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大字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朝全编著的《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大字版)》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将“感动河北”人物——盲人穆孟杰的事迹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穆孟杰自幼双目失明,但他身残志坚,以残助残,倾尽其一生所攒下的百万元积蓄,投资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特教学校,免费为230多名盲童提供学习场所,并教会他们生活的技能与为人之道理。

内容推荐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李朝全编著的《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大字版)》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将“感动河北”人物——盲人穆孟杰的事迹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引子 眼睛看不见,心可以看见

第一章 孟杰盲人学校的孩子们

 走进盲人学校

 快乐的小鸟

 听生活

 阳光小男孩儿

 乐观开朗的女孩儿

 父亲和子女同学

 不愿飞走的凤凰

 爱喝水的孩子

 采访手记:教育改变命运

第二章 特教学校的老师

 后天失明的教导主任

 盲人就该帮盲人

 打算终生教书的盲教师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在这儿帮忙”

 明眸善睐的美女教师

 采访手记:如何衡量人生的价值

第三章 拉亲人们“下水”

 “大穆老师”

 “小穆老师”

 “男穆老师”

 采访手记:让善行薪火相传

第四章 一根竹竿闯天下

 从光明掉进了黑暗

 “我要上学!”

 隔墙求学

 “你这个小瞎子能干啥?”

 十三岁出门远行

 挣到了十九元钱

 拜师学艺

 盲校上不成了

 大雪中死里逃生

 被人丢到了野地里

 “货换货”学针灸

 亲人般的大娘

 —包针都给扔了

 学会心理咨询

 采访手记:自助者天助

第五章 遇见知心爱人

 派出所扣了他一夜

 未来的小舅子当“媒人”

 “孟杰的媳妇呢?”

 婚恋像一层窗户纸,一挑就破

 “你一个好女子怎能嫁给瞎子!”

 他俩的结合轰动了两个县

 采访手记:爱情是心灵的契约

第六章 办学圆梦

 妻子要跟他离婚

 “孟杰家都成了瞎子窝”

 要为盲人盖大学校

 “你图个啥?受这么大的罪!”

 盲人要办成事真难

 “我连死的心思都有”

 盲人们向他伸出了援手

 梦圆时分

 采访手记:利乐人世就是大善

第七章 学校越办越红火

 不设入学门槛,愿意学就免费教

 给新生做心理辅导

 教穿衣吃饭走路,也教做人

 走出阴霾的盲童

 给学生“吃小灶”

 “有钱了我也要办学校”

 毕业那天,“扔小”号啕大哭

 “穆氏6+2教学法”

 学校遇到了新危机

 总书记对他说:“希望你把盲人学校办好!”

 采访手记:有志者事竞成

第八章 “我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学生费用全免

 爱心像潮水般涌来

 穆孟杰的事迹上了《焦点访谈》

 “百年名校”的梦想

 采访手记:做一个中国好人

跋 为盲人插上圆梦的翅膀

试读章节

乐观开朗的女孩儿

刘威是一个热情又热心的女孩儿。穿着一件红色毛衣,十二三岁的样子,个头儿有一米五高,长得比较胖,留着齐耳短发,脸上红红的,像是被太阳晒伤了似的。她的一大乐趣是故意碰撞对面的人。

穆孟杰告诉我,每天傍晚吃过晚饭后,他喜欢一个人去绕着操场中央的花坛散步,一面观察学生们的情况,一面思考学校的各种事情。这时候,刘威一定会出现在花坛那里,故意去撞到穆校长身上,穆校长一把抓住她怕她跌倒了。对方就半开玩笑似的明知故问:

“您是穆校长吧?”

穆孟杰从声音里听出来这是小女孩儿刘威。于是应声:

“你是刘威吧。你有什么事吗?”

“我没事。我就想跟您说说话哩。”

这时老穆往往都要停下脚步,停止思考,开始和学生聊起学习或生活上的事情:

“今天又学了些什么?”

“老师课堂上教的你都会了吗?”

得到满意的回答后,老穆总不失时机地夸奖几句。

每天,为了等到和校长“偶然相遇”的机会,刘威总是会准时地出现在花坛边。她告诉我,穆老师对他们可好了,学校这里可好了!

