政。建构健康人格,铸造民族精魂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是当代人增长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

长江文艺出版社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及普及,近年来更在阐释传统经典、传承核心文化价值,建构文化认同的大纛下努力向中国古典文化的宝库掘进。他们欲推出《国学经典丛书》,殊为可喜。

怎么样推广这些传统文化经典呢?

古代经典和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趣味本来有一定差距,如果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只会让现代读者望而生畏。当然。经典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味将它鸡汤化、庸俗化、功利化,也会让它变味。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忠实于经典的原汁原味,又方便读者读懂经典,易于接受。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国学经典丛书》首先是以原典为主,尊重原典,呈现原典。同时又照顾现实需要,为现代读者阅读经典扫除障碍,对经典作必要的字词义的疏通。这些必要精到的疏通,给了现代读者一把打开经典大门的钥匙,开启了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神交的窗口。

放眼当下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诸多出版商打着传承古典文化的旗号,曲解经典,对现代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认知传承经典起了误导作用。有鉴于此,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国学经典丛书》特别注重版本的选取。这套丛书30个品种当中,大多数择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是请相关领域的名家、专业人士重新梳理的。这些版本在尊重原典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其普及性,希望读者能有一次轻松愉悦的古典之旅。

种种原因,这套丛书必然会有缺点和疏漏,祈望方家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家注译本)(精)/国学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王应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80392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5109376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