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脸历史课(中国古代史2)
内容
编辑推荐

颠覆感觉,风靡校园!

石不易所著的《鬼脸历史课(中国古代史2)》用小说的笔法,杂糅散文、杂文的技巧,再以有趣的历史故事为佐料,把历史课本做成一道大众化的开胃菜。让青少年读者轻松拓展历史人文视野,彻底告别死记硬背。相信你吃完这道菜,回头再看历史课本,会有一种读小人书的感觉。

内容推荐

石不易所著的《鬼脸历史课(中国古代史2)》使用说明书:

本书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背的。

教材告诉你结果,本书告诉你过程;老师告诉你是什么,本书告诉你为什么。

本书主要面向讨厌历史和懒得背书的人,历史达人请谨慎选择。

本书依据中学历史大纲,用小说和杂文笔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因此只会做鬼脸,绝不会像教材板着脸。

如果教材知识是珍珠的话,那么本书就是穿珍珠的线。这根线你平时可能看不到,但若没有的话,你就无法把珍珠挂在脖子上。

判断历史学得好与坏有一个办法,即看你是否在晨读时把课本当成散文念,如果你是的话,那么本书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由于本书涵盖大量背景知识和素材,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眼界和写作质量。

本书不光针对文科生,理科生看后能增加人文修养,可极大降低与文科生谈恋爱时无话可说的概率。

本书代替不了教材,考试时谢绝直接引用。

目录

第一章 三国鼎立——最稳莫过三条腿

 曹阿瞒的发迹史

 官渡之战的人和事

 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卖草鞋的皇室后裔

 诸葛亮:经济南阳一卧龙

 隆中对

 大家一起抢荆州

 赤壁之战

 借荆州与占益州

 攻汉中与夺荆州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惊蜀魏

 永安托孤真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

 曹丕:拼的全是硬实力

 玩的都是演技

 司马昭之心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的乱码

 降孙皓三国归一统

 最好的时期——太康之治

 罕见的开国衰象

 丑女贾南风与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

 另起炉灶的东晋

 北伐!北伐!

 糊里糊涂的五胡十六国

 淝水之战:巨无霸公司是如何倒闭的

 农民起义的药效

 南朝更迭与北朝

第三章 隋朝命短——胡人的政治遗产

 走马灯似的北朝

 杨坚发迹史

 把篡位做得像禅位一样好看

 关于利益分配的问题

 改革是隋朝最大的红利

 北抚南平

 精神病患者杨坚

 名不副实的谥号

 三千佳丽成摆设

 杨坚的“威胁防御系统”

 儿子是父亲的终结者

 隋炀帝:暴政的集大成者

 大家一起造反吧

 隋朝灭亡:寿终不正寝

第四章 初唐恢弘——潦水尽而寒潭清

 破落户的后代

 被儿子逼着造反

 “贼船”舵手李渊

 长安城的新主人

 一定要沉住气

 拔钉子高手李世民

 玄乎的玄武门之变

 政治明星魏征的鲶鱼效应

 万邦来朝天可汗

 绿度母文成公主

 “贞观之治”到底有没有掺水

 争皇位不如等皇位

 好人做不了好皇帝

 黑云压城城欲摧

 武则天的绝望与希望

 一个婴儿引发的血案

 武则天的原始积累

 当儿子成为对手

 唐朝休克后的那些事儿

 给武则天画几朵大红花

 后武则天时代

 该死的皇帝

 李隆基的政治艺术

 开元之治:布满虱子的锦袍

第五章 中唐危机——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宝危机

 山雨欲来风满楼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疯狂的太监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生下的一个怪胎

 不改革,不成活

 郭子仪与德宗的平藩战斗

 南衙北司之争

 好皇帝的坏下场

 明君与昏君

第六章 晚唐悲歌——商女不知亡国恨

 立太子是个力气活

 儿子是最大的政治遗产

 甘露之变

 拧巴的唐武宗

 唐宣宗:从痴呆儿到小太宗

 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苟延残喘到寿终正寝

试读章节

至于曹操的父亲曹嵩,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很有钱,曾出巨资买了个太尉的职位,位列三公。

由于家境优渥,家教不好,曹操小时候是个标准的熊孩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他的叔叔见他闹得不像话,怕他将来成为社会的负担,就多次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他。

曹操知道后,眼珠一转,便想了一个对策。有一天,叔叔在路上“偶遇”曹操,见他面目狰狞,嘴歪眼斜,忙问是怎么回事。曹操表情痛苦,哼唧了半天才说自己是得了中风。叔叔大惊,忙跑去把这一情况告诉曹嵩。谁知,当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却发现啥事也没有。曹操遂趁机对父亲说,叔叔讨厌我,这才经常在你面前说我坏话,不知有何居心。曹嵩于是产生怀疑,以后曹操叔叔无论再怎么告状,他都不信。

由此可见,曹操虽然是个调皮捣蛋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当时著名的人物品鉴家许邵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汉书》中作“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后大喜,认为自己起码不会庸碌无为地度过这一生,至于成为能臣还是奸雄,就看时代如何塑造了。

当然,按照曹操本人的意愿,他还是想成为治理天下的能臣。毕竟,没有谁从小就立志成为奸臣,让后人用唾沫星子喷淋。

曹操在20岁的时候,被地方举为孝廉,担任郎官,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大致相当于今天首都某区公安局局长。关于曹操担任北部尉这件事,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一个是推荐他任此职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另一个是曹操对北部尉的岗位安排其实并不满意,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他的野心是想做洛阳令。

