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衣江湖
内容
试读章节

心内科主任白世怀从院机关开会回到科里,一屁股坐进医生办公室就再没起来。他没有往常的精神,更无暇关注北方最美好的四月天。楼外正是万物生长、温暖宜人的春光——一支法国梧桐刚稍微展开嫩绿色的叶子,在位于五楼的医生办公室的窗外随风招摇,欢快而不轻浮,清新而不妖娆。

心内科的医生办公室有两处:一处在心电监护病房,那个办公室只是供心电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用;普通病房这边的办公室才是主要的办公和活动场所。

普通病房的医生办公室是一个大办公室,三开间。办公室的两则是电脑卡座,一边六个,中间还有四张桌子相对放置,供医生办公。一进门的右侧是一个半截高的柜子,柜子有很多的抽屉,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各种空白的检查单;柜子上面供医生们放置水杯;柜子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满了通知以及各类需要注意的事项;当然,黑板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白世怀主任讲课时所必备的工具。柜子的右侧便是洗手池了,水龙头的设置不是用手去开的,地上有个踏板,只要用脚在踏板上一踏,一股清泉就会不急不躁流了出来。

整个心内科,除了主任、副主任外所有的医生都在这一间办公室办公,这所有医生还包括外院的进修生和若干所医科大学的实习生,人很多很拥挤。医生交待病情的时候,患者家属也会挤进来,当然也包括日常主动来咨询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还有满脸堆着笑容尽情显露谦卑之情的医药代表。因此,在上班时间,这间办公室就像个菜市场,人来人往,叫声嘈杂,热闹得很。

白世怀坐在办公室左侧最靠里面墙角的一张椅子上,这张椅子陪伴了他很多年,他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会在病房或者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度过,他自己单独的办公室仿佛只是个象征,更像个摆设,只是每天上下班进去换换衣服,或者是处理一些日常行政事务,他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呆的时间很短。

他坐在属于他的椅子上一声不吭,目光茫然地看人来人往。在他眼前晃动的都是进修生和实习生,自己科里的医生在这天上午要么在病房处理病人,要么在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而进修生和实习生的眼里科主任有着天然的威严,没人敢轻易和主任说话,于是白世怀就感到孤单了。其实白世怀很想这帮年轻人和自己说说话的,特别是今天,因为今天对于白世怀来讲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上午开会时,分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刚耀说了,而且还是当全院所有科主任的面,当然还包括医院所有的领导和机关的处长。说十分感谢大家敬重的老主任白世怀同志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医院;说白世怀同志为医院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甚至为全省的心血管内科专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白世怀听到这番话,确实感慨万千,非常受用,思绪很快便回到他刚来这个城市,走进这家医院的那一刻。真的是如白驹过隙,他从医学院一毕业来到省城,就分配到这家医院,到现在近四十年。

近四十年前的省城,是典型的北方重工业城市,人口不像现在这么多,也不像现在节奏这么快,那时的大街上人少,三三两两的,如日常散步,轻抬腿陪着小心往前走。汽车就更少了,除了大货车外,小轿车是个稀罕玩意,如果有辆小轿车从大街上奔驰而过,会招来无数稀奇的眼光。那时管小轿车不叫小轿车,叫乌龟壳,人们的目光一边随着乌龟壳快速移动,一边会啧啧称奇:咦,这乌龟壳里面得坐多大的干部啊。当然,不光是乌龟壳了,就是自行车同样是稀罕玩意儿。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干部等这样的一帮人才会拿到一张自行车票——有票才能买车,当然还要有钱。那时的省城很小,围绕整座城市骑自行车绕一圈也不过一个小时,就这样还不要骑快了。整座城市没有一栋像样的高楼,绝大多数是两三层三四层的楼房和大片大片的平房。能体现城市高度的是林立的烟囱,股股黑烟增加了城市的高度,也染黑了城市的天空。

