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导向,是灵魂。”“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方谦编著的《治国理政新思维: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10种意识》立足于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维的解读,紧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着重对增强政治、责任、宗旨、忧患、创新、法治、清廉、节俭、群众、大局等10种意识进行详尽阐述,以事说理,提醒有据,并对相关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疑释惑。
这10种意识,分别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定力、执政基石、基本要求、底线思维、发展战略、执政方式、生命所系、必由之路、根本工作路线和战略思维。在全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思维,本书目的即在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政再提醒:要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思维,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方谦编著的《治国理政新思维: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10种意识》立足于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分析研读,特别是对治国理政思维的解读,紧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着重对增强政治、责任、宗旨、忧患、创新、法治、清廉、节俭、群众、大局等10种意识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政再提醒——要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思维,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作出新的贡献。
绪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风格和魄力
1.政治意识——治国理政的政治定力和精神支柱
解疑释惑之一:讲政治多了,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吗?
2.责任意识——治国理政的执政意志和执政基石
解疑释惑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3.宗旨意识——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要求
解疑释惑之三: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4.忧患意识——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和发展方略
解疑释惑之四:为什么说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
5.创新意识——治国理政的发展战略和活力源泉
解疑释惑之五: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吗?
6.法治意识——治国理政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
解疑释惑之六:如何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7.清廉意识——治国理政的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
解疑释惑之七:人们选择从政为官之路错了吗?
8.节俭意识——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和必由之路
解疑释惑之八:提倡勤俭节约和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有矛盾吗?
9.群众意识——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解疑释惑之九:有人说“如今的老百姓难管了、不听话了”是对的吗?
10.大局意识——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
解疑释惑之十:谁讲大局谁吃亏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