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名趣谈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峻所著的《地名趣谈》是一本介绍中国政区地名的随笔,也可谓杂谈,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很多地名的由来、地名所铭刻的历史记忆、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地名所包含的文化含义,通过故事揭示中国政区地名的规律和特点,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一系列与地名相关的问题。本书可作为一般知识性、文化类读物,也可供党政干部提升素质、拓展知识面之用。

内容推荐

《地名趣谈》由高峻所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丰富多彩,有的形象生动,有的风趣雅致,耐人寻味。

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单个地名似小溪,全国的地名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大海,其寓意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生态等方面,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

地名,不仅是地理方位的标志,更是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地名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从地名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演进、变迁的轨迹。

目录

综述篇

 一 地名留下的时代脚印

 二 把珍视自然资源的理念深深嵌入地名

 三 地名中抹不掉的政治烙印

 四 以交通要道为地名

 五 王莽疯狂改地名

 六 难以避免的重名现象

 七 因避讳而改变的地名

 八 地名中体现治国谋略和政策

 九 彰显道德魅力的地名

 十 地名铭记植物的恩惠

 十一 帝王称号与地名

 十二 古时侨设州郡县名称之变

历史篇

 一 地名记录历史事件

 二 铭刻着历史记忆的地名

 三 秦汉地名今犹在

 四 来自古国之名的地名

 五 皇帝亲赐地名

 六 历史名人与地名

 七 地名为历史会盟树碑

 八 “秦”被嵌进地名

 九 吴国·吴姓·吴地

 十 地名为“武功”立碑

 十一 “名固宜,约之以命”

 十二 汉武帝与“河西四郡”

 十三 名兴于“汉”

 十四 名随“晋”来

人文篇

 一 “京”之趣

 二 姓氏与地名

 三 地名靠拢人文景观

 四 以富饶为名的地方

 五 “龙”的传奇

 六 人乐·天乐·地乐

 七 “马”到成功

 八 以动物为地名

 九 成双成对又成名

 十 以“文”化名

 十一 “丰”多人不嫌

 十二 以古部落为名

 十三 万国咸“宁”

 十四 大“定”大兴

 十五 “宣”冠地名趣谈

 十六 民为贵,名亦贵

 十七 食盐与地名

 十八 “隆”兴地名

 十九 “”得佳名

山水篇

 一 山岳江河走进地名

 二 曲折婉转亦成名

 三 五岳与地名

 四 丹山·丹水·丹地

 五 以“合”为上

 六 近天者以天名

 七 “青”美地名

方位篇

 一 以地理方位确定的地名

 二 古代星象与地名

 三 古代边疆地名之特点

 四 “大”与异化的“大”

 五 太极皆佳名

 六 新疆地名之特色

 七 魅力四射的西藏地名

地理篇

 一 地名来自对地形地貌的描述

 二 地名中的“台”

 三 “高”居之地

 四 “长”入地名 亮点纷呈

 五 凤鸣地亦名

数字篇

 一 地名中的数字

 二 “九州”之名趣谈

 三 “九”为地名添彩

 四 “五”行地名

 五 “三”走进地名

 六 万地“万”名,一个不能少

佳字篇

 一 地名中的“庆”字与皇帝的潜邸

 二 灵动的地名

 三 “平”之多义地名

 四 “镇”坐地名

 五 “永”驻地名

 六 地名“新”解

 七 “安”稳地名

 八 地名中“宁”字的由来

 九 “崇”尚地名

 十 “广”扩地名

 十一 越“兴”越好

 十二 “玉”洁地灵

 十三 “开”疆舆名

 十四 名“泰”者为泰

 十五 “昌”言地名

 十六 “贵”地有传奇

 十七 “建”给地名添正能量

 十八 嘉地·嘉物·嘉名

 十九 名“惠”者得惠

色彩篇

 一 色彩斑斓的地名

 二 “云”绕地名

 三 “阳”光照山河

南海篇

 记录中国脚印的南海诸岛地名

后记

试读章节

地名留下的时代脚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各自要着力解决的核心事务,每个阶段都有各自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统治者必然也要有各自不同的政治方略和执政理念。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政治观念慢慢融入地名之中,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在当前我国县级以上地区中,有300多个地名记录并反映了这种政治印记。

