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楼碧瓦(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精)/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晋文、陆帅、王元、王道鹏所著的《朱楼碧瓦(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希望通过20万字的内容,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现长江流域的客栈、青楼的源起、发展及现状,供广大读者参阅。

本书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对于史实的描述、分析,既力求生动活泼,将少数材料以白话文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兴趣;也注重语言精简,做到“事增而文省”。此外,对于有关客栈、青楼的一些成说,本书也选择引用了一些。尤其对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也尽可能作了辨析。

内容推荐

晋文、陆帅、王元、王道鹏所著的《朱楼碧瓦(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在结构的编排上,以时间为纲——自上古至今,大致划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民国至今;以地理为目——以长江下游、中游、上游为三大区域,下游以南京、上海为中心,并结合昆明、宜昌、襄阳、长沙、扬州、杭州等诸多城市(时代不同,城市名称也有所变化);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上游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各小节则根据论述需要,具体加以变化。

在材料的选择上,古代部分,本书以各断代正史为主,以一般史书、笔记小说、诗词歌谣和考古资料为补充;近代部分,本书则以档案、回忆录以及《文史资料选辑》等资料为重点。对于各种材料,本书在力求搜集完备的同时,重视考证与辨析,争取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节 客栈的起源

一 客栈的发端

二 早期客栈概貌

 第二节 官营客栈

一 先秦时期的驿站与馆

二 秦汉时期的邸、亭、传舍

 第三节 私营客栈

一先秦时期的逆旅

二 秦汉时期的私馆、逆旅、客庐

第二章 “驰骋北场,旅食南馆”——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官营客栈

一 “南馆”、“北馆”、“四夷馆”

二 扬州、荆州、益州——政区沿革与驿站

 第二节 私营客栈

一 “近畿辐辏,客舍亦稠”——逆旅的兴盛

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邸店的出现

三 “久昧昏垫苦,旅馆眺郊岐”——贵族馆舍

四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

——寺院旅馆

五 “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另类客栈

第三章 “四方来客,八面来风”——隋唐时期

 第一节 官营客栈

一 礼宾院与四方馆

二 淮南道、山南道、剑南道

——政区沿革与驿站

 第二节 私营客栈

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扬州府一带的客栈

二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襄阳府一带的客栈

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府一带的客栈

 第三节 吐蕃、南诏境内的客栈

一 吐蕃、南诏政权的建立

二 吐蕃的驿站与驿馆

三 南诏的驿站与驿馆

第四章 “舟楫越津,繁华故地”——宋元时期

 第一节 官营客栈

一宋元时期的“馆驿”

二两浙路、荆湖路、成都府路

——政区沿革与驿站

 第二节 私营客栈

一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安府一带的客栈

二 “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鄂州、潭州一带的客栈

三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蜀中一带的客栈

 第三节 吐蕃、大理境内的客栈

一 吐蕃、大理政权的馆驿

二 吐蕃的驿站与驿馆

三 大理的驿站与驿馆

第五章 “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明清时期

 第一节 官营客栈

一 “会同馆”与“四夷馆”

二 江浙、两湖、四川、西藏行省

——政区沿革与驿站

 第二节 私营客栈

一 “秦淮金粉”——江宁府一带的客栈

二 “江都风情”——武昌府一带的客栈

三 “蜀中江南”——成都府一带的客栈

第六章 “古国新生,继往开来”——民国以来

 第一节 高度发达的酒店旅馆

一 “虎踞龙盘”——民国旧都的南京

二 “东方巴黎”——灯红酒绿的上海

三 “江汉之城”——四方来客的武汉

四 “天府之国”——繁华绮丽的成都

 第二节 五彩缤纷的兄弟民族客栈

一 藏族客栈

二 彝族客栈

三 其他兄弟民族客栈

第七章 “恒舞于宮,是谓巫风”——先秦时期

 第一节 青楼的由来

一 青楼含义的演变

二 娼妓的出现

 第二节 巫娼与女乐

一 巫娼

二 女乐

 第三节 官妓与军妓

一 官妓、军妓的发源

二 官妓、军妓的服务对象

 第四节 私娼的产生

第八章 “倡讴伎乐,列乎深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女乐、家妓的盛行工

一 秦汉时期

二 三国两晋时期

三南朝时期

四 女乐、家妓的命运

 第二节 营妓、军市的发展

一 秦汉三国时期

二 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节 私娼、游娼的兴起

第九章 “腰缠万贯,骑鹤江南”

