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京/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

阿尔弗雷德·霍夫曼创作的《南京》是一本出版于1945年关于南京的德文画册,拍摄时间为1944年,拍摄者为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

内容推荐

阿尔弗雷德·霍夫曼创作的《南京》是一本出版于1945年关于南京的德文画册,拍摄时间为1944年,拍摄者为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该书分城墙、市景、市内庙宇、园林、南门外、明故宫、紫金山、六朝陵墓、栖霞山麓、玄武湖、街景、城郊水岸等12个部分,共201张影像。这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南京画册。

目录

城墙

城市

城中寺庙

园林

南门前

明故宫

紫金山

六朝陵墓

栖霞寺

荷湖

街道风貌

城郊和江边的田野

试读章节

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定都南京,并于翌年下达了修筑城墙的命令。没过几年,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诞生了,除了在霸气方面略逊于长城,这样的城墙至今还没有第二座。

这座绵延38公里①的巨型城墙,宽阔而沉稳地环绕着南京城。这一大手笔基于政治和战略的思考。为体现新建王朝的大气磅礴,统治者的意志很明确,就是要在南京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囊括历朝历代所有民居、宫殿和要塞的城市,以体现出新建帝国的宏伟壮观的理念。将所有对于防御意义重要的地点、特别是视野开阔的山岭圈揽进来,利用各种天然屏障的优势,比如湖泊和河流,均具有战略意义。此外,城市跨越从前的边界,大肆向北扩展,以再度靠近长江。自从南京第一次成为都城以来,1000多年的岁月里,广阔的冲积地将长江与城区远远地拉开了距离。于是,这座霸气的防御城墙蜿蜒盘踞:南面建造在十世纪的城墙遗址上,东面贯穿古老的湖泊,在城市的西北面,它则依山越岭,不规则地延伸着,直到长江的近旁。

城墙的建筑材料为砖和天然石。

带着细腻红绿色纹理,坚硬、不易被侵蚀的石灰岩石,奠定了城墙的基础。1500多年前,六朝石匠们为其统治者的陵墓打造石柱和神兽时,用的正是这种石头。

精细削凿的条石,平均长80到120厘米,高30厘米,宽60到80厘米。它们外围的边棱并不相合,而是逐个缩进约5厘米,从而达到了墙体自下而上逐渐变窄的效果。

作为灰暗砖墙的基础,城墙的条石建构一般只高出地面很少几层。有些地方,像整个北面城墙和靠近天文台的部分,石基被堆积的泥土盖住了。而水西门以南一直到西南角,以及最南边的东段,秦淮水闸的下方,则筑有这座城墙最高的石基。这里垒砌的条石有时达到40到60层(约13到18米高),上面只镶嵌着一层城砖砌筑的狭矮城垛。此外还有唯一一处,在石头城南面很短的一段,整个约19米高的城墙全都是用石灰岩条石垒砌而成。

绝大部分城墙还是由城砖砌成的,它们高高矗立在自然条石的基础上,确立了整个城墙的风貌。不仅是无数的劳动力,堂正、厚重的城砖,平均长42到43厘米,宽20到21厘米,厚11到12厘米,也为这项浩大的工程在短短的几年内落成提供了可能。

在皇帝的委派下,无数砖窑为城墙烧制城砖,它们在每块砖上加盖其印章,以此确凿地记载下了每块城砖的故事。

于是,这座城墙便成为一本大书,人们可以沿着这本大书阅读行走,一块块城砖给出的信息常常令人惊讶的详尽:这些城砖来自某县、某地,相关地域皇帝委派的城墙专员的头衔、职位、姓名,包括他们下属责任官员的信息,直至砖窑、烧砖人和制砖匠的具体名字,以及城砖烧制完成的具体月。  显然,数世纪以来的风雨侵蚀,把很多地方的字迹都损了。但是,在受到遮挡的部位,一块块砖上的文字依旧保着,尤其是鸡鸣寺以北台城的对面,沿着玄武湖畔西北方的城墙,这里的城墙内侧保存得特别好。江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各个县承担了烧制城砖的主要任务。在现今央大学①校门的内墙上,嵌入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城砖,很得观赏。

城砖颜色统一是灰色到灰黑色。只有唯一的一个县一一西西部的袁州府宜春县,烧制的城砖是淡橘黄色。这些城烧制得漂亮,零星散布在来自无数其他郡县的深灰色单调城砖之中,装点着从太平门向上直至天文台山岭的城墙。上面都记录着“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7年。

城墙沿富贵山东南翼攀升到紫金山天文台,那里宽阔而重地垒砌着180块城砖,使这段城墙成为距离地面的最高,大约22到23米高。城墙距离水平面的最高点大致位于建的玄奘寺和鸡呜寺之间的部位,高过玄武湖湖面约33这当然算进了湖边的石灰岩石基,显然是之前遗留下来很古老的城基。此外,城墙的高度落差一般在10到20米间;北面和西北面的城墙,也就是坐火车或者轮船的到来会先看到的墙段,平均高度不超过9到10米。P7-9

序言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要求,配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提升南京品位,扩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于当前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南京地方文献还没有系统地整理出版过,大量的南京珍贵文献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民间。许多珍贵的南京文献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没无闻。广大读者想要查找阅读这些散见的地方文献,费时费力,十分不便。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充分发挥其资治、存史、教化、育人功能,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组织了一批专家和相关人员。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南京历史上稀有的、珍贵的经典文献,并把《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精心打造成古都南京的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为此,我们在内容定位上是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南京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丰富魅力;在读者定位上是广大知识分子、各级党政干部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价值定位上,丛书兼顾学术研究、知识普及这两者的价值。这套丛书的版本力求是国内最早最好的版本,点校者力求是南京地方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装帧设计印刷上也力求高质量。

总之,我们力图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扩大稀见文献的流传范围,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到这些文献;增加稀见文献的存世数量,保存稀见文献;提升稀见文献的地位,突显稀见文献所具有的正史史料所没有的价值。

《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京/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阿尔弗雷德·霍夫曼
译者 印芝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08692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5055535
中图分类号 K295.31-6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