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的未来(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克里希那穆提与大卫·博姆这两位世界级心智的对谈,你是否已期盼良久?面对自身困惑的心智以及当今世上的诸多乱象,对于人类将去往何方,你内心是否也有万般疑问?

继《超越时空》之后,克里希那穆提与物理学家大卫·博姆又一次为读者贡献了思想的激情碰撞。两位大师探讨的议题至关重要,而大师之间的思想激荡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议题。读者可以在《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精选:人类的未来》中亲身体会这种溢满身心直至爆发的巨大能量,进入随之而来的一种无比宁静而又清明的洞见,亲历那足以“改变脑细胞”的强烈洞察!

内容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精选:人类的未来》是克里希那穆提与著名量子物理学家大卫·博姆的对话集。后者与爱因斯坦共事多年,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赞誉有加。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人类的未来”和“真理与事实”。

在第一部分中,两位大师以“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为起点,用独特的方式考察了心灵所受的制约、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意识的本质等人类生活的各种问题,深入探究了危及人类未来的破坏性洪流的源头以及人类摆脱混乱心智状态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涉及真理、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的事实、展现在我们意识中的现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克里希那穆提与博姆探讨了人类的意识是如何由各式各样对于“我”或自我中心的误解构成的;他也指出意识所受的制约有多么牢固。最后以克氏1975年在布洛克伍德公园进行的演讲及问答和1976年在萨能的演讲结尾,进一步阐明之前所触及的若干话题。

全书旨在启发人们摆脱“成为什么”的心理时间的制约,并引领他们接近事实的真相,重新认识自我,直至化解恐惧和痛苦的根源。

目录

第一部分 人类的未来

引言

与大卫·博姆的对话(一)

与大卫·博姆的对话(二)

第二部分真理与事实

与大卫·博姆的对话

现实、事实与真理

洞察与真理

真理的种子

演讲与对话

正确的行动

恐惧的问题

对话一

对话二

痛苦;死亡的意义

神圣、宗教与冥想

问与答

正确的谋生之道

意志

情感与思想

“自私”的洪流

统一的因素

试读章节

克:那个意识的全部内容就是“我”。那个“我”与我的意识并无不同。

博姆:好的。我想某人可以说我就是我的意识,因为如果我没有意识,我就不会在这里。

克:当然了。

博姆:那么意识是不是仅仅是你刚刚所描述的那些,包括思想、感情、意图……

克:……意图、渴望……

博姆:……记忆……

克:……记忆、信仰、教条,还有被执行的仪式。这个整体,就像被程式化了的计算机一样。

博姆:是的,那些显然就在意识当中,每个人都会同意。但很多人会认为并非仅此而已,意识也许超越了那些。

克: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我们意识的内容构成了意识。

博姆:是的,但我想这需要先来理解一下。“内容”这个词通常的用法和你说的很不一样。如果你说杯子的内容是水,那么杯子是一种东西,而水是另一种东西。

克:意识巾它所记住的一切所构成:信仰、教条、仪式、恐惧、快乐、悲伤。

博姆:是的。如果那些都不存在的话,是不是就没有意识了?

克:就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意识了。

博姆:但是还会存在另一种意识吗?

克:完全不同的一种意识。但我们所了解的意识就是那一种。

博姆:正如我们通常所了解的那样。

克:是的,那是思想的各种活动的结果。思想把那些拼凑到一起,那就是我的意识——反应、回应、记忆——它有着各种非同一般的、错综复杂的微妙之处。这一切就构成了意识。

博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

克:但那个意识有未来吗?

博姆:是的,有。它有过去吗?

克:当然有,记忆。

博姆:是的,记忆。那你为什么说它没有未来?

克:如果它有未来,它还会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在运动着。同样的活动,同样的思想,经过了调整,但其模式还会被一遍遍地重复下去。

博姆:你是说思想只会重复?  克:是的。

博姆:但是有一种感觉,比如说,思想可以发展出新概念。

克:但思想是有限的,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博姆:哦,是的,这可能需要一些探讨。

克:是的,我们必须探讨这一点。

博姆:为什么你说知识始终是有限的?

克:因为,作为一个科学家,你在试验、添加、寻找,而在你之后的另一个人会添加更多的东西。所以知识脱胎于经验,它是有限的。

博姆:但有些人说它不是有限的。他们希望获得完满的或者绝对的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

克:自然规律并不是人类的规律。

博姆:哦,那么你想把讨论限定在人类的知识范Ⅲ内吗?

