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如、梁鸿、熊培云、梁文道等感动推荐!
一部平凡人在抗战中的青春史诗,一段93岁外婆和33岁外孙间跨越岁月鸿沟的心灵对话,祖孙共写、媲美《亲爱的安德烈》的家国之书
张哲创作的《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精)》致敬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图书 |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饶平如、梁鸿、熊培云、梁文道等感动推荐! 一部平凡人在抗战中的青春史诗,一段93岁外婆和33岁外孙间跨越岁月鸿沟的心灵对话,祖孙共写、媲美《亲爱的安德烈》的家国之书 张哲创作的《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精)》致敬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内容推荐 张哲创作的《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精)》讲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浙江杭州沦陷,原处萧山的湘湖师范学校被迫南迁流亡办学,师生一路辗转至浙西、闽北的义乌、松阳、庆元、新窑、景宁、古市等地。外婆(刘梅香)在1941年入学湘湖师范,四年青春时光转瞬即逝,而在此结识的同学师长、奠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却深刻地影响了外婆的一生。70年后,在一次偶然整理外婆的旧物时,外孙(张哲)发现了一本70年前的毕业留言册。这次偶然的相遇,连接起了外婆的现在与过往,也让外孙重新认识了外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弥足珍贵,70年前外婆在抗战与求学中的少时故事,穿越战火和动荡的久远年代,仍深深地吸引着像他这一代年轻人……这既是93岁外婆的一部抗战求学回忆录,也是祖孙两代间一曲令人感喟的心灵对话。 目录 初章 时空奇遇 次章 流动的学堂 续章 星星月亮太阳 尾章 别亦难 试读章节 13 写字台理得相当整齐,但里面的大多数东西在我看来都没有什么必要保留。 木尺,剪刀,旅游纪念章,手帕,剪报本,账本,相册。 相册当然是需要保留的,只是除了家人和她自己的老照片,还有太多我不认识的面孔,大概是她的同学、同事、学生和远亲。 在一叠本子的最底下,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册子,封面和封底用深蓝色的布包裹着,可能是因为年代太久远,表面有一些接近黑色的污渍,但整体上仍是整洁和挺括的。册子的一端用褐色的绳子穿过,显示它原本只是一张张单独的白纸,后来被人为地做成了现在的样子。 也许是好奇心的驱使,也许只是下意识的一个动作,我翻开了这个小册子。 次章流动的学堂 十四 从前的识字班里,湘湖师范的学生给我们教课,让我对教师这个身份产生了一种尊敬。但是小学班主任的做法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我想,假如我是教师,一定不会对学生厚此薄彼,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个好教师。 我终于决定去考湘湖师范。我感觉到,这个学校无论师生都平等、朴素、热情、上进。我想,自己应该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这一次爸爸照样反对,但不像上次那么固执了。我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自说自话,和堂姑妈美尽、堂阿叔刘城一道,先参加湘师办的补习班,再去报名考试。 尽管我这个人平时胆子算大的,但考试那天还是有点担心。湘湖师范过去每年只招一个秋季班,迁到古市以后,春秋两季各招一班。我参加的是秋季考试,一个班五十个名额,参加考试的却有两千多个人。 考完以后,我紧张了几天,后来渐渐平复下来,每天该做啥还做啥。有一天我在镇上的二阿姨家里,突然有人在门外喊我,我心里一激动,晓得有戏了。 来的人是毛培芬。她跟我一道参加补习班,两个人很谈得来,但她小得多,当时还只是个小姑娘。她的爸爸和阿哥都是湘湖师范的老师,那天录取名单定下来了,她爸爸在办公室里抄榜,她就偷偷躲在后面看底稿,看到第三名就是自己名字,高兴得叫了出来。再看下去,看到刘梅香三个字,立刻二话不说,跑到上安村我们家里,见到我爸爸,就朝他大叫: “考取了,梅香考取了!” 但是我爸爸不相信。毛培芬听他说我在镇上,三步并了两步又跑过来。姆妈和二阿姨听到喜讯,高兴得呆掉了,不晓得说啥个好。我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我说:“培芬,走,我同你看榜去。” 我们走到小上安附近的广因寺,当时湘湖师范就设在寺里。我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大概在四十名左右,我晓得,录取是笃定的了。但是美尽和刘城呢?还没有寻到他们的名字,我就被毛培芬拉走了。 回到家里,我告诉爸爸:“我要读湘湖师范了。你不要不相信,是真的,我亲眼看到榜了。” 爸爸啥都没有表示。但是那天晚饭,他的饭量特别大,讲话特别多。我想,他心里面一定是开心的。 刘城听说我考上了,也跑去广因寺看榜。本来他感觉考得不错,一定能够录取,结果名字是看到了,不过是在备取生里。所谓备取生,要比正取生低一个级别,一共十个人,正取生最后不去读的话,就从备取生里按分数高低依次补上。美尽没有考好,她连备取生也不是,彻底没有上榜。 分数不好,运气来补。那时正是抗战前期,浙江北部的杭州等地沦陷,省政府临时南迁到永康,教育厅迁到丽水。那一次因为报考的人多,校长金海观也想推行乡村的普及教育,所以特地坐车去丽水,向教育厅申请扩招。当天下午他就回到学校,带来厅里的答复: “允许扩招!” 这样一来,五十个就变成了一百个,我们正取生编成甲班,十个备取生和分数再靠后的四十个人编成乙班。美尽刚好在那四十个人里,等于她和刘城一道过关。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抓住美尽的手说: “太好了,我们三个又变成同学了。以后等我们毕业,最好也到一个学校当老师。人家同事一问,三个都是上安刘家的,多少光荣!” 那时我不可能料到,美尽和刘城后来都没能迎来毕业的那天。P55-61 书评(媒体评论) 花朵如历史中的人生细节,疏忽这特殊性,它们将随时消失。感谢作者,让遥远的色彩在这本书里展开,远方的气息、时间缝隙里难忘的画面,都被保存下来,这是作者、读者的幸运。 ——金宇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一个普通老人的生命史,却折射出那个大时代最细微的神经和肌理,充满质感和活生生的美。该书以人物口述的回忆和作者亲历的现实相互印证,为我们呈现出历史的变迁、沧桑和生命顽强的“在”。 ——梁鸿(作家、教授) 沿着书中外婆的青春纪念册,在湘湖师范之外我看到炮火中的西南联大,看到张充和的“曲人鸿爪”,看到中国式传统家庭几代人血脉中的故事。小时代固然怡人,那端庄壮丽的人生却是学不来的。 ——严彬(诗人、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 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外婆个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生活历程的传记,而且也是一本描述人间师友精诚团结、互助友爱的真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书。 ——饶平如(《平如美棠》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2416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15-09-01 |
首版时间 | 2015-09-01 |
印刷时间 | 201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2015143989 |
中图分类号 | I251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7 |
宽 | 13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