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陆园随忆
内容
编辑推荐

《瑰玮荟萃“至公堂”》、《云岭华章初篆东陆范辑胜览——校园翘楚、文化奇葩颂》、《徐悲鸿的云大情结》、《学术惊全国奖励楼一幢》、《“物理馆”佚事绺辑》、《为云大“文渊楼”正名——张文渊首创计算机汉字编码的云大人》、《张其溶的科普实践》、《人灵博物与艺术生态》、《纵话云大文化诗语——恭祝云南大学八十四周年华诞》……读完李作新创作的《东陆园随忆》一书,仿佛走过了云南大学风风雨雨的历史,从中窥见了曾经先贤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

内容推荐

读完李作新创作的《东陆园随忆》一书,仿佛走过了云南大学风风雨雨的历史,从中窥见了曾经先贤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主编李作新教授对云南大学研究有年,成就卓尔,且又是这个学府历史的见证者,心中浸润着赤子情愫的耿耿星河。学校的一人一事锦绣,一草一木华章,皆在先生的襟怀之中。九轶学府,人事葱茏,《东陆园随忆》多有荟萃。

目录

序一

序二

景观篇

 一 东陆名苑“会泽院” 

 二 “风节亭”之歌

 三 瑰玮荟萃“至公堂”

 四 云岭华章初篆东陆范辑胜览——校园翘楚、文化奇葩颂

 五 徐悲鸿的云大情结

 六 学术惊全国奖励楼一幢

 七 “物理馆”佚事绺辑

 八 为云大“文渊楼”正名——张文渊首创计算机汉字编码的云大人

 九 张其溶的科普实践

 十 人灵博物与艺术生态

掌故篇

 一 东陆大学创建纪略

 二 云南大学创始人与会泽院设计师

 三 铜炮记述抗殖事 “岘首同高”铸国魂

 四 熊庆来与李广田故居

 五 钟声辐八吟朝阳满春城——民主广场与云南第一天文点

 六 “澄农馆”曾经的春晖

 七 “云岭奇葩”溯源一题

 八 云大校服史话

 九 同标共趋“进化与人生”——刘文典的科学造诣

 十 龙云与国立云南大学——从龙云给蒋介石的两封急电说起

 十一 云大办矿先驱于耀庭——解密东陆大学厂口矿山开发暨教学实习基

 十二 创大学宗基精髓郁世纪经纬传承

人文篇

 一 刘文典论爱因斯坦-

 二 中国航空教育发端滇垣——云南大学创始人与中国航空

 三 从徐特立给张其渚的一封信说开去

 四 “银燕鲁班”郭佩珊——陈纳德将军所钦佩的一位云大人

 五 周保中善处“刘诚事件” 

 六 高治国的办学思想与领导艺术

 七 杨桂宫的司范意识之光

 八 戴永年与云大第一个共青团教职员支部

 九 追思云大校友一代名玮艺术大师袁晓岑

 十 中国第一个理科女博士王明贞

 十一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在云大

 十二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院士——中国最早“核计划”主要实施科学家赵忠尧

 十三 会泽院走出来的“地苑骄子”冯景兰院士

 十四 蕨类植物学巨擘秦仁昌

 十五 学习、探究、预见、成功与失误——爱因斯坦的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摘释

 十六 从联大到云大——小记秦瓒教授

 十七 “抗战胜利景星勋章”获得者严济慈

 十八 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大师生

 十九 缅怀农艺经济学家瞿明宙

 二十 著名森林学家张海秋佚事

 二十一 国际宇宙线锥体理论奠基人之一张永立

 二十二 我接触过的姜亮夫教授

 二十三 东陆大学首任校长董泽

诗语楹联篇

 一 纵话云大文化诗语——恭祝云南大学八十四周年华诞

 二 钟灵毓秀泽润芳华——李广田为云大学科学术群体建设开道扬帆

 三 “云大始祖”唐继尧爱国诗作拾絮

 四 袁嘉谷的诗与联

 五 护国著名儒将胡瑛戎马诗语绺撷

世纪交流记事篇

 一 “东陆感旧录”摘抄

 二 胡若愚在东陆大学的演讲

 三 袁嘉谷论孔子绪言

 四 王九龄论学:

