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编著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两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已发表和未发表论文的汇总。本书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本书包含了《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浩浩其志通千古——《史记·屈原列传》“悲其志”探微》、《齐、晋法家吏治思想比较》、《试论经济观念对齐法家和三晋法家政治理念的影响》等文章。
| 图书 |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玲编著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包括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两部分内容。是作者近年来已发表和未发表论文的汇总。本书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本书包含了《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浩浩其志通千古——《史记·屈原列传》“悲其志”探微》、《齐、晋法家吏治思想比较》、《试论经济观念对齐法家和三晋法家政治理念的影响》等文章。 目录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试论《韩非子》散文结构对其美学思想的表现 赢政青睐《韩非子·五蠹》和《孤愤》原因探析 从《诗经·秦风》看早期秦文化与甘肃的关系 论“末世情怀”在《诗经》、《古诗十九首》及晚唐诗歌中的表现 浩浩其志通千古——《史记·屈原列传》“悲其志”探微 《古诗十九首》反映的东汉文人心态的两重性——兼论《古诗十九首》“悲”之成因 霸王别姬:真实抑或虚假? 异曲而同工,同途而殊归——屈原与韩非之比较 智者 执者 达者——论古典诗文中“渔父”意象的形成 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名、字、号与文集名看《楚辞》的传播与接受 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史记》“太史公日”的独立价值 从秦代刻石文看秦始皇对先秦法家的接受与发展 理身如理国:历代赋中的“言医”叙写 先秦两汉文化研究 论先秦法家的学术渊源 齐、晋法家吏治思想比较 给法家一个公允的说法——从亚里士多德对法治和人治的比较看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 法家:反智还是崇智? 试论经济观念对齐法家和三晋法家政治理念的影响 齐、晋法家君臣观比较 《管子》和《商君书》兵学思想比较 一篇研究先秦法家与秦关系的重要文献——《史记·李斯列传》 媒人探源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玲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7687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7 |
| 出版时间 | 2015-08-01 |
| 首版时间 | 2015-08-01 |
| 印刷时间 | 2015-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6 |
| CIP核字 | 2015141897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9 |
| 宽 | 147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