——唐宋时期

 第一节 唐宋时期的公妓与家妓

一 唐朝的公妓与家妓

二 宋代的公妓与家妓

 第二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青楼

——扬州与临安

一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时扬州的青楼

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时临安的青楼

 第三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青楼

——襄阳与潭州

一 “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

——唐时襄阳的青楼

二 “愿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

——宋时潭州的青楼

 第四节 长江上游地区的青楼——成都与大理

一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唐宋时期成都的青楼

二 “笛工歌女皆垂白。壶卢声韵寄情言”

——唐宋时期大理的青楼

第十章 “白舫红帘,一掷千金”——明清时期

 第一节 明清的宫妓与官妓

一 明代的宫妓

二 明代的官妓

三 清代的官妓及其取消

 第二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青楼——金陵与广陵

一 “何处春光景倍佳,烟花十里旧秦淮”

——明清南京的青楼

二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明清扬州的青楼

 第三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青楼——汉口与长沙

一 “明镫夜聚三江舸,酒旆春摇两岸楼”

——明清汉口的青楼

二 “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

——明清长沙的青楼

 第四节 长江上游地区的青楼——成都与昆明

一 “纤歌细舞交欢从,翠挡玉佩花茏葱”

——明清成都的青楼

二 “可怜歌舞旧城阙,又是昆明几劫灰”

——明清昆明的青楼

第十一章 “恶之花朵,回光返照”

——民国时期

 第一节 长江下游地区的青楼——上海与南京

一 “东方巴黎,十里洋场”

——上海的青楼

二“香艳的秦淮河”

——南京的青楼

 第二节 长江中游地区的代表——武汉三镇

一 “九省通衢,人来人往”

——汉口的青楼

二 “新生活运动”的一景

——汉口的娼政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的青楼

——成都、重庆与昆明

一 “天府之国”——成都的青楼

二 “战时陪都”——重庆的青楼

三 “西南春城”——昆明的青楼

 第四节 青楼与革命党人的活动

一 绝佳的掩护

二 青楼中的“巾帼英雄”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于时处处,于时庐旅”——先秦秦汉时期

红尘漫漫,羌笛悠悠,来来往往的旅人,奔忙于古今的大道上,息宿在朝来暮往的客栈中。客栈,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源起和发展服务于大众,并在自身衍变的同时,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变迁。

先秦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初创期,许多文物制度都自此创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旅行者出行所必不可少的客栈也于此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客栈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客栈逐渐摆脱了其原始阶段只供遮风挡雨的粗糙形态。大致在殷商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客栈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商代的客栈已有官营、私营之别。官营客栈主要为“驿站”和“馆”,私营客栈为“逆旅”。春秋时“驿站”产生新的形式——“遽”和“邮”,“馆”则演变为接待往来使客和蓄养谋士的场所。“逆旅”作为早期重要的民间客栈,在战国时达到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秦王朝建立。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客栈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自此开始。建于首都的邸、设于驿站的传舍及置在乡下的亭,成为这一时期官营客栈的主要形式。

王莽代汉后,由于新制的严苛和天灾的盛行,赤眉、绿林揭竿起义,推翻了王莽新朝,光武帝刘秀趁机一扫局势,并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创建了东汉王朝。此后,汉政府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恢复国力,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私营客栈——“私馆”、“逆旅”、“客庐”等也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一节客栈的起源