学校里新来了一个盲学生叫李子恒。这个小男孩儿已经七岁,但是个子瘦小,大约只有一米一高,因为常年被父母独自关在家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也不会与人交流。一整天喜欢独自待在那里。有时一个人站在操场边,一站就是半小时、一小时,也不见他移动一下,或是和他人交谈一句。老穆说,多数的盲孩子因为常年被禁锢在家,无人与之交流,很容易丧失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李子恒大概就属于这种情形。老师告诉我,这孩子会说话,他就是不愿开口,自闭得很。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别的孩子都走进食堂,叮叮当当,一阵碗筷响,大家都自如地吃起饭菜来。只有子恒这个小孩儿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食堂外面的小椅子上。生活老师给他打了一碗米汤或是汤菜,让他就着馒头吃。但他显然不会吃馒头,拿着一只钢勺,不停地往嘴里舀汤。那些汤汁,一半流进了他的口里,一半则顺着嘴角流回到了碗里。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就喜欢吃粥喝汤,不肯吃馒头。为了让他吃馒头,老师必须将馒头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喂到他的嘴里。好在盲校几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都非常有耐心,很仔细地喂他吃饭,希望能慢慢地教会他自己吃。

在操场上,也不知是不是有同学撞到了子恒,或是打了他一下,多半只是想逗他玩,或者跟他耍游戏,但是,这孩子却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似乎很伤心。谁也没去注意他,或者,有人听到了他的哭声但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没人去理会他、安慰他。

这时,刘威,这个胖胖的小姐姐主动地走上前去,抱着子恒的头。没有安慰的话,也不说什么,就那么轻轻地抱着他。——那个情景,极像一个姐姐抱住被人欺负的弟弟,又像一位母亲在抚慰自己受了委屈的孩子。我说不清那是怎样一幅图景。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子恒哭累了,或是感受到了刘威的关爱,他终于慢慢地止住了哭声。刘威便牵起他的手,向他的宿舍走去。

后来,我在一间宿舍里看到子恒这孩子一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床上,面无表情,但脸上已然没有了泪痕。

刘威这个丫头,又跑到外面“疯”去了。

这一次,她拦住了音乐老师,不停地说:

“史老师,我们可喜欢您上的音乐课了!”

“我真喜欢唱歌!”

音乐老师的眼白有点儿外翻,情不自禁地抱起刘威。他对这个胖胖的小女孩儿一定很喜欢。

这个女孩儿阳光,性格开朗,似乎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烦恼,也不知道有烦恼这回事。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每天穿行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带去温馨、安宁和抚慰,带去自己的关爱和热心。

P15-18

序言

一个盲人的梦想

穆孟杰是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东辛寨村的一位普通农民,1965年出生,今年四十九岁。自七岁起双目就完全失明,从小便被人讥讽为“瞎子”“傻子”,受尽了歧视,也培养起了他自尊、自强、争气、能吃苦的优秀品质。

穆孟杰没上过一天学。小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不被人轻视、不被人瞧不起的有用的人。从十三岁开始,他拄着一根竹竿,独自一人外出流浪,经历过乞讨、说唱卖艺,体验到了人间的种种炎凉和辛酸。在流浪求生的过程中,他渐渐认识到:只有靠真本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必须学到真本领、真能耐。他想进盲人学校读书,却因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而作罢。因此,他发誓:将来自己有了钱,一定要为盲人办一所自己的学校,免费教他们本领。

穆孟杰没有放弃任何拜师学艺的机会。通过最原始的、民间化的“拜师傅”当学徒的方式,他相继学会了拉弦说书、针灸按摩、心理咨询等。由于刻苦用功,执着努力,他终于成了石家庄、保定等地区远近闻名的说书艺人。运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他成功地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在赚钱谋生、发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穆孟杰成功了。人们敬重他、钦佩他,认为他比一个健全人都强得多。许多姑娘爱慕他、追求他。他为父母翻盖了新房,娶上了漂亮的妻子,生儿育女,又为自己的小家建起了平乡县头一份的砖瓦房……用自己的奋斗、拼搏,他为自己、也为盲人赢得了尊严。

20世纪90年代,穆孟杰成了百万富翁,他却毅然放弃了卖艺赚钱的丰厚收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因为,在他心中,那个更大的梦想始终在召唤——为盲人创办一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教育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十几年来,穆孟杰始终坚定地走在实现自己宏大愿景的道路上。他的学校向所有的盲人开放,不设入学门槛,不收任何费用,一直到学会本领后才让盲生毕业……一位盲人用自己纯洁无瑕的心灵行善,他的心意和善行,恩泽了许许多多的盲人及其家庭。二百四十七名盲人从这所学校学成毕业,众多盲人走上了自强自立的道路,不仅靠自己养活自己,甚至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

所有这一切,都是穆孟杰希望看到的,也正是他为之奋斗了半生的理想和抱负。  四十多岁的他,头发过早地斑白了,身体也出现了一些毛病。原先的百万富翁变成了举债八十多万元的“百万负翁”……他的付出、奉献和牺牲,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穆孟杰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因为,他是盲人,“盲人就该帮盲人”。如果盲人自己都不自尊自强,自己都不帮自己,那么,这个社会,谁还会来帮盲人?