不过,失望归失望,该干的工作还是得干。曹操在任职期间,专门打造了一批五色棒,分别挂在大门两旁,“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宦官蹇硕的叔叔,仗着侄子权势熏天,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公然违反宵禁令夜行,结果被曹操打死。一时间京城内贵族豪强为之震怖,无人再敢犯禁。

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曹操不知深浅,不畏强权,借着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为自己树立了声威,很快就被提拔为顿丘令。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又以骑都尉的身份随皇甫嵩、朱儁前往颍川镇压黄巾军,立功而升为济南相。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皇子刘辩即位,因年幼无法掌控局势。何太后之兄何进与宦官集团“十常侍”利用权力交接的机会,在宫廷展开争斗。何进手握朝政大权,率先发起进攻,干掉了之前曾想谋害他的蹇硕。

虎贲中郎将袁绍一直都是反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就劝何进不如趁此机会斩草除根,将所有宦官一网打尽。但是,何太后当年因得到宦官帮助才被灵帝宠信,并不同意全歼宦官。另外,已担任典军校尉①一职的曹操或许是由于出身于宦官家庭,也表示反对,认为只要惩办几个罪大恶极的魁首就够了。

何进不敢违逆何太后的旨意,左右为难。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又向何进建议调集四方猛将前来京城,以威逼何太后。何进没有别的更好办法,便密令驻扎在西北地区的董卓率军入京,企图借助董卓力量消灭宦官。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此事却被宦官段珪等人预先得知。宦官们走投无路,只得先发制人,趁着何进入宫奏事的机会,将他杀死。袁绍听说何进被杀,亦不甘示弱,当即率领军队攻入皇宫,一口气诛杀宦官2000余人。

至此,东汉中期以来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算是结束了。

但同时,东汉中央政府也出现了权力真空,而董卓就是在这时趁机率兵进入洛阳的。

董卓入京后,杀何太后,废刘辩,然后改立9岁的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并自封为相国,独揽朝政大权。由于董卓擅行废立,专横暴虐,杀戮惨重,引起了统治阶层的强烈不满。又由于董卓的军队军纪败坏,在洛阳~带常以搜捕奸人为名,挨家抢掠,奸淫妇女,也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怨恨。

袁绍在剪除宦官集团的斗争中立有大功,对董卓的所作所为极其反感,又拿他没办法,最后只好逃离洛阳,去了河北。

董卓听说袁绍逃走,便将他在洛阳及长安两地的亲属50多人全部杀害。

袁绍出身高贵,其家族号称“四世三公”②,门生故吏遍天下,因此对于各级统治阶层及众多的士大夫精英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当袁绍听说家人被杀,准备在河北举起反董卓大旗时,立即得到了关东各地牧守的广泛支持。

就这样,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迅速得以组建。

P4-5

序言

写给讨厌历史的人

我曾是一个讨厌历史课的人,相信很多人也都和我一样。

有些人把这种“不幸”的结果归罪于老师。

但老师也有老师的苦衷,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因为哪怕把历史课讲成单口相声,也无法阻止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埋头苦干地做数学题。

于是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老师怪学生花在历史上的时间太少,学生怪老师讲得不好,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也曾经认为问题的症结在老师,但随着对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觉得我先前的想法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同是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为什么会有高下之分?如果去掉智商这个非人为因素(除了极少数人,其实大家的智商差别都不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兴趣问题。

而一个人要想对历史产生兴趣,首先得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基础性知识。这就好比你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知道,就遑论自己是个数学爱好者一样。

但历史基础性的知识又不是靠你看几部历史剧、穿越剧就能获得的。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想到了历史教材,认为既然是教材,那就应该有一定的基础性。可事实上,历史作为一门非常庞杂的学科,绝对不是教材上的那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再加上教材过于简略,使得许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弱,懂的人觉得很浅显,而大多数学生去看则感觉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就这样,不少学生仗着自己年轻,把学历史当成一件体力活,但凡书本上有的内容全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考试前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放个响屁就把那些贴在脑子里的文字给震掉。但是,学历史从来都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尤其是在历史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你的书背得好,但试不一定能考得好。

我上中学的时候,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常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同样是历史,为何我看历史小说要比看历史教材记得更牢靠?要是什么时候能读到像小说一样的教材就爽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不喜欢历史,错的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的表现形式。

我就那么傻傻地等待像小说一样的历史教材出现,结果等到我大学毕业。彻底告别教材了,也没看见谁去写。本来这无关我的事,毕竟我又不是上帝,哪能管得了那么多的闲事。可是,每当我路过校园,听到那些声音已经嘶哑的学生在那儿把历史课本当成散文去念时,就立马想到自己当初受苦受难的情景,心情很是纠结。

终于,我在肠子纠结成麻花之前,决定自己动笔,用小说的笔法,杂糅散文、杂文的技巧,再以有趣的历史故事为佐料,把历史课本做成一道大众化的开胃菜。

《鬼脸历史课》就是这么一道菜。

相信你吃完这道菜,回头再看历史课本,会有一种读小人书的感觉。当然,即使你没这种感觉我也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历史毕竟是一门人文基础学科,多读一点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在生活中提升一个人的素养。比如你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用历史知识作为调剂,别人会认为你有学识,但你要是说我可以口算一道超难数学题,则肯定会有人说你是神经病。

最后,按照惯例,作者需要谦虚一番,说一些“如有不足之处,望读者斧正”之类的话。我也难免落俗,在这里就希望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给本书多提点意见和建议,如果以后有机会再版,将会一并修订。谢谢。

石不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脸历史课(中国古代史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不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816710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5022176
中图分类号 G634.533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