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普所著的《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把细节描述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审视并系统考察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破题、改革开放高层决策、对外开放突破、改革开放的国情依据、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波折、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等问题,是学党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的重要材料。
图书 | 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曹普所著的《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把细节描述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审视并系统考察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阐述了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破题、改革开放高层决策、对外开放突破、改革开放的国情依据、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波折、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等问题,是学党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的重要材料。 目录 一、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 1.“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图景 2.“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3.“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农村百姓的生存状况 (二)中外经济科技发展差距巨大使中国面临沉重压力 1.二战之后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 2.美、欧、日经济实力的大发展大跃升 3.走出国门照“镜子”的巨大震撼 4.邓小平亲自出访所感:“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三)“旧的那一套”几十年证明不成功,“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 1.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出的一连串问号 2.“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3.二十年艰辛探索为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经验和重要准备 二、改革开放从“激活思想”破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两个凡是”方针使中国“困坐愁城” 1.“两个凡是”的实质与邓小平的鲜明态度 2.无形的“精神枷锁”枷住了中国大踏步前进的手脚 (二)澄清重大是非亟须确立“实践标准” 1.不挣脱“两个凡是”束缚,“新道路”就无从开创 2.邓小平正式复出后对“两个凡是”的进一步批评 3.中央党校争论“路线”是非: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曲 (三)最初的突破: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及反响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写作和发表 2.邓小平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介入和支持 (五)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三、改革开放之高层决策:1978年的重要会议 (一)“勇敢地改革”,大胆地“引进”:国务院务虚会 1.会议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2.“先务虚,结合务实”:华国锋确定的四个议题 3.“敞开思想,充分议论”:“怎么把速度搞快些?” 4.“改革开放”是务虚会所议和李先念总结发言的主基调 (二)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全国计划会议 (三)决策改革开放的全面准备:中央工作会议 1.会议的由来和“中心问题”的确定 2.围绕“中心”深入讨论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办法和手段 3.围绕“中心”在其他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4.“改革开放”是会议所议和邓小平闭幕会上讲话的主基调 (四)正式决策改革开放的5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对外开放从“点”突破: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一)“经济特区”方案之雏形:不谋而合求“特殊” 1.广东谋建宝安、珠海出口基地——“实行特殊管理办法” 2.香港招商局筹设蛇口工业区——经济上实行“特殊待遇” (二)广东“希望中央给点权”与中央同意试办出口特区 1.广东酝酿“先走一步” 2.共同的体认:办“特区”系“为全国体制改革摸索经验” 3.授权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三)“经济特区”如何“特”:自“翻筋斗”与借鉴国外经验 1.“出口特区”易名“经济特区”与制定“特区条例” 2.特区之“特”的探索与对国外经济特区经验的借鉴 (四)经济特区在“秋风萧瑟”的争议中摸索前行 1.“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需有“勇于创新的干部” 2.在姓“资”姓“社”质疑中进一步明确特区之“特” 3.“经济特区”一“旧中国的租界”? (五)“看来路子走对了”:邓小平视察特区掀开对外开放新一页 五、改革开放的国情依据: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 (一)历史回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认识和教训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 2.列宁关于“发达”“完全”社会主义的论说 3.斯大林及其继承者:长期陷于“超越阶段”的泥淖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中的失误 (二)对国情的重新认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孕育 1.“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两次使用与认识反复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第三次使用 (三)中共十三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中央领导层和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讨论 2.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全面阐述 (四)中共十三大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进一步发展 六、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波折:价格改革“闯关”受挫与“治理整顿” (一)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1988年“深化改革”的部署与价格改革“闯关”受挫 1.“深化改革”: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第十个年头的主题词 2.价格改革的提出、舆论宣传与方案准备 3.“抢购风潮”发生,价格改革“闯关”受挫 (三)“治理整顿”方针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1.“治理整顿”方针的提出和确立过程 2.以稳定物价和金融为中心的第一阶段“治理整顿” (四)进一步“治理整顿”的决策与“治理整顿”的基本完成 七、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14年 (一)“计划经济”语境下关于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问题的辩争 (二)改革的最初思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经济理论领域的拨乱反正与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反思 2.邓小平、陈云关于“价值法则”和“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述 3.薛暮桥“商品经济”论:“对30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思想的挑战” 4.陈云四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5.对“商品经济”论的批判与“主辅论”的确立 (三)重大突破:“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 1.“异端”写进中央文件: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商品经济”论及背景 2.“巴山轮会议”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可以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新一轮争论与改革目标的最终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2.邓小平三论“市场经济”与党中央在理论上作的深入“调研” 3.中共十四大“一锤定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697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6 |
CIP核字 | 2014136281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