当时的医院位于城市的郊区,说是城市的郊区,只是与城市一条马路相隔。那时的城市市区与郊区泾渭分明,楼房和一排排平方组成的市区,与大片农田构成的郊区,只是隔着一条马路。这条马路,是一条极具性格的马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一天晴便黄土飞扬。而医院坐落在麦地和玉米地之中,因为被麦地和玉米地包围着,而麦地和玉米地是郊区最典型的标志,因此,医院这便就在郊区了。医院也不像个医院,整座医院被残破的院墙围着,破旧的大门旁挂着一个破旧的木头牌子,上边的字早已被风雨侵蚀得残破不全,如果集中精力辨认的话,才能看清上面写的:省立医院。省立医院,省卫生厅直接管理的医院,意味着占据全省医院排行榜第一的医院。就这样一个级别的医院,只是四排平房:一排是门诊,一排是化验、B超、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剩下的两排是病房。行政用房是在院子的一个角落临时搭建的几间。那时的科室就是内、外、妇产、儿科这么四个科室,全院的病床总数才一百多张,每天来看病的人总是挤满了院子,刮风下雨躲都没地方躲。医院唯一好看的是每排平房前的梧桐树,排列整齐,默默肃立,给医院增添几分庄重和严肃。P1-4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来中国作协之前是北京卫戍区某部的卫生队副队长,可是写作的爱好和影响改变了他的职业选择。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

后记

医生曾经是我最讨厌的人。我小时体弱多病,就怕打针,去医院对我来说简直和赴刑场没什么区别。而我,去医院又那么频繁,离我家最近的卫生院往往能听到我杀猪般的嚎叫。

那时的医疗条件不好,我的病又重又是比较难缠的那种——喘息性支气管炎,当代医学发展数十年,如何根治喘息性支气管炎依然是个难题。很小的时候,我的胸骨因为喘息开始变形,到八岁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我的胸已经变成了鸡胸。也就是八岁这年,我的病痊愈了。我最终得以痊愈完全是个意外,一个民间偏方挽救了我!这个偏方竟然是种猪的睾丸。

我爷爷获得这个偏方时真的是如获至宝!他在得知偏方的第一时间便立刻出发星夜兼程,离家数百公里之外邻县的养猪场寻觅得一头六百斤的种猪,花了大价钱后将这头种猪赶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便找来兽医将这头种猪的睾丸割下来,我母亲仔细清洗后用菜籽油煎给我吃。当天晚上,我便止住了喘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复发。

然而,这个偏方出现在我们当地,也只是仅仅挽救了我一个人.其余和我差不多大的和我生一样病的小伙伴们,他们都没有我这么幸运,这对我来说,不能不是个奇迹。乡亲们都说天不灭我,自有大用,这个观点就是朴素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只是没什么文化的乡亲们说得不如这个文雅。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切可以证明,唯心主义的话不可信,天确实没有灭我,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大用。

我一直惦记这个偏方,自从我成为医生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偏方本身富含各种激素,治疗喘息性疾病激素也许是来得最快效果比较好的一种。看来不是天在帮我,起到决定性的是生物激素。我也曾想将这个偏方推广一下,但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我本来是科班出身的医生,推销民间偏方有点江湖郎中的味道,这有可能会影响我作为科班的形象。

也许是小时噩梦般的经历,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特殊的情感,充满畏惧的同时却又满怀敬意。因此,做医生是我向往的职业选择之一。我之所以选择做医生,没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是和我特殊的童年经历有关。

我做医生时的工作单位在京北的城乡结合部,当然现在已经不是城乡结合部了。那时我所在的部队大院四周全是低矮的平房,里面住着的几乎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医院(部队叫基层医院为卫生队)便成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看病最主要的场所,原因就是一个:我们这里看病便宜。

我便常年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打交道。说实话,我对他们看病时和我讨价还价一点也不反感,因为我就来自底层,就是现在也没好到哪儿去。

那时确实很忙,因为附近住了数万进京务工者。这帮人有卖菜的、装修的、收废品的、开小商店的……总之做什么事的都有,他们所从事的这些工作在常人眼里看来应该是最底层的工作了。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这一帮人打成一片,做了八年医生。这八年也许是我最快乐的八年——有时我下班回家,家门口有几根黄瓜.或者是一点蔬菜;有时他们看病时会带三个梨两个苹果什么的,往我面前一坐,先是将东西塞到我的抽屉里……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很常见。不要以为这是在送礼,是因为彼此就像亲人一样相处。他们的眼里充满卑微,其实他们不知道我的眼里同样也是充满卑微,于是,我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给他们我尽可能做到的最好的医疗服务和最便宜的价格。

