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互联网+(小米的局)
内容
编辑推荐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小米在”互联网+”方面做的比较突出。

王伟编著的《互联网+:小米的局》以小米公司为案例,讲述”互联网+”时代的运营模式。并且通过小米,介绍了互联网的创新手段、营销模式与推广方法。

内容推荐

小米是怎么做大的:就是“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小米科技是什么?

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小米科技最成功的商业模式是: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小米公司是中国做互联网+模式最早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王伟编著的《互联网+:小米的局》以小米为典型案例,讲述传统企业如何做强做大。小米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案例,实现了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改变,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

目录

第一章 小米是怎么做大的:就是“互联网+”

 1.互联网时代与“互联网+”

 2.小米——“互联网+”模式的结晶

 3.“互联网+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互联网”

 4.找到自己的“互联网+”

第二章 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1.少即是多:专注引来更多用户关注

 2.饥饿营销:让得到的人如获至宝

 3.个性化与私人化定制

 4.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5.速度与激情:超越对手,你就是赢家

 6.快速反应,不给对手思考的时间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是如何做“互联网+”的?

 1.成功的前提,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2.真心真意与用户交朋友

 3.品质服务:互联网的本质是留住用户

 4.重要经验:互联网+人才资源

第四章 小米的思路: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

 1.对话“互联网+”,布局移动入口

 2.新生态:揭秘小米智能硬件布局

 3.移动互联网时代,优势与劣势等长

 4.“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需要实现万物互联

第五章  口碑营销:口碑的真谛是超越用户的期望值

 1.小米的九大口碑营销诀窍

 2.口碑传播: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3.打破常规:让用户尖叫

 4.让每一个接触过的人都成为推销员

第六章 生态链增值:揭秘小米生态链的野心

 1.构建生态链,“互联网+”之王道

 2.社会化商业时代,开放做强生态链

 3.生态链思维,合作比控制更重要

 4.注重内容合作,树立核心价值观

第七章 跨界融合: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崭新的形式

 1.跨界颠覆,锁住消费者

 2.跨界:掀起移动互联网发展新趋势

 3.跨界:打破边界,突破思维束缚

 4.“互联网+”助推产业跨界融合

第八章 雷军的野心:小米野蛮生长的内幕

 1.雷军:40岁学会站在风口上

 2.“小米式疯长”的三要素

 3.雷军的互联网企业战略

 4.核心团队是“轻模式”的基础

 5.小米的理想:迈向国际市场

第九章 粉丝经济:小米“一炮而红”背后的玄机

 1.我为发烧友,发烧友为我

 2.小米的自媒体营销奥妙

 3.邀请用户参与产品设计

 4.给“米粉”定制一个“雷布斯”

 5.米兔:潜移默化的品牌植入

 6.小米的“爆品”策略

试读章节

6.快速反应,不给对手思考的时间

互联网时代,企业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甚至是忠诚。企业反应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选择。比如,起点中文网的优秀笔名,先注册的那个用户必然可以如愿以偿,落后者自然就得使用其它的笔名。一款好产品同样如此,先上市的企业必然更容易赢得先机,而落后的企业,如果想要赶超前者,就要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努力。

如今,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时间就等同于企业的生命,谁更快,谁效率更高,谁就能“活”得更长久。即使两家企业的实力不相上下,但获得最后胜利的往往都是反应速度更快一步的企业。谁可以对用户需求迅速做出反应,谁就可以领先一步,正所谓,一步快步步快,只有占领了先机,才有可能一路领先。

例如,海底捞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就十分迅速有效。有一次,一位男士带着一位女士来海底捞吃饭,服务员通过观察发现,男士在拼命追求女士。在用餐过程中,女士感觉天气太热,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一根雪糕多好啊”,而当时海底捞并没有雪糕。而这名服务员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里的情况,领导当即让服务员去外面的超市买回了雪糕。用餐的女士在享受到这种服务后,大感惊讶,同时对男士的好感大增。因为女士认为对方既然带她来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的地方吃饭,必然是个有品位的人。后来,他们二人顺利结婚,当时还给海底捞送来了喜糖,表示感激之情。