 五  唐继尧醒世《笔记》解读三题

 六 关于读书的己见——周钟岳的演讲

 七 刘文典“生态平衡”释庄子

 八 世界首台电脑“巨人号”寻迹

 九 北美奥林匹克城冬奥会“中国队凝迹”寻访日记

 十 访世界史文纪生(生态)景观之最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大峡谷

 十一 于无声处昕凉雷——宠辱不惊、敬业满筹的士类 

 十二 熊庆来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缘起

 十三 梧桐杨柳拂金井东陆之声韵潮花:广角斜窥《云南大学报》1000期

 十四 沧桑正道六十载,和谐盛世悟史津——六十国庆絮语

 十五 寻访云大农学院呈贡旧址侧记

 十六 晶莹绚丽洁美自然核润民生话今昔

 十七 为国求贤——董泽创建跨国学术团体“仁社” 

 十八 东陆校刊序

 十九 战国策派

附辑篇

 一 云南著名护国儒将胡瑛与龙云——蒋介石改组龙云政府的广角侧录

 二 云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吴少默与卢汉将军——纪念云南和平解放五十九周年

 三 复读东陆创业者为云南大学首卷学术刊物《东陆校刊》所写的发刊词和序言——纪念云南大学90周年校庆

 四 棠梅竞绮、银杏飘金——武文忠与东陆苑生态绮景 

 五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缅怀毕生奉献蔬菜事业的蔡克华教授

 六 庄子大家为墨子与光学定律诠序

 七 昆明保卫战侧写——云南和平解放六十周年摘絮 

 八 会泽院出来的院士广角扫描

 九 杨振宁对《云南理化检测》的希望

 十 董泽遴选东陆大学建校校址琐记

 十一 首例没有专业基识和经历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十二 云大师生公演歌剧《白毛女》欢庆云南解放

 十三 解密“诺贝尔奖(基金)章程” 

 十四 绺集瑰玮、至盛嵘峥——为呈贡大学城儒林名士段家政新著《锦绣彩云南》一书诠跋

 十五 从“云大医院”到“云南大学校医院” 

 十六 历史风云中的昆明唐家花园

 十七 泽被南北泽被海外——在“唐继尧与云南文化教育”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十八 肖邦的“灵魂”、有分量的“巨匠”——云大的儿子、至公堂走出来的钢琴巨星傅聪

试读章节

这一天,吴健雄在至公堂作了被称为《奇异原子·恤原子》的学术报告。在报告进行中,吴健雄不时地停顿下来接纳中国同行们饶有情趣的插话和提问,她总是以诙谐而又谦虚的语言,非常有耐心地加以解说。

在学术报告结束后,当天中午,吴、袁仍然激情满怀,抓紧时间参观云大校园。在杨桂宫等人的陪同下,吴健雄和袁家骝满面芳欣,兴致闲逸地信步迂回会泽院九十五级台阶,当时,袁家骝曾阐释说:中国的教育,几千年都承袭着儒家思想,“九五”为儒家至高无上之尊;会泽院前九十五级台阶,谐韵了这一尊喻,足见唐继尧将军创办东陆大学这一最高学府的深奥涵蕴。

