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约翰·H·立恩哈德教授著的《智慧的动力/第一推动丛书》中让读者有17次机会瞥见这头巨兽,在这17章里,作者将向你们描述我所了解的象脚、象尾和象牙。然而,它如此庞大,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难做到以一概全。更何况任何一本写技术的书都难免带有武断性——最多不过是对象眼或象腿所做的不错的描述,仅此而已。
因此,书中的随意性在所难免。本书以电台系列节目《智慧的动力》第一年的广播稿为基础,以松散的框架集结而成。原来的节目主要想透过历史的窗口看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梳理时,为保持其思想新颖性,作者对广播稿做了一些删节和补充,并把每个话题写成了一个章节,希望它们能够展示技术这座大厦的某些棱面。
每天,上百万的美国人打开收音机,收听约翰·H·立恩哈德教授主持的《智慧的动力/第一推动丛书》节目。《第一推动丛书(第3辑):智慧的动力》即以立恩哈德教授的电台系列节目《智慧的动力》第一年的广播稿为基础。在本书中,立恩哈德教授把他对科学、文化、人类发明以及技术发展的反思重新梳理成章,展现了技术的变换莫测:它宛如一面镜子,一种危险,或者是某种大英雄主义的傲慢,全书洋溢着来自于细微观察的真知灼见。
发明家、数学家、工程师们以及独木舟、CD-3、胡佛大坝、二极管和缝纫机的故事烘托着《第一推动丛书(第3辑):智慧的动力》的主题。立恩哈德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史,说古论今,动态地把握住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驾驭,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环境、人类需求向来都决定着技术革新的方向。《第一推动丛书(第3辑):智慧的动力》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还不如说是一部人类自传,因为我们的一切都已经写入了我们所制造的机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