顾客只是随口说出的话,海底捞的员工却做出了如此迅速的反应,并将情况迅速反映给自己的领导,而领导则立即做出了满足顾客需求的决定,让员工不辞劳苦和不计成本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虽然这种事情并不多见,但海底捞对顾客的某些隐性需求的反应态度和速度无疑为其赢得了顾客的好感与信任。

因此,我们不必纠结海底捞捞的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可以为顾客提供火锅,还可以满足顾客的某些隐性需求。这就为海底捞赢得了超强竞争力和不被超越的口碑。全球知名信息服务商IBM,就曾因为反应迟缓而失去了很多次机会,致使其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但后来在采用“对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策略之后,这个“蓝色巨人”很快便走出了泥潭,重新回归到巅峰状态。

可见,快速地对用户和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多么的重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中的小米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便接连推出了小米、小米1S、小米2、小米2s、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等等。小米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小米公司的成长速度,让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望尘莫及。小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小米为什么可以得到“米粉”们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呢?  其实,就是因为小米可以对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进行产品的“敏捷开发”,使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快速迭代,才受到了用户的一致追捧。雷军相信“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很明显,小米就一直在坚持着这一准则。

以前,市场上的主流手机生产商,在推出很多手机之后,手机的性能和系统就变得固化了,就算出现某种问题,往往都是在下一次版本更新时,才进行相应地调整。但是,苹果和谷歌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做出了较大突破,将操作系统的更新时间提前了不少。安卓系统改为每半年进行一次系统升级,而iOS操作系统则是一年升级一次。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升级速度显然满足不了用户和市场需求,因此再次进行提速。小米公司所推出的操作系统——MIUI就实现了每周升级一次。通常来说,手机系统一般都是手机公司进行主观性的升级,属于“闭门造车”,而小米却并不这么做,它直接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改进和升级。

小米的这种快速升级,主要是依据论坛上“米粉”对小米手机的反馈隋况,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产品的稳定升级。其实,小米研发团队关注的不仅仅是论坛,他们还关注微信、微博等平台手机用户的反馈意见,并积极采纳用户建议,进行产品升级,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未来,小米手机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系统体,这就表明小米在应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方面,将进一步提升。毫无疑问,这种服务方式,可以为“米粉”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满足他们的更多需求。

小米对用户和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让手机同行都自叹不服,而且很多企业纷纷学习小米模式,企图从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敏捷开发中获益。当然,并不是说这种反应速度就是因为“敏捷开发”而实现的,简单来说,这就是企业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是根据用户需求做出的快速行动。因此,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用户,就要保持较快的反应能力,而只有给予了用户极致的体验,才能得到用户的支持。

P47-49

序言

2015年的两会让“互联网+”一词迅速走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基本格局下,“互联网+”中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项目,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IBH公司智慧城市项目主管迈克尔·迪克森说:“互联网是前提条件,就像公路是公共交通的中心一样,互联网和水资源、天然气和电一样,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改变了商业运转的方式。”

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是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毫无疑问,所有的行业最终都将“互联网化”。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企业,都必须遵循互联网社会的逻辑做事。只有认清互联网时代的形势,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生存方式。成立仅仅五周年的小米公司,堪称互联网时代的一匹黑马。它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创新与颠覆,集中体现了这个大转型时代的特色。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原本是一家开发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它以“为发烧而生”的口号研制出如今如雷贯耳的小米手机。

2011年12月18日,小米1手机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正式预售。仅在短短5分钟内,30万台手机就一抢而空。在随后的几年中,小米公司都是业绩最辉煌的企业之一——其旗下很多产品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小米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创下了1660万部手机的销售量,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78.6%。小米在国内成为仅次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在国际上,小米公司位列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前面四家分别为三星、苹果、联想、华为等实力派强企。

“小米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奇迹,今后将在互联网经济史上留下创造性的一页。这家创业公司刚诞生时,舆论并没有预料到它会在两年后不断飞跃。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小米的未来充满了阻碍与危机,但小米还是在质疑声中保持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尽管小米在2014年的印度市场遭遇了知识产权官司,但痛定思痛的小米重振旗鼓,又向着印度等国际市场大踏步前行。