他们对《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的纪事很感兴趣,袁家骝即席即以“文武双慧、创苑育才”的钦迟对潜心开创东陆大学的唐继尧将军抱之以钦佩和景仰。吴健雄频频盛赞了深蕴科技含量的会泽院建筑,会泽院虽渗入古老欧美建筑模式,极冠高等学府之峥嵘旌征,其曾借鉴哥伦比亚大学校貌构组风范,外著挺拔雄伟、庄重威严,内称科艺冠群、古朴大方,聚物理学力、热、声、光诸机理巧孕其中:室之空间,气氛对流已自成调节(自耦空调)而冬暖夏凉,讲台授课或行物理实验,无扩声、吸音设备,虽超百人之席座氛围仍语音清晰,传声无干扰(声波自四壁之反向和吸收有序天成,无相干畸变或失真现象);楼之上下、室之内外(包含过道),采光充溢,入其内而顿感心胸舒坦、俗尘尽涤。会泽院建成迄今将届一个世纪,经风雨、历地震、傲霜雪、度沧桑,它那萃储科技成色之功底风采依旧,其科艺素质之高挺,列时代之前驱。论及混合结构,其力学超强经日本飞机重磅炸弹所考验而岿然不动,金城汤池,气质不损、姣颜无疵,让人叹为观止。实可谓:“巍峨东陆,寰囿翠堤揽滇宇;挺拔仰止,泛储瀛洲育精英”。(注1)

当吴健雄夫妇听完云大首任校长董泽于20世纪30年代衔领同白海外留学归来的一辈学人等筚路蓝缕、艰辛建校的创业诠绩时深受感动,啧啧称羡。更使他们无限惊异的是,云大首任、东陆大学校长董泽先生竟然会是吴氏所就读并长时期供职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她的学长。董泽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哥大,习研经济和教育,师从著名文学家西蒙夫人和哥大文学院院长西蒙教授,董泽品学兼优,曾获哥伦比亚大学和伊里诺大学双项硕士学位;归国后受云南军政府首脑唐继尧将军所委托,筹创云南高等学府东陆大学。董泽留学美国的8年中,亦积极钻研建筑艺术,先后萃集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主之若干所大学的欧美建筑模式,这也导致他后来筹建东陆大学时与留学比利时的张邦翰二道主承会泽院的设计造型成功。董泽不仅是得道的教育家,他对云南的交通、金融暨农业等也有深熟造诣和丰硕建树;为此,他曾获法国授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殊荣。  肃立于会泽院大厅,面对这世纪名校纪实丰碑的巡礼,董泽和唐继尧的光辉形象深深吸引着两位海外赤子,他们热爱祖国的心扉被触动了。从吴健雄和袁家骝惦念云大创建人那充满崇敬的目光中,似乎看出了他们正在幢憬着为此时此刻目及所勾起的往事,同室敬业、异国同侪,他们似曾凝眸、而今方才相识,董泽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同窗学长,惜无缘早相知。当吴健雄以“衮壁亟窥”的真挚情怀咨询寻觅和敦追质疑于董泽学长之“今日动向”时,她被“董泽先生于1972年病逝”的不幸讯息所恸而顿感沉痛;可以看出,吴健雄即时的愣默表达了她对自己迟归一年所生的遗憾和惋惜。(注2)

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对云大的访问圆满结束了,但他们与云大校园所结下的深厚情谊则永远不会结束。

【(注1):原会泽院周围自然环境优美,满圊苍松翠柏、奇花异卉,兼置时代名迹。“左金马、右碧鸡、枕商山、面翠堤”(袁嘉谷语):起步环湖之东进入校门,曲肠便道旋绕,上行数百米陡坡贡院坡,回眸俯拾,泓波映壁,佳锦天成,眼底尽收。前建会泽院之初,贡院坡之巅有明远楼,会泽院之建成,原为二层(不包括地下室);抗战胜利后于二层上面加盖第三层,取其名曰“仰止楼”。

(注2):在吴健雄的心目中,董泽不仅是她攻读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学长,而且应该是哥大的知名校友之一。】P20-21

