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人间(高尔基自传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阿廖沙11岁,他的母亲去世,外祖父破产,他走上社会,开始独立谋生。做学徒,当杂工,寄人篱下,受人欺辱,饱尝了人间的痛苦。但后来他遇到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他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准备到喀山去,并满怀希望进入大学。

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在人间》再现了底层社会的种种现实,民众的辛酸痛苦;描绘了作者抗争的灵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情节生动,细节真实,任务形象饱满。

内容推荐

《在人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二部,描写了阿廖沙(即高尔基)11岁至16岁时的生活经历,即1879-1885年的生活断面。1879年,阿廖沙才11岁,他的母亲去世了,残忍的外祖父便把幼小的阿廖沙赶出家门,对他说:“列克谢,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谋生去吧……”这以后阿廖沙当过鞋店的学徒,绘图师家的学徒,轮船的洗碗童工,圣像作坊的学徒和建筑工地上的监工等。名义上是学徒,干的都是繁重的杂役活。阿廖沙是个爱劳动的孩子,艰苦的体力劳动他并不害怕,使他感到难受的是主人们对他的凌辱、打骂,对他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和折磨。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从不放弃自己,他却养成了敢于面对一切,正视一切,刚正不阿的美好品格。

目录

译本序

正文

试读章节

我来到人间,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尚鞋店”里做学徒工。

我的老板是一个小胖子,他有一张棕褐色的粗糙的脸,一口绿色的牙齿,一双污浊的水泡眼睛。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对他做了一个鬼脸。

“别做怪相。”他小声而严厉地说。

那双浑浊的眼睛看着我,我感到很难受。我不相信他的眼睛能看见,也许老板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过了,你别做怪相。”他再次小声地说,厚厚的嘴唇几乎没有动一动。

“你别挠手,”他小声地干巴巴地对我说,“你是在城里主街上第一流的店铺里做事,要记住这一点。学徒工就应当像雕像那样站在门口……”

我不知道什么是雕像,而且也没法不挠手,因为我的两只手直到胳膊肘都长满了红斑和疥疮,疥虫咬得我实在难受。

“你在家里是干什么的?”老板看着我的双手问道。

我告诉了他。他摇晃着长满白发的圆脑袋,令人难堪地说:

“捡破烂儿,还不如去要饭,比偷窃还坏。”

我却不无骄傲地说:

“是啊,东西我也偷过。”

这时他把猫爪子似的手搁在柜台上,一双盲人似的眼睛吃惊地盯着我的脸,低声地说:

“什——么?你还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

“得啦,这倒是小事。可是如果你在我这里偷鞋子或钱的话,我就把你送进牢房去,直到你长大成人……”

他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我却吓坏了,从而也更加憎恶他了。

在这个店铺里站柜台的除了老板外,还有我的表兄萨沙。雅科夫和一位大伙计。大伙计脸色红润,是一个狡猾的、纠缠不休的人。萨沙穿一套红黄色的礼服,一件胸衣,系着领带,穿着散腿裤。他很自负,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领我去见老板时,也请萨沙帮帮我,教教我。萨沙神气十足地皱起眉头,警告说:

“那他就得听我的话!”

外祖父用手按着我的头,把我的脖子都压弯了。

“要听他的话,不论按年龄还是按职位他都比你大……”

萨沙则瞪着两只眼睛,训示式地说:

“你可要记住外公的话!”

于是从第一天起,他就极力地摆出其老资格的架势了。

“卡希林,别老瞪着眼珠子。”老板劝导他说。  “我——没有,老板。”萨沙低下头应了一声。但老板还是不依不饶地说:

“别老沉着脸,顾客会以为你是只山羊呢……”

大伙计赔着笑脸,老板难看地撇着嘴,萨沙满脸通红地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听这些话,有许多话我听不懂,有时我觉得这些人好像在说外国话。