然而,在“互联网+”这个风口下,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像小米这样从中受益。受互联网浪潮影响最大的传统行业,几乎都面临被颠覆的严峻考验。不变则亡,但变未必能强。许多企业仅仅将“互联网+”片面地理解为电子商务,以为添购了互联网硬件设备,在互联网平台上开网店,就能与时俱进。殊不知,“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运营流程与调整整个价值链,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打通所有经脉。这要求传统企业必须舍弃以传统行业为本位的思维,站在互联网整合传统行业的高度看问题。若是只将互联网工具当作企业耳目的延伸,而继续采用传统思维方式运营,企业还是会止步不前,这与“互联网+”的内在要求相去甚远。

为避免进入本末倒置的误区,传统企业应该向小米学习,运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捕捉未知的战略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淘汰了许多行将就木的传统行业,也颠覆了很多产业的传统运作模式,甚至连曾经在信息革命中如鱼得水的全球500强跨国集团,也可能因为错过战略机遇,被不知从哪里杀出的黑马给打败。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让未来充满了莫测的变数。高科技企业虽有先发优势,但也难免遇上像小米这样后来居上的“奇兵”。起步较晚的传统企业虽然有太多不足,但也可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突破长期困扰自身发展的阻碍。总之,谁都有机会在“互联网+”这个机遇下获得成就。当然,前提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互联网+”模式。

如今天下万物互联,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被连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对象,可以是互联网行业中衍生自身的新事物,也可以是传统的线下实体企业。从本质上说,互联网是改变人类生活与优化企业运营的主要动力。它让社会与企业从旧形态转化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形态,而小米的成长之路,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缩影。

小米公司以智能手机发家,但它并不是按照传统手机商的办法来做事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黑马,小米堪称“互联网+”模式的典型。小米创始人兼总裁雷军一直对社会各界宣扬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他把互联网思维归纳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其实,这远远不足以概括小米“帝国”的发展之路,也不足以穷尽“互联网+”的奥秘。

小米将用户体验视为企业的生命,以不惜代价做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为目标。它专注于开发拳头产品,寻找全球最优秀的代工厂与供应商合作。一方面积极听取广大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另一方面极力将硬件零售价格压低到接近成本价。再加上网上直销的销售模式,小米节省了不少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粉丝经济的效用,小米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小米真心真意地与用户做朋友,为“朋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此,小米建立了业内规模最大的服务团队,并在多个城市设立了“小米之家”服务中心。通过多方努力,小米把用户转化为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粉丝团——“米粉”。在长期而深入的互动中,广大粉丝积极帮小米改善产品设计,宣传企业的口碑。可以说,这是小米能够实现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联网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也预料不到明天会出现什么新的颠覆性创新。所以,小米把快速迭代也视为“互联网+”的一个法宝。

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争取比对手快一步抓住市场新机遇。尽管做不到次次命中,招招料敌先机,但小米依然在一步步迅速壮大。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颇具“互联网+”特色的运营方式。

小米舍弃了传统手机商与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种十分扁平的组织结构,从而大大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小米将权力交给各个项目团队前,花费大量时间在全球寻找高端人才。一旦发现了优秀人才,就会用高标准的待遇和十足的诚意来打动对方。正因为团队负责人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小米才能放心将权力下放给各个项目团队,让所有员工都以创业之心来奋斗。

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小米和BAT三巨头、乐视等竞争者一样,开始建设自己的生态链。

跨界整合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两个毫不相干的行业,也可能在一日之内被纳入同一个品牌旗下。随着跨界整合的不断加深,有远见的企业都致力于打造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商业生态链。这是各大企业角逐的焦点。可以说,谁能打造出更完善的生态链,谁就有望构建一个覆盖全领域、全纵深的生产服务体系,在未来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如今小米已经隐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帝国,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在这短短五年中,小米从无到有,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认识。由此可见,这匹“互联网+”的黑马,对于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借鉴对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互联网+(小米的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9023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5138054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