序言

耄耋高龄的李作新教授将其主编的《东陆园随忆》惠我一观,并嘱我为之序,藐藐小子,安敢造次也。然而,先生与我是忘年之交,平时对我多有教诲,且又是我的朋友、著名当代艺术家李季之父,其情殷殷,其意切切,我怎么能不识抬爱?李先生对云南大学研究有年,成就卓尔,且又是这个学府历史的见证者,心中浸润着赤子情愫的耿耿星洞。学校的一人一事锦绣,一草一木华章,皆在先生的襟怀之中。与先生交往,读先生写下的文字,我一直在倾听,并听到了一阕又一阕令人动容的笳吹弦诵之声。九秩学府,人事葱茏,《东陆园随忆》多有荟萃。先生记录历史,颂扬先贤,一片真心,无疑是人文情操的朗朗自况,是磨亮大学精神可歌可泣的一块衡石。所有怀揣碧玉的历史书写,都是具体个人精神世界中或熠熠生辉、或杜鹃滴血的沧浪吟咏。岁月不水,寸阴司志。记得二十八年前的某日,我在东陆园的钟塔下朗诵《滕王阁序》,当诵到“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不禁泪流满面,无以自处。今日仰望过往名宿,念先生心中信悫、笔下t·画卷”,竞让日日徘徊在校园的智钝后学,常常想起向秀《思旧赋》中缅怀嵇康的句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我想,与前人对话,思旧省新,感召来者,乃是作新先生与副主编施海涛、雷文彬二子钩沉史事的本意。因之,我还想折张衡的《思玄赋》一枝,记下这段佳话:“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先哲之美德如甘露,饮之如沾染万斛春情,然则我却不知梦适何方,岁次何年?夫复何言也。

后记

太华山麓,滇池湖畔,左倚金马、右秉碧鸡,有东陆名园,是为今之云大。

东陆园春拥青丹豁朗,夏雍繁卉吐艳,秋展银杏飘金,冬绽茶花腊(萼)梅;园南翠堤人鸥嬉戏,滇池荪滨纸鹞高翔;灿烂晖光,四时煦然。

举目泛眼,葱郁曲径,茂林修竹,绿荫盘绕,晶莹绮丽美不胜收。翘楚东陆园,毓秀钟灵,人文荟萃,自然洁美,天均。远源;览文化承传,溯明清贡院,释民国书柬。漫步东陆园,五百年科举“求贤、取士”,余韵尚健;九十载大学沧桑,风烟绕梁。抚今追昔,循忆悠远,慨触良夥焉。

【s天均:庄子语,有‘‘生态平衡’’之意。】

眸觅当年,大学初创,萁赓、雨苍诸君,胸怀宏志,竖基边垣,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帷幄运筹,励精图治,维艰创业,不辱使命。大学既设,任重道远,虽一路辛艰,弦歌之声不缀,文铮远辐不可一世。迪之先生恭敬桑梓,下乔木人幽谷,执掌云大,谋西南文化教育中兴。蒙龙志舟君鼎力支助,举熊庆来公礼遇贤能,延揽名师,锐意进取,苦心孤诣,福音远应;荟云南大学寓西南边陲苍然秀出,并列西南联大邦国同振,学术共兴。熠显“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东陆博大精神。读史明志,修身正德。缅怀前贤,炳召来叶;薪火传承,一以贯之;青春劲

名卷清殊 渊源江涵 人文荟萃

圣水雪山  神韵彩云  景观翘楚

太华云岭 滇海莹晶 腾蛟起凤

化雨春风  陶冶德性  不负须眉

几经磨砺  几度辉煦 瑰宝奇葩

奋近史诗 智慧恢弘  时代使命

大道如砥 行者无疆  “天均”谐关

东陆园人文、景观、掌故,乃至诗语楹联,世纪交流记事等等,历史源出,社会涟漪,时空穿越,辐深荫远,录之其全且邃;若能以之为考据必究之典,乃为编篆之的焉。

云南四名碑,除两爨(大爨碑“爨龙颜碑”和小爨碑“爨宝子碑”)外,尚有云南陆良、昭通发现的“祥光残石”(或称“残石碑”)和“孟孝琚碑”[据考证,年代应为东汉永寿二年丙申(公元156年)或建安二十一年丙申(公元216年);孟碑亦汉隶之健者,笔势似圆实方,与“爨龙颜碑”形息相通],滇省内外,文人名士如胡国祯、赵藩、袁嘉谷、袁丕右、方树梅、由云龙、李根源、梁启超(新会)、陈伯陶(东莞)、吴士鉴(钱塘)等等(未及细载),均先后以跋文形式劲挺孟碑。“祥光残石”,其笔法与“爨宝子碑”类同。袁嘉谷于《滇绎》著卷中亦为之析像浓墨,引征凝重,赞许有嘉。抗战期间,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施蛰存先生(1905一-2003)曾有诗赞云南四碑日:

