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泥孩子
内容
编辑推荐

第一届“青铜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评委会七位权威专家谢冕、高洪波、王泉根、刘绪源、毕飞宇、徐坤、李洱联袂推荐!

葡萄园、豆角架、小河、树林、花花草草、虫鱼鸟兽,诗意悠长的田园生活画卷……养蜜蜂、挖泥巴、捕鱼卖鱼、做金箍棒……充满童真童趣的乡村生活。美好的这一切也被不好的东西慢慢侵蚀,甚至要离我们远去,快乐中生有失落和感怀……

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总是充满向善和向上的力量,就像作品中的留守儿童泥孩子,最终会得到父母从远方寄来的书包……

让我们跟随刘玉栋编著的《泥孩子》,回到乡村,回到现实,去寻找和感悟那份美好。

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儿童气息,写了一群学龄前一野孩子一的生活和心理。作品回到乡村日常生活,回到儿童的世界,又透出环保的主题,温暖而感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故事、实在的叙述、舒缓的节奏,看似波澜不惊,但内蕴丰富。

内容推荐

刘玉栋编著的《泥孩子》是一部诗意、优美的儿童小说。作品讲述了泥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个具有森林和河流的地方,钓鱼、养蜂、种葡萄,过着恬静悠远的田园生活。但是对着周围环境的被破坏,这种美好的生活也被打破了。护林员大个子叔叔被伐木贼打伤了,住进了医院;最后一个渔夫也开这里去城里的超市打工。但是泥孩子始终对清澈的河流中那尾红鲤鱼念念不忘……作品用充满童真童趣的意境和优美恬淡的文字紧扣环保题材,是一部呼应当下的儿童文学优秀作品。

目录

第一章 红鲤鱼

第二章 丢了魂儿

第三章 木头手枪

第四章 寻找蜜蜂

第五章 独眼鹿

第六章 黑根来了

第七章 红泥巴

第八章 秘密约定

第九章 丛林深处

第十章 最后一个渔民

第十一章 卖鱼奇遇

第十二章 紫葡萄之谜

《泥孩子》专家评语(刘绪源、李洱、洪清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红鲤鱼

泥孩子看到红鲤鱼的那一年,大概是六岁吧。可他已经跟着爷爷奶奶在葡萄园里生活了两年。

爷爷的葡萄园紧靠河边。河叫马颊河,水清得能看到小鱼在水草中乱钻。在泥孩子的印象里,那条河很宽很宽,宽得看对面坝堤上的人像小虫在缓缓地爬,汽车、摩托车像小鸟在缓缓地飞。

泥孩子生活得有滋有味,夏天有鱼吃,秋天有葡萄吃。泥孩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这一年是第三个年头了。爷爷又在葡萄园里养了蜜蜂。这里四周全是树林子,洋槐、垂柳、钻天杨、纠缠在一块儿的灌木丛,偶尔也能见到一两棵合欢树,树林茂密地盖住了河堤,咋看也看不到头。

奶奶说,蜜蜂就喜欢树林子。

奶奶还说,别走远了,林子里有狼呢,狼专吃小孩。

一开始,泥孩子不敢钻树林子。奶奶老是这么说,可连根狼毛都没出来过,而树林子里呢,又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后来,泥孩子就偷偷地钻到树林子里去玩了。

除了树林子,泥孩子还爱到河边玩。河边上有蜗牛壳儿,还有一种潮潮的腥味儿,泥孩子很喜欢这种味儿。泥孩子喜欢在河边玩泥巴,他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还用泥巴为它们建房子垒城堡。“泥孩子”这个名字,就是有一天他在河边玩泥巴的时候,自己为自己起的,连爷爷奶奶都不知道。

他朝着河水喊:“我叫泥孩子,我叫泥孩子……”

河水没有反应,他自己却高兴得笑出声来。

河边上还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蓝天。有时候,泥孩子攥着柳条,坐在河边上,能看到小鱼在蓝天上飞,小眼睛瞪一瞪,摆摆尾巴,就又欢快地飞走了。泥孩子也想飞,但飞不起来。泥孩子一生气,柳条使劲儿抽在水里,天就破了,鱼就没了。

奶奶会在远处喊他。奶奶只要一听见河边有动静,便在远处喊他。奶奶的声音很愤怒。奶奶多次跟泥孩子讲,要是在河边上看到红鲤鱼,千万别下手去抓,更不能下水。

泥孩子说:“为啥?”

奶奶说:“红鲤鱼是龙王爷派来的,龙王爷想吃小孩了,就叫红鲤鱼来抓。”

泥孩子说:“要是黑鲤鱼呢?”