有女顾客进来时,老板便从衣兜里抽出一只手来,捋捋小胡子,脸上堆起甜蜜的笑容,可是满脸的皱纹却改变不了他的瞎子似的眼睛。大伙计则挺起身子,两只胳膊肘紧紧地贴着腰部,手掌毕恭毕敬地在空中摊开。萨沙胆怯地眨巴着眼睛,竭力掩盖住他那凸出的眼珠子。我站在门口,悄悄地挠着手,留心观察着他们做买卖的规矩。

大伙计跪在女顾客的面前,奇怪地叉开手指去量女顾客的脚的尺寸。他双手哆嗦着,小心翼翼地触了触女人的脚,好像怕碰坏了她的脚似的,其实这个女人的脚胖得很,就像一只倒放着的短脖颈瓶子。

有一回,一位太太抖动着一只脚,缩着身子喊道:

“哎哟,你弄得我好痒啊……”

“太太,这是我们应有的礼貌……”大伙计急忙而又热情地解释说。

他那谄媚女顾客的样子真是可笑。为了避免笑出声来,我把脸转到玻璃那边去,但我又忍不住想去看他们的买卖。大伙计的接待手法确实逗人发笑,同时我也觉得,我永远不会那么有礼貌地摊开双手,那么灵巧地给别人的脚穿鞋子。

老板常常离开店铺走进柜台后面一个小房间里去,并把萨沙也叫进去,留大伙计一人单独地接待顾客。有一次,他触摸了一下一个棕发女人的脚,然后把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放在嘴上吻了吻。

“哎哟,”那女人惊叹了一声,“你真是个调皮鬼!”

他却鼓起腮帮子吃力地哼了一声:

“唔!”

……

P1-3

序言

伟大的苏联作家高尔基一生著作等身。自传体三部曲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重要的代表作。三部曲中,高尔用其如椽巨笔,以自己早年的苦难历程为背景,绘制了一幅革命前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俄罗斯生活的历史画卷,并通对过窒息一切生机的愚昧、落后、野蛮、自私等小市民恶习的无情揭露和批判,展现出人民中健康力量艰难而缓慢的成长过程。

《在人间》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描写了阿廖沙(高尔基)十一岁至十六岁时的生活经历,即1879—1885年的生活断面。阿廖沙三岁丧父,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1879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时阿廖沙才十一岁。残忍的外祖父便把幼小的阿廖沙赶出家门,对他说:“列克谢,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谋生去吧……”

“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这以后阿廖沙当过鞋店的学徒,绘图师家的学徒,轮船的洗碗童工,圣像作坊的学徒和建筑工地上的监工等。名义上是学徒,其实不管是在哪一家,干的都是繁重的杂役活。在鞋店里,每天早晨,都要“给老板一家人、大伙计和萨沙他们擦鞋,刷衣服,烧茶炊,为所有的炉子准备好木柴,为午饭洗餐具;一到店里便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给买主送货,然后回家送午饭……”在绘图师家的工作更繁重:“我的活很多,要干清洁女工的各种杂活。每周三要擦洗厨房地板,洗刷茶炊;每周六要擦全部房间和两个楼梯的地,要把烧炉子用的木柴劈好,并搬过来堆好,要洗擦餐具、洗菜;女主人上市场,我得提着盛满菜的篮子跟在她的后面;还要跑商场买东西,进药房买药等。”越到后来工作越多。阿廖沙忍不住地抱怨说:“捡破烂也比待在这里强!本来是叫我来当学徒的,可是你教了我什么?倒脏水……”在轮船上他也同样过着苦役般的生活,旅客很多,“他们从早到晚就是吃呀,喝呀,弄脏许多餐具、刀、叉、勺子,我的工作就是洗餐具,擦刀叉,从早晨六点直到半夜”。