客栈,作为接待行旅往来之人的场所,最早发端于原始社会。早期的客栈由于只是为乡社成员往来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暂时性场所,因而形态较为简单,所谓“采椽不断,茅茨不翦”①,即是对当时客栈概貌的真实写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所带来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交换逐渐从社会生产中脱离,并形成一种专门的行业——商业,作为经营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商人也由此出现。此后,频繁的商旅远足使得途中的食宿需求日益明显,一些看到商机的人就开始在道路旁建立房屋,以食宿服务来换取其他的交换产品。久而久之,为旅行者提供饮食止宿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性的服务产品,客栈由此诞生。

一客栈的发端

客栈,即旅馆、旅店,是为出行的客旅行人提供住宿与饮食的场所。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客栈既包括民间为盈利而开设的向旅客提供食宿服务的“逆旅”、“客庐”,也包括国家为完成一定的外交事务和统治需要而设置的“驿传”、“馆”、“邸”等。

客栈的产生,源自人类出行的需要。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出现为获取生存物质而进行长距离的采集及游猎活动。这种远距离的行动使得人们有时必须长时间地离开日常生活环境,住宿和饮食需求遂逐渐显露倪端。由于此时还没有出现社会大分工,客栈还没有产生的条件,因而推测异地的“氏族”、“乡社”,应是满足原始远足者食宿需求的场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致在原始社会后期,畜牧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拉开帷幕。自此之后,人们开始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须的产品,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这个时期人们定期交换劳动剩余产品的地方称之为“市”,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士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社会经济获得了第一次飞跃。

稍后所进行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得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不但提高了人的劳动力价值,而且逐渐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社会经济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到了夏商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的交换活动也逐渐由邻近地区向更远的地区扩展。这时已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于是,作为商品生产交换之间的中间人——商人遂应运而出。商品交换也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行业,成为社会上普遍的经济现象。所谓“商人重贾”,就是当时商品经济的真切写照。P1-3

序言

客栈,即旅馆或宾馆。根据唯物史观,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衣食住行等。而伴随着“行”的展开,为旅途奔波的人们提供“食”与“住”的客栈便出现了。中华文明灿烂绚丽,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客栈形式:有官营的传舍、邸舍、国宾馆、贵宾馆,有私营的逆旅、客栈、旅店,有供清修的寺院旅馆,有供游玩的贵族别馆。中华民族包容开放,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客栈风格。除了汉族客栈,藏族、彝族、土家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客栈都各具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客栈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融合的发展史。

在古人看来,客栈并不仅仅是提供食宿的场所,还是各种奇闻异事、神仙怪谈的发生地。陈霸先遇高人指点,二陆与王弼清谈,黄粱一梦,狐仙传说……古人为我们今天留下不计其数的故事。有人曾解释说,古代逆旅多奇事,是因为客人旅途劳累,容易产生幻觉。这个说法多少有些“不解风情”了。远离家乡,鞍马驰骋,相识五湖四海的朋友,欣赏难得一遇的风景,如此条件,若是没有故事,那才真是可惜!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古代欧洲的旅馆也都是这样——小酒馆、小旅店是小道消息的集散地,是吟游诗人的收容所,是结识游侠、术士、占星家的不二之选,是各种传奇的起始之处。古今中外,客栈总是一个给人以无限遐想的地方。

青楼,也是向客人提供“服务”的场所。不过,与客栈提供食宿服务不同,青楼提供的是色情服务。“食色,性也。”有欲望,就会有交易。青楼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的稳定、商业的繁荣。就中国古代而言,唐宋以来,城市与市民阶级的出现为青楼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明清时,青楼甚至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如今,在某些性服务合法化的国家,林林总总的“青楼”仍然存在。

在道德家的眼中,青楼终归是不太好的地方,而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却又不断地赋予青楼以唯美、伤感的意蕴。如果说,古人把客栈当作人生旅程中的一次节点、一个小结,思考着“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样的哲学命题,那么青楼就是他们的避难所,是他们得以摆脱俗世、恣意放达的地方。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是为了“赢得青楼薄幸名”;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宝箱的故事,世人早已耳熟能详。李娃、薛涛、董小宛、柳如是,一个个绝代佳人的身后,又何尝没有悲欢离合、曲折离奇的故事?