在穆孟杰高尚品行的感召下,妻子、儿女、亲人们众星拱月,共同成全穆孟杰的美梦。盲人教师、健全教师、志愿者,纷纷加入穆孟杰的教育团队。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竞相伸出援手。众人拾柴火焰高,孟杰盲人学校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穆孟杰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各种荣誉,各种支持,潮水般涌来。

穆孟杰没有晕头转向,更没有陶醉自满。如今的他,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要把学校办成全国盲人特教中心或培训基地,办成中国的“百年名校”!

这是一位普通中国农民的梦想,这是一位平凡盲人的梦想。他的梦想,或许只是一个人的梦想,一个盲人的梦想。但是,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千千万万同他一样爱做梦、敢追梦、肯拼搏、能奋斗、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牺牲的普普通通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美梦成真,心想梦圆!

后记

为盲人插上圆梦的翅膀

人在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既无贵贱之分,亦无贫富之别。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将来也要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就是短短的几十年或上百年。因此,人们常说:人生如寄,岁月如梭。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则可以依靠每个个体的努力,不断地得到延长和开拓。

穆孟杰是一位寻寻常常的盲人农民。命运似乎对他很不公。让他从小失去了光明,终生生活在黑暗里。但是,他没有沮丧,没有抱怨,更没有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他不相信命运不可改变,不相信盲人就该被人瞧不起、就该低人一等。

梦想有多高,生命就能走多远。

穆盂杰用自己的生命去同命运抗争,大胆地挑战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极限。十三岁他就出门远行,四处流浪,拜师学艺。依靠自己坚忍顽强的努力,他掌握了谋生的技能和本领,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个人事业的辉煌,成为十里八乡受人景仰、被人敬重的名人。

然而,他的心更大,他的胸怀更为宽广。他立志发愿要为盲人办学,帮助成千上万与自己处境相同的残疾人。他要用自己的榜样,教育他们摆脱自卑,走出自闭,分享阳光和幸福,共享自立自强和人生成就的喜悦与快乐。他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为着自己的这个梦想而奋斗。他的梦想,就是为许许多多的盲人插上成功的翅膀。

为此,穆孟杰可谓倾家荡产,代代相继,倾己所能。他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努力去点燃成百上千的盲人的生命;用自己高贵的心灵做灯,去照亮盲人们黑暗无光的生活。

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这是怎样的一种选择!

说他是人间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说他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说他是当代的民间艺术家、慈善家、特殊教育家,似乎有一点儿夸饰。而穆孟杰本人向来都不喜欢作秀,不喜欢抛头露面,更不喜欢沽名钓誉。他只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在做事,在竭力帮助盲人,为许许多多的家庭分忧,为政府和社会解难。他有着可贵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他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伸延。他,无疑有着菩萨的心肠,盗火者的品行,济世济人的高尚情怀。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八千五百万残疾人。他们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因此他们是人群中的少数,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同我们健全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他们不是我们人类中的另类,更不是异端,他们是我们无法割弃的一部分。他们是残疾人,身体有残缺或障碍的特殊的人。残疾永远都是相对的。身体残疾的他们,或许反而会拥有更加发达的头脑、更加高贵的思想或品质。

而我们每一个健全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其实也会有某些阶段处于“残疾”的境况。比如出生后的婴幼儿期,我们完全都是无助的“残疾人”,必须依靠父母和他人的悉心照料;当我们年迈衰老以后,我们也可能行走不便或者大脑退化,成为一个身体有残缺疾病的r人。因此,我们谁也不要轻视残疾人,谁也不要对他们——我们人类的一部分、一个特殊的群体另眼相待。

我们应当像穆孟杰那样,用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去善待身边的残疾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尽己所能,去鼓励和帮助每一位残疾人,给他们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帮助他们勇敢起飞,去搏击人生的万里长空!

在本书的采访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边建国、方竹学同志,河北教育出版社郝建国、高树海等同志,中共平乡县委宣传部、平乡县文明办有关同志和孟杰盲人学校多位师生的鼎力支持与热情帮助。穆孟杰老师在百忙之中多次接受作者的采访,穆华飞老师为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及影像资料,协助核实了本书的有关信息。在此,谨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2013年6月一2013年12月 一稿于北京

2014年1月一2014年2月 二稿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大字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朝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52399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2014141876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