奶奶说:“黑鲤鱼也不能抓!”

泥孩子说:“那为啥?”

奶奶不理他。奶奶养了一群老母鸡,她把它们放在林子里吃蚂蚱。老母鸡在院子里“咯咯嗒”一叫,奶奶就要去拾鸡蛋了。

泥孩子来缠爷爷。爷爷蹲在篱架下给葡萄苗定枝抹芽。爷爷的手指头又粗又黑,上面裂着几道血口子,泥孩子看了心里疼疼的。爷爷干起活儿来利落得很。两个指头往上一凑,“啪”一声,枝断了,比剪刀还快。

“爷爷,你见过红鲤鱼吗?”

“见过,爷爷当然见过红鲤鱼。”

“红鲤鱼会吃人吗?”

“红鲤鱼不会吃人,红鲤鱼可爱极了。”

泥孩子很纳闷。奶奶说红鲤鱼那么可怕,爷爷却说红鲤鱼可爱极了。大人的话真是想不透。泥孩子还想问爷爷什么,但说不出来。泥孩子皱起眉头,斜着眼儿瞅一只鸟在天上飞。泥孩子还是相信爷爷的话。泥孩子也是觉得红鲤鱼可爱,跟天上的鸟一样可爱。泥孩子知道奶奶是在骗他,他在动画片里,没看到过龙王派红鲤鱼来抓孩子。

傍晚,泥孩子跟爷爷去河边洗手。太阳把所有的光都倒进河里,河水金光闪闪,耀花了泥孩子的眼睛。泥孩子看到河上面归巢的鸟儿都变成金色的了,高兴地拍起巴掌。

“爷爷,河里有金子吗?”

“有,”爷爷说,“河里全是金子。”

P1-5

序言

曹文轩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童文学奖,它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道义、审类、悲悯情怀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取向。

“青铜葵花”是一项文学奖,像所有有着新型文学主张的文学奖一样,此奖也是一项对文学的解读和阐释。

何为文学,文学何为?文学的根本使命大概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有此使命无疑是崇高的。实际上,我们的文学先人一直是这样看待文学的。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是因为人们发现文学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这样的文学史和文学家。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见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的世界,就没有今日的人类。人类应当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混盲与昏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和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的成分。这些成分妨碍着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所含的意义,在当初必然是单纯和幼稚的。然而,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但它也慢慢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真挚、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人性之恶,也会因历史的颠覆、阶级地位的更替、物质的匮乏或奢侈的原因和作用,时有增长和反复。但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式,比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地使人性得到改善。

当年,徐志摩先生是这样理解文学的。他说:“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素的话,无论他们各家的出发点怎样的悬殊,他们的结论是相调和呼应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叫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它们醒来,凭着爱的无边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狂疯,来消灭种种束缚我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的声音,正比是阳光一样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没有道义的人类社会,是无法维持的。只因有了道义,人类社会才得以正常运转,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景观。一件艺术品,如果它不能向我们闪烁道义之光,就算不上一件好的艺术品。

今日的人类与昔日的人类相比较,其区别在于今天的人类有了一种叫“情调”的东西。而在情调的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之中,人类不再是仅仅有用一种吃喝以及其他种种宫能就能满足的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世界从此变了,变得有说不尽的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些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悠扬、忧郁、肃穆、朴素、高贵、典雅……文学形式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霎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给人类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让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童文学奖,它可能更在意我们以上所说的文学原则和景象。因为它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道义、审美、悲悯情怀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取向。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在第一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书评(媒体评论)

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儿童气息,写了一群学龄前“野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同时透出环保的主题。二者结合自然,并无概念化痕迹。作者中有些内容,如泥孩子眼见老莫伯被人打伤,后来激动地跟踪凶手却又让他走丢,写得自然而合于童心,却又十分感人。作者是有生活的,也是熟悉儿童的,文笔也自然生动,收放有度。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刘绪源

作品叙述从容,善于回到生活现场,回到乡村,回到儿童的世界。这是一部如同乡村河流的作品,看似波澜不惊,但内蕴丰富。以一种相对舒缓的节奏,书写平常性的乡村和平常性的生活,但能以细节提味,读来温暖而感动。

——著名作家 李洱

作品写得十分优美诗意。从天真未凿的童真的视角看成.人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危机。整部作品浑然天成,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在成.人文学中也是十分难得的,亦可以看出作者较高的小说写作才能。

——《当代》杂志前主编、资深文学编辑 洪清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泥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玉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10143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2015182087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