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电影文化之维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纪之交的文化转型不但意味着包含了众多艺术门类的整体艺术思潮和审美文化的转型,也指包含社会、经济、体制、价值观念体系、文化、习俗等全方位的变化转型。  陈旭光著的《电影文化之维》从现代性的维度考察中国电影史上作为特定文化现象,分为三章:影像的激流;文化的症候;精神的独语或“众声喧哗”。本书对于我们保持现代性话语的内在张力与态势平衡,维持社会与人的多元健康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影像的激流

 影像的激流:

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影视话语变迁

 悖论与选择: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现代化/民族化问题

 “认识你自己”:

中国电影中的几种“自我意识”与“主体形象”

 “后假定性”美学的崛起:

当代影视艺术与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向

 影响的踪迹:

中国电影发展中的外来影响与接受

 走不出去的“铁屋子”:

中国电影中“家”的原型意象和结构

第二章 文化的症候

 第四代导演:

纪实与抒情、现代性理想与道德化批判

 第五代导演:

身份认同、时间焦虑与“视觉的启蒙”

 第六代导演:

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

 第六代电影:

青年文化的表征

“影像中国”:

 第五代与第六代导演之比较

“后五代”电影的文化症候:

日常生活讲述、历史的消费、怀旧与乡愁

第三章 精神的独语或“众声喧哗”

 精神的独语:黄建新、王小帅、张元、路学长

 影像的诗意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流变:《小城之春》/《早春二月》/《黑炮事件》/《黄土地》

 第六代导演的两面:《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武》

 电影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重庆森林》/《卧虎藏龙》/《刮痧》

 历史、现实与超越的意向:《益西卓玛》/《夏日暖洋洋》/《美丽的大脚》/《手机》

 第四章“他者”的文化镜像

 英国电影文化:文学传统、绅士与嬉皮、种族、身份和意识形态

 解构与重建:影像中的美国与美国神话

 欧洲艺术电影三强:西班牙、波兰、瑞典的电影文化

 文化的寓言或隐喻:《公民凯恩》/《无因的反抗》/《飞越疯人院》/《铁皮鼓》

 现代主义的“新浪潮”:《四百下》/《广岛之恋》/《筋疲力尽》/《第七封印》

 后现代文化的奇观:《罗生门》/《天生杀人狂》/《蓝丝绒》/《疾走罗拉》

 文化的对话与多元共生:《战舰波将金号》/《偷自行车的人》/《桂河大桥》/《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电影文化之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旭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0542
开本 32开
页数 42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5011150
中图分类号 J90-53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4
14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