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弘一大师对话的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与弘一大师对话的日子》的出版,是笔者李凤池以往的历次讲稿及论文加以整理而成的。它概括地介绍了弘一大师一生的“德业”和其“勇猛精进”的事业精神,是一册文字较少,又能普遍认识其人其事的简本读物。因此在同道中也是弘扬大师精神道德较好的普及方式。

内容推荐

李凤池著的《与弘一大师对话的日子》详细地介绍了李叔同老人的一生。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他性善心慈,以字行法,亲仁孝悌,普度众生。

这本书在详细介绍了弘一法师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时,也给我们以生活的启迪,不失为一部充满生活哲学的书。

目录

第一辑 家世出身,故居沧桑

第二辑 艺文惊世,名重南北

第三辑 探赜东瀛,开我新志

第四辑 爱国忧民,壮志未酬

第五辑 性善心慈,抑恶护生

第六辑 出世入世,承启律宗

第七辑 以字行法,普度众生

第八辑 亲仁孝悌,情系故乡

第九辑 大悲禅院,升无上堂

第十辑 大师生西,世人纪念

结语

后记

试读章节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六年,对西方文化探索是多方面的,是卓有成效的。在取得重大收获之后,于1910年三十一岁时载誉回国,志将所得西方文化、艺术、教育诸项,播种于祖国大地。

李叔同回国后,首应津乡老友,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校长周啸麟之邀,在该校教授美术。1912年春,李叔同受上海城东女学校长杨白民之聘,由津赴沪,任音乐教师。

同年三月,江南“南社”文学团体,在沪有社友四十人,会于愚园雅集,其中有柳亚子、黄宾虹、朱少屏、曾孝谷、胡朴安等。李叔同应邀出席,并预先为集会者设计印制的精美的社员通讯录。

是年春夏间,柳亚子与陈士英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聘请李叔同任该报文艺编辑兼《画刊》主编。他在主笔《太平洋报》时,大力弘扬历史文化艺术,将自己所珍藏的碑帖书画名品,用棉连纸印制,亲题签跋和纪年。随报奉赠,此事在报界也是一项义举。

我有幸十年前得挚友柳君向日馈赠一件,是他在整理家藏书籍时偶然发现的。如我崇拜弘一大师之愿,题记送我。此件题名为《魏王僧墓志》,是李叔同亲书魏体字,下款题“叔同藏”,并钤“李布衣”和“息霜”二印。左下角题“中华民国元年六月二日”,编辑着“太平洋报社”“随报奉赠不取分文”字样。

向日送我时题跋云:“此乃弘一大师早年倡世之物,在家珍藏已七十八年凤池兄见而喜之,故持奉相赠。意在热其洒没,借归其爱此物之主,以存大师济世之功德,望珍异流传以名青史,是为吾愿也。”

此件至今已近百余年,纸已老化,但其为弘一大师一生历史足迹所到,功德事业的历史物证。我得之后,虽谨慎收藏,但遇同道来观,或逢大师祭。各方借展,唯仅一薄纸,已有揩叠裂断之处。所以恐其损毁,和便于展示于友众,数年前己将其装裱成轴,余须小证日:大师文德遍布四方,遗篇止损,裱装慎藏。此后展出数次,观者无不赞叹。其传播祖国文化和喜舍之心青史可鉴。

此外李叔同与柳亚子等同仁,一起组织的文美社,也由他主持出版了《文美杂志》。在这些报刊杂志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美艺术天才,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天地里,巧妙地融入了世界进步的艺术思想,和先进的艺术手法,显示了美艺的活力。

用美术绘图作商业广告,即所谓“广告画”,形象地沟通买和卖双方渠道始自李叔同。他所设计绘制的广告画,不但精美,而且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达到了宣传的最佳效果。更重要的是,自1906年,清朝政府的《政治官报》开始准许在报章上登载广告以来,都是文字广告,而用美术绘画作工商业广告,则是从1912年的李叔同做起。因此,他在中国广告史上,又是开山之祖。  同年秋,《太平洋报》因负债停刊。李叔同即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子渊的邀请,到杭州该校任图画和音乐两课教师。1915年起,又不可推卸地兼任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两课。此时李叔同安心于教育工作,每周往返于宁、沪、杭三地仆仆风尘,培育学子。