克:当然了,那是我们唯一能探讨的。

博姆:即使在那个范『同之内,自然知识是否可能完备也是个问题。

克:是的。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的未来。

博姆:所以,是不是说人类不可能获得关于心智的无限的知识?

克:没错。

博姆:总是存在更多的未知。

克:是的,总是存在越来越多的未知。所以,一旦我们承认知识是有限的,那么思想也是有限的。

博姆:是的,思想依赖于知识,而知识无法涵盖一切,所以思想没有能力处理发生的一切。

克:没错。但那却是政客们和其他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他们以为思想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博姆:是的。你可以看到政客们身上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在他们身上知识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当你对你处理的事情缺乏充分的知识,你就会制造混乱。

克:是的。所以,由于思想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意识是由思想拼凑而成的,因而它也是有限的。

博姆:你可以把这一点说清楚些吗?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待在同一个有限的圈子里。

克:同一个圈子里。

博姆:其中的一个观点也许就是,如果拿科学来比较,人们也许会认为,尽管他们的知识有限,但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发现。  克:即使把发现的添加上去,知识依然是有限的。

博姆:依然是有限的,这是重点。我可以继续发现——我想科学方法背后的理念之一就是,尽管知识是有限的,但我可以不断发现,并紧跟事实。

克:但那还是有限的。

博姆:我的发现是有限的,且始终存在我还没有发现的未知。P10-12

序言

这一部分的两次对话,发生在克里希那穆提与我进行的一系列十三次类似对话的三年之后,那一系列对话即为《时间的终结》一书的内容,所以这两次对话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之前那些对话的深远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的终结》与这两次对话论及了一些紧密相关的问题。当然,《时间的终结》由于篇幅比较长,可以更详尽、更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然而,这两次对话自身也是独立的,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问题,并为这些问题补充了很多重要的洞见。另外,我感觉这两次对话更容易读懂,所以也许可以作为《时间的终结》一书一个有用的引子。

我们讨论的起点是这个问题:“人类的未来会怎样?”如今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代科技显然已经为毁灭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在我们一起探讨的过程中,有一点很快就清楚了:这种状况最终的根源就在于人类普遍混乱的心智状态,而这一点自人类有史以来,甚至或许在更长的时间内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毫无疑问,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源,以及人类究竟有没有可能脱离如今这条非常危险的轨道。

这些对话形成了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认真的探询,而在对话往下进行的过程中,克里希那穆提教诲的很多基本点就浮现了出来。乍一看,“人类的未来”这个问题似乎隐含着其解决办法必定会从根本上把时间牵涉进来。然而,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指出的,心理时间或者

“成为什么”正是危及人类未来的破坏性洪流的源头。然而,以这种方式来质疑时间,就是质疑知识和思想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的恰当性。但是,如果知识和思想并不适合,那么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于是这就导向了另一个问题:心灵是不是被人类的大脑及其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局限着?这种知识,如今深深地制约着我们,它事实上就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一种非理性的、自我毁灭的程式,而大脑似乎无可救药地被困在其中。

如果心灵被这种状态的头脑所局限,那么人类的未来必定会非常黯淡。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并不认为这些局限是不可避免的。相反,他强调心灵能从根本上摆脱大脑的制约所同有的那种导致扭曲的偏见。同时,通过恰当的没有方向、没有中心的关注所产生的洞察,心灵就能够改变脑细胞,并且去除破坏性的制约。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至关重要的就是带来这种关注,而且我们要给予这个问题以同样强大的能量——我们通常会将其给予生活中其他一些让我们真正极度感兴趣的活动。

在这一点上,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际上相当有力地支持了克里希那穆提的这个说法:“洞察可以改变脑细胞。”举例来说,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身体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物质,比如荷尔蒙和神经传递素,它们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整个功能。这些物质会时时刻刻对一个人的认识、想法以及这些东西对人来说所具有的含义做出反应。现在这一点已经相当明确了:脑细胞以及它们的功能就这样受到了知识和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当这些东西带来强烈的感受和激情时。因此,这听起来就相当合理了:洞察必然来自于强大的心理能量和激情状态,它会以一种更为深刻的方式改变脑细胞。

这里所说的这些仅仅为对话内容提供了一个必要但非常简略的概要,无法充分而又深刻地展现这些对话就人类的意识以及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本质所进行的探询。诚然,我会说这些对话包含了克里希那穆提全部教诲的核心精神,并且做出了更进一步的重要阐述。

大卫·博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的未来(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Sue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80945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4118767
中图分类号 B84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