阿廖沙是个爱劳动的孩子,艰苦的体力劳动他并不害怕:“我很愿意干活,喜欢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使他感到难受的不是劳累,而是主人们对他的凌辱、打骂,对他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和折磨。例如在绘图师家里,阿廖沙想学点手艺,这本是完全合理合法的事。可是女主人却坚决不让他学,甚至不惜用暴力来阻止他学。有一回,阿廖沙在老板允许下画了一张图,老太婆(老板的母亲)走过来,问道:“你想画?”接着她“揪住我的头发,把我的脸冲桌子上戳,结果我的鼻子和嘴都被戳破了;她又跳起来,把图纸撕成碎片……”老板的弟弟维克多也对阿廖沙百般刁难:“他强迫我一天给他擦三次皮鞋;我在高板床上睡觉,他就把床板推开,从板缝里吐口水,千方百计地朝我头上吐。”更有甚者,有一次,由于老板的小儿子不懂事,把茶炊上的活栓拔了下来拿去玩,结果烧茶炊时出了事。老太婆竟不分青红皂白,用一捆松树枝毒打阿廖沙一顿,结果阿廖沙背脊皮下扎进了许多松刺,到了晚上,整个背肿得像枕头一样,只好送进医院。医生看了后说:“这是一种残酷虐待,我得开张验伤报告。”医生认为,阿廖沙应该去控告主人。

在轮船上或其他地方,种种野蛮、庸俗、卑劣的丑事都同样层出不穷。例如轮船上那个卑鄙的谢尔盖自己偷餐具,却嫁祸于阿廖沙;此人还与几个伙计联手进一步迫害阿廖沙。他们把阿廖沙推进女人的舱室里,扬言要给他“娶老婆”。幸亏好心的厨师斯穆雷出手相救,他们的阴谋才没有得逞,否则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在圣像作坊里,那个狡猾的掌柜也千方百计地刁难、陷害阿廖沙。他先是故意把一些银币丢在地上,让阿廖沙去捡,从而制造把柄,以便狠狠地整治阿廖沙。一计不成再来一计:他又唆使邻店的一个伙计无事生非,去与阿廖沙打架,借打架的机会,尽量多地损坏铺子里的圣像、圣书等商品,这样一来,阿廖沙就倒霉了!但是这一阴谋也没有成功。于是这个掌柜又叫人去教阿廖沙偷圣书。总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

阿廖沙的成长道路是一条艰苦卓绝、复杂曲折的苦难历程。在漫长的茫茫暗夜里,他抗击强暴,历尽磨难,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他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产生过孤独感,甚至在黑暗中被毁灭的意识。“在我周围好像有一锅肮脏的稀粥在沸腾,我觉得我也慢慢地在里面被煮得稀烂了。”“难道整个生活都是这个样子吗,我也要像这些人一样生活下去,而找不到也看不到任何改善吗?”“我和大家一样漂浮在同一条江河里……我常觉得我会沉到深水底下去。”但是,“我愤怒而又顽强地抵抗着这种强暴”。阿廖沙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能“愤怒而顽强地抵抗强暴”。阿廖沙最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的软弱、忍耐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人们常对他说:“你就忍耐吧,都是上帝的安排。人啊!毫无办法,我们命该如此。”甚至连他最亲爱最信任的外祖母也劝导他:“要忍耐,阿廖沙!”但是,他认定,他决不能走这条老路。他坚决地说:“没有任何东西要比忍耐、比屈从于外在条件的力量更可怕更使人残废的了。”圣像作坊的画像师日哈列夫特别指出了阿廖沙的这一性格特点,并夸奖他说:“你是谁?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孩子,一个孤儿,我比你几乎年长三倍,可我却要夸耀你,那是因为,你对任何事情,从不背过脸去,而是正视一切!你要永远这样坚持下去。这很好。”敢于面对一切,正视一切,刚正不阿——这就是阿廖沙在苦难的岁月中形成并坚持一生的品德和个性。

作家在《在人间》这部作品快要结束时仍然不无骄傲地、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最终还是成为一个残废者躺在地里的话,我在临终时也还要不无自豪地说,那些好心人四十年来认真地要使我的心变得残废,但他们的辛勤劳作并不成功。”

李辉凡,2013年9月19日重阳节,于京城雅居。

书评(媒体评论)

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生,喜怒哀乐,无不相通。

——鲁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人间(高尔基自传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
译者 李辉凡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41923
开本 32开
页数 3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4278458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