李叔同自1910年回国后,步入教育界,在天津的高等工业学堂,在上海的城东女学,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在南京的高等师范学校等。这几年中间仅仅插入了《太平洋报》工作的几个月时间。以至于以后的几年,他也是谆谆教学,是一位倾入心血、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P40-41

序言

代序:与弘一大师“对话”的老人

在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可以寻觅到许多先人的足迹,像弘一大师李叔同,就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李叔同在诗文、书法、绘画、音乐、戏剧以及金石篆刻等许多方面,都有高深的造诣,且培养造就了不少艺术名家。出家后他又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弘扬佛法,继承神宗。李叔同的一生功德昭著,在海内外受到僧俗的崇敬和膜拜。

在他的故里——天津,仰慕者也大有人在。天津音乐学院退休干部李凤池就是其中的一位。

早在青年时代李凤池就被李叔同的德业和成就所折服,后来偶然得到一1945年出版的《弘一大师年谱》一书,自此更为关注李叔同的生平经历,并以李叔同作为人生楷模。退休后和李叔同有关的一切,几乎成了李凤池生活的全部。

为了学习和研究弘一大师的精神、道德、才艺,李凤池把他的居室布置成“补读书屋”,兼作接待各界来访者及交流弘一大师研究资料的“个人展室”。书屋的陈设显示出主人的雅趣和品位,窗台上摆放着一盆青翠挺拔的龟背竹,墙壁上挂满了名人的书画作品,再有就是成千上万册藏书,以及有关李叔同的书籍、相片、资料和相应的文史剪报。李凤池老人倾注心血研究弘一大师,并不仅只满足于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而是更注重寻找大师的生平事迹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并从中发掘含意深邃的现实意义。

李凤池竟还把李叔同说过的名言警句,请人制成五六十枚闲章,各作打印弘扬送人之用,这些闪现着大师智慧灵光的话语,成了这位古稀老人的座右铭。每天,李凤池都在书屋内和大师“对话”,他觉得大师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因而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谨慎,唯恐辱没了先人。

为了研究弘一大师李叔同,李凤池放弃了其他许多爱好和享受,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借助大师充满传奇特色的一生,进入了一种——心如秋月,通达晓畅,随缘而往,随遇而安的境界。

1997年12月30日

后记

本书的出版,是笔者以往的历次讲稿及论文加以整理而成的。它概括地介绍了弘一大师一生的“德业”和其“勇猛精进”的事业精神,是一册文字较少,又能普遍认识其人其事的简本读物。因此在同道中也是弘扬大师精神道德较好的普及方式。

我在研习“弘学”中,早年即受到儒学、佛学大家龚望、王坚白、冯迁等老夫子的言传身教,后又受到老文字家方纪,历史学家赵地、董坤靖等同志的帮助和鼓励。

在寻求历史资料和有关书藉方面,又得到了大师嫡孙李莉娟及老友柳向目、龚绶、龚绳、王勇则的扬长和诸君的支持。尤其是莉娟——契真居士,多年来不断为我搜寻资料,供我研习。

另外,在公众称之为所谓的——“李叔同研究私人展室”中,我还经常受到书法篆刻家的关怀。荣丹初老先生,韩谦益、解新毅、张金声、庞春云诸君,多次赐予弘扬大师德业的篆刻作品。钟源俊老师所书赞颂弘一大师的长联,曾获各界的珍爱传抄。著名画家颜宝臻教授绘赠之法师圣像,拜观者无不赞举笔韵神拟。妙方、净润二位居士合作选绘的“护生画”多幅,更形象地向观者显现了大师的慈心善德。

以上所得众多仁者的帮助,都为弘扬大师的高尚精神道德,增创了丰富的内容和直观条件。

配合讲述,使人耳聪目明,能够达到宣传弘扬的最佳效果。

近年来又受到天津《今晚报》《天津日报》《天津老年报》以及天津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多次专题采访和不断的广播报道,又起到了广泛宣传精神文明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藉此契机,笔者向弘一佛堂常辉法师、严燕居士等诸位慈悲喜舍、崇护先贤并促助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同道的大德仁者,致以崇高的谢意。

但愿,弘缘永继!

津门俗子李凤池

二〇一五年春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弘一大师对话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凤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9433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6067659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