远古时期,虽然黄帝“方制九州”,但全国境内大大小小“列为万国”,你杀我夺,征战不断,民众遭殃。面对这种局面,尧、舜、禹焦虑不已,为结盟息战,“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经禹与万名诸侯协商,有相当一部分诸侯国实现结盟联合,诸侯国由10000个减到3000个,如史书记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到周武王时期还“有千八百国”。当今之浙江的诸暨、上虞之称,正是因禹在此分别会盟诸侯而得名。史曰:诸暨“禹会计而诸侯毕及也”,上虞者“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日上虞”。这些地名充分反映了尧舜禹时期期望结盟的政治理念和治乱方略。这种理念和方略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因而得以延续,到西周,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州市),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刀阔斧地实施郡县制,不遗余力地推行强权政治。今之秦淮河、秦皇岛等名称足以反映他不可一世、勇治华夏的政治意图。为了断绝、消除金陵的“王气”,他不惜断然派“赭衣三千人,凿长坑,败其势”,人工造出一个秦淮河。他企望自己长生不老,永驻皇位,竟然派人人海求仙草,秦皇岛正是因秦始皇求仙“尝驻跸于此”而得名。这两处地名气势之宏、决心之大,与其比肩者寥寥。

汉朝“兴复增置几郡”,进一步巩固了秦统一后留下的疆土。但当时仍有一些小国尚未归顺,边疆地带时有叛逆之事。为实现国泰民安,“广大汉业”、“扩大汉疆”的目标,汉朝便于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有意设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市),以显示自己的宏图大略,昭示子孙后代和朝廷官吏铭记在心,永不能忘。

唐朝为了对广阔的疆土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政区设置上有很多创新。宏观上采取分层管理,微观上实施分类控制,既设道州郡府,又设都护府及边州都督、节度经略使、羁縻州等。从汉武帝到武则天都比较崇尚武力,加之武则天姓武,因而武则天时期新设的郡县多冠以“武”字,如今浙江武义县、河北武安县、重庆武隆县、江西武宁县,就是这么得名的。有史为证:“唐武后析(永康)县之西南置武义县,时天下郡邑多以武名,如武安、武隆之类。日武义者,岂仍义尔而加武多耶。”

宋朝设置的行政区划及名称,与前几代王朝相比还有一些变化,首先“今天下为十五路”,然后下设“府州军监”。其地名最有特点的是,皇帝的“潜邸”后来几乎都为府。如宋高宗的“潜邸”,其即位前的封地原名康州,高宗即位后升为德庆府。宋徽宗即位前的封地原称端州,即位后以端州为自己的发迹之地,故改名肇庆府。宋光宗即位前的“潜邸”为恭州,他即位后升恭州为重庆府。这种将“潜邸”冠名“庆”而升府的现象,说明宋朝的统治者迷信“发迹之土”,不忘“故土之恩”,显示出强烈的怀旧意识。

元朝在政区设置和名称上也很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就是说它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提出和使用“省”这个行政区划概念的。扩大疆域是元朝始终不渝的理念和追求。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到窝阔台、蒙哥的东征西讨,最后到忽必烈吞并南宋,经过70多年兼并战争,元终于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广元路(今广元市名称来源之始),把这种强烈的“扩充元朝疆土”的政治理念和宏伟抱负,永远铭刻在地名之中,以期世代牢记。

P3-5

序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把全国县级以上政区的名称按笔画分类排列的《行政区划手册》,越看越有趣,有些爱不释手。

单个地名似小溪,把全国所有的地名汇集在一起无疑就成了大海,内涵丰富极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生态等无所不包,简直就是一个知识的宝库。

把相关的地名进行组合,就是一部几千年中国历史的真实记录,从三皇五帝到每一个朝代,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都有相应的地名一一记录,生动具体,确凿可信。

不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传奇蕴藏在大量地名之中,霓虹灯闪烁的城市名称中有故事,青山绿水环绕的山村之名中亦有故事,大河上下的城镇美名中有传奇,掩映在沙漠绿洲中的旗屯之称中也有传奇,太多了,历史老人讲了一代又一代,永远也讲不完。

地名永远与山河拥抱在一起,人类离不开名山大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河的城市、村镇也把自己的名称与山河紧紧捆绑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地名喜欢与不同的地理方位、地形地貌相联系,它以自己所处的地理方位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迷失方向;它以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告诉人们,不要忘记我,你下次来时不会走弯路。

地名记录人文也记录自然,记录大人物也记录小人物,记录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亦记录一个个历史名人的成功与失败。

地名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我过去对其缺乏足够认识,往往是向别人提问,以期得到答案,今天我仍然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我把问题留给了自己,迫使自己给出答案,这就是它带给我的趣味,也是我继续研究它并写这本书的动力。

今天呈现的这本拙作,算作我初步认识地名的一点心得体会,错误难免,恳请赐教。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后记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政区地名的随笔,也可谓趣谈,目的是揭示中国政区地名的规律和特点,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一系列与地名相关的问题。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杨波同志、梅锋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们为笔者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著作和资料,主要有:《二十五史》、《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太平寰宇记》、《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西域同文志》、《郡县释名》、《今县释名》、《舆地纪胜》、《舆地广记》、《中国县级以上政区地名史考》、《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遥远的国土》、古今中外地方志以及各类地理地名词典、图书、地图册等。

作者

201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名趣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07315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2015021940
中图分类号 K92-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