那八年时间,是我过得最有成就感最充实的八年。在我一开始只是因为舒服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我能真的潜下心真正去钻研它,也就是从来没有奢望做个成功的医生。但是正是一帮处在社会底层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感恩,于是我决心做一个好医生。回头看,我可以自信地说,我的医学生涯没有辜负我八年宝贵的青春岁月。这八年时间,也许是我真的认识到医生的职业是崇高的。

做了八年医生后我从部队医院转业,有机会进入国内一流的 心内科医院工作,但是因为诸多原因我没有再从事过医疗,当然诸多原因中心里有个文学梦想算一个,其次是我和康博离开时的想法类似。没有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后,短暂的时间我确实就像刑满释放一样,充分享受自由和阳光。毕竟,医生这个职业确实充满了风险、压力,医学界有句话: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一辈子学习,确实如此,医生真的很累!但是,放松的感觉只是很短暂的时光,更多的时候我感到空虚和落寞,生活得一点都不轻松。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职业像医生这个职业能让人很快感到有如此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人的情感在落寞的时候最容易回忆,我也没有脱出这个俗套。于是八年的医生生活像电影一样时常在我眼前回放,不能自已。也许是怀念那段时光,也许是思考和感悟,于是我便拿起笔,写那些人、那些事,我姑且称作为医学散文,写了有十几万字。这些文章主要观点还是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我觉得我还是站在一个崇高职业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人和事的。

这么多年,医患关系和一些医疗系统自身出现的问题成了社会热点,说实话,我算是身处其中,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这些热点问题确实体会不深,更多的不理解——我确实明白医生的辛苦。

去年的某一天,我和我爱人带着孩子去某一家医院做体检。我和我爱人两个都是医生,自己或家人身体有些小恙也就自己解决了,根本不会去医院看的。这次是因为孩子做体检,需要血液检查,因此不得不去。也就是这次看病,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看病难。  这次带孩子看病我体会很深,促成了我写这部小说,我想我作为曾经的医生对医院的流程熟知还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民众?动笔的时候我曾犹豫过,毕竞医患关系、医疗系统现状还是很敏感的话题,但是转念一想,作家善意的批评也许是好事,毕竟在医疗系统像此小说中的白世怀、刘加林等人比比皆是,医生的良知都在、医生的底线都在。医生有时所作所为确实情非得已,但是从热情服务上来讲,个别医生也确实需要加强。当然了,对医生也许不要有太多的苛求,这个群体也都是普通的人,他们同样需要一日三餐,同样需要养家糊口,无需给这个职业贴上道德的标签,做人谁敢说自己没有瑕疵呢?说白了,医生就是个职业,和所有职业一样普通,无所谓崇高或者低贱。医疗系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社会上所有行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在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医疗系统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行业而已。

不过.对于医生群体和医疗系统,毕竟从事的是人命关天的工作,还是需要多付出点爱、尽点心的。出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本人的智慧就不够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需要像种猪睾丸这样的灵丹妙药。

各位看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高众编写的《白衣江湖》讲述了:某省著名的心内科主任白世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直坚守医者仁心,却在医院和科室里并不受欢迎;白世怀在退休时却因为自己得意门生滞美不归而遭到免职处分。坚持效益至上的刘加林成了心内科的临时负责人,带领全科向市场要效益,在医生们拿到高奖金的同时医疗上却出现种种问题。在大家怀念白世怀当主任期间心内科的时候,白世怀免职后第一次回到科室,却是他人生的终结。看似金钱至上的刘加林在瘟疫来临之时却做出了感人的决定,展现出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性的力量。当刘绚丽和李冯君对心内科主任和副主任位置觊觎良久,张玫和康博却意外当上了主任和副主任。最终,刘加林抗击非典过后选择隐退,而医院对于效益过分的追求导致康博心灰意冷而辞职。

编辑推荐

某省著名的心内科主任白世怀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直坚守医者仁心,却在医院和科室里并不受欢迎;白世怀在退休时却因为自己得意门生滞美不归而遭到免职处分……

高众编写的《白衣江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医疗“揭秘”层面上,而是站在更高的社会乃至人性的层面。

这本《白衣江湖》不仅告诉你只有医生才知道的那些东西,还更深的探究了这其中的缘由和人性的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衣江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80064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5028947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