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由王云鹏、王若昀主编的《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附光盘)》以天津党史为线索,通过寻访革命事件亲历者、研究者及先烈后人,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在民主革命时期,于方舟、周恩来、邓颖超、李季达、张太雷等天津籍或在天津工作过的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记述了他们为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经历的坎坷与艰辛,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奋斗的光辉事迹。

内容推荐

“党的生活”栏目是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的党建电视栏目。从1986年7月栏目开办至今,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党组织战抖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全国创办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党员教育电视栏目之一,收到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党建电视栏目二等奖。这本由王云鹏、王若昀主编的《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附光盘)》收入了“党的生活”栏目播出的部分优秀故事。

目录

第一章 一叶方舟济苍生

第二章 革命伉俪一世情缘

第三章 血色豪情——李季达

第四章 醒世惊雷——张太雷

第五章 一马当先一马骏

第六章 浩气长存杨十三

第七章 不明身份的战友

第八章 喋血孤山

第九章 地下尖兵

后记

试读章节

于方舟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当年,他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天津的党组工作,可以说是天津的“建党第一人”。

成立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近百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1922年的深秋,一位名叫于绍舜的年轻人兴冲冲地走进了这座高等学府,成为了一名文科班的新生。然而,当时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并不知道,于绍舜这个名字根本不是他的真名。

当时考人南开大学文科班的时候,于方舟是用了化名——于绍舜,并借用了依口村村民于绍舜的文凭以及他的年龄和家庭情况。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考入高等学府南开大学,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可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真名实姓呢?他为什么非要用化名?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一1928年),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傣口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兄弟五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

在天津市宁河县依口村有一个坐南朝北沿街而立的青砖瓦房院落,这就是于方舟烈士的故居。在那个年代,村里很少有四间房子的,由此看得出于方舟的家境很好。

1900年9月15日,伴随着一声声啼哭,于家盼来了一个希望——一个男娃。希望永享耕读生活的父亲为这个新生命取了个雅致淡泊的名字——“兰渚”。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得太平、安稳、悠然自得。

小兰渚的童年,可以说过得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和别的小孩子一样,他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母亲讲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兵的故事。他觉得做人就该做个英雄。他13岁考人本村高等小学,因为家教有方,再加上他对历史文学的偏爱,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以至于他的老师曾经作诗称赞他——“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阳辉桂一枝”,说他卓尔不群、一枝独秀。

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的铃铛阁中学的前身,就是天津开办最早的公立中学堂——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7年,飒飒秋风中,一位少年独乘一叶小舟,经水路来到了这里。他,正是刚满17岁的于兰渚。

“大好河山似锦,军阀混战乾坤。民心忧痛如焚,九河流水呜喑。”这就是他在中学时代写下的诗句。1917年,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中国在列强欺侮、军阀争权的混乱中风雨飘摇。17岁的于兰渚,身处动荡之中,目睹国破民危,心痛不已。·

于兰渚从宁河来到天津城,考入了省立第一中学。很快,同学和老师们就发现这个于兰渚很有才,经常语出惊人。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于兰渚不但经常语出惊人,做事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今天的天津东北角车流川息,当年这里也是商铺林立、人群熙攘。1919年的那个5月,人们时常会在这里看到一群青年学生,他们聚集在这里,一边向路人散发传单,一边登高呼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在众多学生中间,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形容坚毅、振臂高呼的年轻人。他就是于兰渚。

1919年,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天津在1919年5月14日也组建了天津市学生联合会,身在天津的于兰渚立即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中,他被选为“天津学联会”评议员,又被学联会推荐为“天津市各界联合会”代表,组织并参加了各种示威游行和反帝大会。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激发了于兰渚心中深藏已久的那份热情!在救亡行动中,他的身影永远冲在最前排,组织反帝游行、带领学生罢课、街头讲演宣传爱国思想……他发动和带领本校进步学生经常到天津东门里、东北角等地宣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号召大家抵制日货,并创办了救国刊物——《醒》报。

此时的于兰渚,不过刚刚20岁,他在《醒》报的《宣言》中指出,面对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却“卖国的卖国。争权的争权,要将我四万万好同胞弄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全国同胞当作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斗争”。在《醒》报第一号上,他发表了名为《发聋振聩》的演说词,指出“中华民族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如听任日本侵占我青岛,山东立刻就亡;如日本占领山东,要灭亡中国就易如反掌。”他呼吁同胞“不可还在睡梦,快醒醒振作救国的精神!”于兰渚的忧国之心,溢于言表,而这一系列言行,必然会引起当时军阀政府的强烈不满和不安。

P3-6

序言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组织建立90周年。

回想起九十多年之前,中国虽然告别了封建专制制度,却没有能够挣扎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深渊。怎样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中国?成为一批先进中国人共同求索的目标。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各地各级党组织的出现。

那时的天津,是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也是全国最早响应五四运动的城市: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批追求革命真理、心怀民族复兴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天津脱颖而出。

1924年9月,在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的关怀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组织建立。从此,天津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也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党的指引下,这批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以一往无前和舍生取义的大智大勇,以及为完成崇高使命而拼搏奋斗的生命激情,投身于救国救民的宏图大业。为追求真理、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他们置身九死而不顾,备尝艰辛而不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力量乃至宝贵的生命。

应当特别感谢本书的编辑者,是他们,以生动的笔触和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帮助读者翻开了天津党组织的早期历史。比如,在海河岸边,是谁登高一呼万众响应,成为领导天津五四运动的著名学生领袖?在蓟北雄关,是谁扬鞭跃马,成为锄奸荡寇的急先锋?在五大道上,又是谁隐姓埋名不辱使命,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沿?为寻访革命故事的亲历者、研究者以及先烈后代,编辑和导演们付出了想象不到的艰辛努力,再现了新民主革命时期于方舟、周恩来、邓颖超、李季达、张太雷等革命先驱鲜为人知的光辉事迹——他们具有非凡的眼光,博大的胸怀,超群的魄力;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怀有崇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鲜明的正义感,他们敢闯通向真理的逆境;他们用生命刻下的勇气和正气,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树立了一个时代的风范,也为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岁月为历史翻过的每一页都告诉我们,正是些革命的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灵魂,铸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那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凝聚着中国力量,弘扬着中国精神,无疑是一份穿越时光、使人奋进、使人升华的豪迈真情。

经过九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找们终于实现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逐步走向强盛与辉煌。书中弘扬的革命先烈们那种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献身国家、服务社会的忘我精神,值得我们尽心尽力,永远践行。

我以为,把这本书作为人生的珍藏,是再合适不过了。

罗澍伟

2014.11.16

后记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中国共产党天津地方组织建立90周年之际,天津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党的生活”栏目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特别节目《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

“党的生活”栏目从1986年7月栏目开播至今,走过了28年历程,其问,几代电视人与“党的生活”水乳交融,为栏目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和智慧。从开播伊始的惴惴不安,到取得点滴成绩的喜悦;从策划选题,到采访撰稿,从录制编辑,到制作合成……面对一次次挑战,编导们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个中苦辣酸甜,冷暖阴阳,他们体会最深。正是几代电视编导的不懈努力,使“党的生活”栏目成为了全国创办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党员教育电视栏目之一,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国史是必修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生活”栏目把倾心制作的《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特别节目加以编排整理,集录成图文并茂的《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一书。书中一段段动人的往事,再现了革命先驱为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每一个红色人物背后,都蕴藏着党史上一段宝贵的记忆,传承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让英雄的事迹带领我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与您一起分享这些感人的故事,并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忆党史聚能量--红色故事汇(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王云鹏//王若昀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92508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5068214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5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