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鉴赏系列·名家书法版”选取了影响中国社会两干多年的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和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各个时代的诗词曲赋,并延请当今书坛上颇有造诣的书家手书其文、释其文义,借书家之手玉成书法艺术鉴赏与国学经典品鉴高度融合之美事。
这本由卢晓华编写的《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名家书法版)》是其中一册。
| 图书 | 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名家书法版)/国粹鉴赏系列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粹鉴赏系列·名家书法版”选取了影响中国社会两干多年的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和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各个时代的诗词曲赋,并延请当今书坛上颇有造诣的书家手书其文、释其文义,借书家之手玉成书法艺术鉴赏与国学经典品鉴高度融合之美事。 这本由卢晓华编写的《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名家书法版)》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卢晓华编写的《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名家书法版)》讲述了: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讲求声韵、平仄,是格式独特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问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独立的对联。它虽独立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却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故也称楹联。 汉字为表意兼表音文字,具有一字一音一义的特征,故用汉字创作的汉文学,讲究对称均匀之美。对联就把这种对称之美发挥到极致。对联具有实用性,过年或办喜事用的春联和喜联,普遍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带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常在门柱和厅堂悬挂、雕刻雅俗共赏的对联,与建筑融为一体,增加文化底蕴和格调。 对联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对于文人雅士来说,对联除了实用性外,还是一种相互赠送以表情达意,甚至互相调侃和戏谑的工具,历代书家也非常重视对联的创作。本书由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书法院副院长、西泠印社社员、著名篆刻家梁晓庄先生书写,书中配图及篆刻作品也是梁先生多年力作。 目录 总序 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梁晓庄篆书楹联篆刻鉴赏(名家书法版)/国粹鉴赏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卢晓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1048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86 |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6 |
| CIP核字 | 2014116547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61 |
| 宽 | 185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