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所著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另辟蹊径,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抉发和探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因素,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启另一窗口,此书循学院派论著之规,既孜孜访求现有成果,又详尽归纳前人观点,再小心推出思考结论,表现出作者认真的工作姿态和出色的解题能力。
| 图书 |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帆所著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另辟蹊径,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抉发和探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因素,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启另一窗口,此书循学院派论著之规,既孜孜访求现有成果,又详尽归纳前人观点,再小心推出思考结论,表现出作者认真的工作姿态和出色的解题能力。 内容推荐 张帆所著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以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作为德国女性文学的本土资源,通过重读早期浪漫派思想家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蒂克、里特尔等人的经典文献,从女性视角耙梳和阐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观,发掘女性诗学的浪漫想象、审美空间、革命诉求和解放特质。以此为依据,《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阐述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的主体实践形式——信件小说和女性沙龙,研究德国历史上第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卡罗琳娜·封·君特罗德、贝蒂娜·封·阿尼姆、拉赫尔·瓦恩哈根等人的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揭示女性对早期浪漫主义思潮和文学的贡献,凸显浪漫主义之女性因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框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价值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历史生成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观 第一节 女性:早期浪漫主义诗学的化身 第二节 女性的自然寓意与浪漫表征 第三节 女性:“爱的宗教”传道士 第四节 古希腊理想女性:现实的反模式 第五节 移情法则和双性同体 第六节 浪漫主义爱情婚姻哲学 第七节 《卢琴德》: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构想的艺术范本 第三章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的主体实践形式 第一节 信件:女性表达自我的媒介 第二节 沙龙:女性主体实现的场所 第四章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创作与诗化人生 第一节 死亡诗人:卡罗琳娜·封·君特罗德 第二节 诗化人生:贝蒂娜·封·阿尼姆 第三节 浪漫缪斯:卡罗琳娜·施莱格尔一谢林 第四节 爱情卫士:多罗特娅·施莱格尔 第五节 沙龙之魂:拉赫尔·瓦恩哈根 第六节 自由诗人:索菲·梅里奥一布伦塔诺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局囿 参考文献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作品中外文对照表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诗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帆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02743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1 |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16.0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