长江,是中国两大母亲河之一。三代以前,她就孕育了灿若星辰的文明——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三星堆文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表明,长江沿岸文明的发达程度并不逊于黄河流域。东周秦汉时期,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楚文化,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楚辞、楚音,是古典文化的瑰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面对秦二世的暴政,是楚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并号为“张楚”。“楚汉争霸”的主角——项羽、刘邦也都是楚人。更有研究表明,汉代制度有不少都来源于楚国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是长江天堑挡住了胡人的铮铮铁骑,保障了东晋南朝国防,更保护了华夏文明的火种。由此,江左也被视为“礼乐正朔所在”,是所有士大夫都向往的文明之邦。隋唐以降,伴随着唐宋变革,经济中心南移,长江流域进一步发展。“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幸事;“扬一益二”,说明了沿岸城市的富庶。中晚唐以后,长江流域的税赋更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苏湖熟,天下足”讲的是农业的高产。商业都市众多,市民阶层兴盛,使得大江沿岸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明清乃至于民国,长江流域稳稳地确定了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则意味着商品经济的发达。江浙还盛产士子,两湖“开风气之先”,数百年来,长江流域是最集读书人灵气的地方。沿线的客栈与青楼也特别繁富:各种老字号、同乡馆、南京的中央饭店、武汉的江汉饭店,给人以宾至如归之感;秦淮两岸、江汉南北、成都市中,貌美如花的歌妓,奢华丰盛的夜宴,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如此说来,客栈与青楼都是值得一写的,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便更是如此。而《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编纂委员会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本书作为丛书中的一种,希望通过这短短的20多万字的内容,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现长江流域的客栈、青楼的源起、发展及现状,供广大读者参阅。

在结构的编排上,本书以时间为纲——自上古至今,大致划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民国至今;以地理为目——以长江下游、中游、上游为三大区域,下游以南京、上海为中心,并结合昆明、宜昌、襄阳、长沙、扬州、杭州等诸多城市(时代不同,城市名称也有所变化);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上游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各小节则根据论述需要,具体加以变化。

在材料的选择上,古代部分,本书以各断代正史为主,以一般史书、笔记小说、诗词歌谣和考古资料为补充;近代部分,本书则以档案、回忆录以及《文史资料选辑》等资料为重点。对于各种材料,本书在力求搜集完备的同时,重视考证与辨析,争取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对于史实的描述、分析,既力求生动活泼,将少数材料以白话文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兴趣;也注重语言精简,做到“事增而文省”。此外,对于有关客栈、青楼的一些成说,本书也选择引用了一些。尤其对一些值得商榷的说法,也尽可能作了辨析。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述史实均有来源,但由于丛书编写要求,其中有些史料(包括图片)和专家学者的宏论并未都注明出处,谨请读者和有关作者原谅!

晋文

2012年9月3日

后记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是一套全面介绍长江文化的系列读本。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举长江航运之力,集社会各界之智,担纲编撰本套丛书,全力以赴、又好又快完成了这一精品之作。三年磨一剑、易稿十多遍,旨在打造赏心悦目、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爱不释手的读者体验。本丛书时间跨度五千年,地域涵盖全流域,力求以人文历史的宏大视角,生动精炼的史话语言,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全方位展示多彩的长江文化,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长江印象。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二)》是讫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流域文化丛书,堪称自然长江与人文长江水乳交融之作。在本丛书正式出版之际,我们对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对长江文化的关爱和厚望,表示深切怀念和衷心感谢;对李学勤、汤一介、杨叔子、乐黛云、程裕祯、解波等专家学者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对刘玉堂、李强、熊学斌、李伟红、周祥恕、曹成、孙新华、马之林、施华、张正柱、刘锋、周家华、别道玉、赵冕、钟小珍、肖德才、萧洪恩、李励生、孙君恒、武乾、王玉德、何晓明、郭康松、席龙飞、胡利民、田友国、彭东方等同志付出的心血、提供的帮助,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长江文化博大精深,限于认识和水平,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黄强唐 冠军

2013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楼碧瓦(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精)/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晋文//陆帅//王元//王道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17397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2013018603
中图分类号 F719.2-09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7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