索米滇南怨索居 搜罗碑版寓心初

龙颜宝子祥光灿  不敌昭通孟孝琚  喜盈盈东陆园空间与时间之随忆延伸韵迹,已俨然灌注全书;随举其一,必涌动其二、其三、其四……不一而足。其如景观之延续者:昆明北郊龙泉观(黑龙潭)是滇省道教祖庭之一,有“紫极玄都”之称,这里翠林修竹,绿荫蔽日,林中潭水常年突涌,旱年不涸;龙泉、龙潭乃以之得名,。为昆明一大名胜。云南状元、东陆园著名国学教授袁嘉谷早年对黑龙潭亦有赞美诗句如: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再有花香引人,墨香称胜,文碑林立,位于昆明城东瑞应山麓金汁河畔的幽静佛教名刹昙华寺;袁嘉谷亦曾以景寄情,抒发人生感悟而撰写楹联云:

三竺我归来,片石犹留山外寺;

六尘人悟否,夕阳空映水中花。

历史的记录,每年10月份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时间。值得重新回眸的是,始于19世纪末期的诺贝尔奖金高达100万美元,那在当时确属一份巨款矣。诺贝尔基金会在1890年成立后的50多年间,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和投资限制的影响,基金流失近三分之二;但是,由于基金会理财有方,1953年获准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经营后,不但把过去的亏损赚回,还增加了70%的盈余。从此,基金会财力雄厚,诺奖能跟随水涨船高;不过,该基金会却仍然担心财大气粗的美国或其他国家可能以更高的奖额设立新奖,以取代诺贝尔奖的地位。

海晏河清,素舫轻泛,驰焱远洋。东陆园曾经两度独衔诺奖题名之春晖已交臂过往。盛世当今,朝霞满园更著,希望之星升起,愿来兹勇往直前,奋力攀登,挺高标之颐巅焉。

2013年是东陆园九十华诞年,原外语系谢百魁老师撰《云大好》之襦联有云:

五洲东陆优秀学府中华榜上名字超前,无愧;

九郡西陲辉煌黉宫大英书中序数领先,有理。

云大艺术设计学院和家胜老师献给云南大学九十周年校庆的祝文《这里的四季可收割郁郁葱葱》有谓:

这里盛产阳光、这里盛产思想、这里盛产青春、这里盛产活力、这里盛产良心、这里盛产责任、这里盛产力量、这里盛产希望;这里的灵魂没有黑夜,这里的四季可收割郁郁葱葱。

明代著名文学家、才子、正德六年状元杨慎(杨升安) (1488一1559)谪居滇省有年,曾自喻为“金马老人”;浓墨重彩,妙笔生花,精叙绮丽自然风光,畅述人文地理锦霞。其所撰名篇《滇海曲十二首》中有赞:

蓣香波暖泛云津 渔辛世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断四时春

四句诗提及,昆明得胜桥远在明代即可目睹“云滓桥畔船货云集”盛况,那热气腾腾的码头,连河水都变暖了;碧绿的水草散发着馨香,倾听那歌声伴随着桨声,好一派诗情画意,好一派春光明媚;连接北国那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景象,昆明仍然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杨状元所觅见者,昆明四季如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一1641)曾赞扬昆明:“遥顾四围山色,掩映重波间,青蒲偃水,高柳潆堤,天然绝胜。”一首朴素民谣对昆明的赞美:“金马山上开茶花,碧鸡关下看彩霞;百花装点昆明城,云霞映红百姓家。”清代文人朱筱园更有诗联“七月西风翠湖上,藕花常伴稻花香”赞美那个时代翠湖的湖滨湿地,水润土肥,农人可寓此种稻栽莲,茭瓜、菱角、蔬菜,年年无偿收获,逸乐融融耶。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昆明科举进士王思训在其诗著《野园歌》中亦有“浮云渺忽春城隈”的隽句,点明昆明乃“春城”。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著名电影演员契尔可夫曾经赞美:“昆明永远是春天”。文学家、诗人、前云大校长李广田在其咏圆通山樱花的散文《花潮》中亦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的诗句。云大中文系张文勋老师吟“昆明历史文化名城”有云:

滇池区域古文明  南诏拓东鄯阐城

金马碧鸡今犹在  五洲四海早扬名

今朝新秀王丽君于2013年10月15日《云南大学报》第4版(花潮版)著文《此心安处是吾乡》中写道:

“每一年的阳春三月,昆明就是花的海洋。春城无处不飞花,绝不是虚言。”“你看,平常人家的窗台上、院门边、小巷里,花团锦簇,芳香袭人;引得蝶舞翩翩,鸟鸣声声。大街上,一抬眼便看得到嫣然欲笑的樱花,沉甸甸地缀满了花枝:猛低眉更能觅见那红艳绮丽的杜鹃,一片一片地盛放在道路的两旁;公园的花圃里,不乏飘逸绰约的君子兰和雅洁淡定的玉兰花。”“还有蓓蕾繁茂的垂丝海棠,银杏、枫树、侧柏涟漪:予人怡趣,濡染喜悦。”李广田曾在《花潮》里这样写海棠:

“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既望不见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

万花丛中,昆明人最爱的,还是树头万朵齐吞火的山茶。作为市花的山茶,在昆明安家已近千年,有200多个品种。每年二月的“茶花节”是昆明人的一大盛事。中国近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著名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作者杨朔(1913—1968)在其《茶花赋》中写道: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王丽君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又说:

“……你可以依稀看到市中心的甬道街,明朝朱元璋的义子、黔国公沐英曾在此掌管云南政务;清代禁烟大臣林则徐来昆主持乡试时,曾在此日理万机。1912年,那个谱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聂耳在此出生。看城中五华山,你会感慨永历帝的皇宫如何成为吴三桂的平西王府。凝眸行逢柳色烟深处,坐看桃花水涨时的莲花池,就看得到专为陈圆圆修建的‘安阜园’别墅;只是那眉目如画、清丽难言的女子,早已化作莲花池上的一缕青烟了。再看翠湖西路22号的云南讲武堂,多少优秀的军事帅才曾经从这里走出来。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予万里高空俯瞰人世,它们发现了昆明是隆冬最温暖的天堂;在翠湖湖面游弋、依偎、嬉戏,与人谐和游艺,才是最惬意的乐逸。”

于是,四季如春,靓名频载,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之第一学府,春意融融,东来紫气豁沾濡染,旅游观光人士络绎接踵,纷至沓来。晶莹东陆园,海棠圃艳装挺尖,银杏道魅力拔冠;肃穆贡院坡,掌故隽永,景观绝玄;毓秀至公堂,雄伟会泽院。正是:

文运天开 风虎云龙际会

贤关地启  碧鸡金马光辉

续史归真,挺津全典;熠熠随忆,华而有实;积之精粹,卷乃同成。撮葩瑰之一二,为之跋。  ’

【鸣谢:云南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张俊、张立、杨晓云老师对本书的撰写、付梓和其他相关庶务曾给予大力支助;云大校党委办郑茗戈老师暨云南大学出版社周永坤、陈曦、李孟坷、周舟等同志予以策筹、关注,付出辛劳,一并致谢。】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陆园随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作新
绘者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222033
开本 16开
页数 4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9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26
CIP核字 2014288307
中图分类号 G649.287.41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1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