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内容
试读章节

1923年12月31日晚10点,满腹心事的沙赫特从柏林赶到了伦敦。雾气朦胧的寒冷冬夜,并不能驱散英国人庆祝新年的热情。大街小巷的酒吧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已全然将5年前那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尽抛脑后,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和平的美好时光。

此时沙赫特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的祖国——德国正在贫困、饥饿和愤怒中挣扎。一战失败的巨大阴影,割让1/10领土的奇耻大辱,英法12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GDP)巨额战争赔款的勒索,法国最近出兵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粗暴行为,特别是今年横扫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彻底洗劫了德国中产阶级的财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马克的价值被抛进人间炼狱,德国人欲哭无泪,沙赫特扼腕长叹。沙赫特深知此行对德国马克命运的意义重大,他是来向英国人借钱的。

仅仅在一个半月前的11月12日,沙赫特才被紧急任命为德国货币委员会主席,享受内阁部长待遇,对德国的货币问题拥有最后的否决权,地位堪称德国的经济沙皇。临危受命的沙赫特,立刻投入了拯救德国马克的工作中。

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从一年前的1美元兑9000马克,狂贬到l美元兑1.3万亿马克!马克的信用已经彻底崩溃,无法挽救了。沙赫特和德国政府只能另想他法。由于德国黄金短缺,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德国土地和土地上的全部资产为抵押的新马克,被称为“地租马克”,试图重新赢得人们对纸币的信赖。这样一来,德国将同时流通两种马克,新马克成功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时机,锁定新老马克兑换的比率,然后迅速完成老马克退出流通的工作。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人们仍在疯狂抛弃马克换取美元。至11月14日,黑市汇价马克跌到l美元兑1.3万亿马克,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克与老马克的兑换率,沙赫特不为所动。11月15日,马克跌到了1美元:2.5万亿马克,官员们已经急得快上房了,沙赫特仍然不露声色。11月20日,当老马克跌到1美元:4.2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锁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1:1万亿。沙赫特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将最终回到这一平衡点。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性仍然继续下跌,到11月26日,甚至跌到了1美元兑11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12月10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定在1美元:4.2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沙赫特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市场开始惊呼,沙赫特是经济奇人!同时,德国政府用尽全力,终于在1924年1月实现了预算平衡。

地租马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1美元:4.2万亿地租马克一线扎住了阵脚。

但是,沙赫特心里明白,地租马克仅是权宜之计。他认为,以土地为抵押发行的货币,是纯粹的信心游戏。谁会真的相信巴伐利亚的农场或鲁尔的厂房,与他们手持的地租马克有任何实际联系呢?在他的心目中,货币的抵押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高度的流动性、方便的可交换性和完全的国际公认性,而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货币抵押品就只有黄金!

但德国恰恰缺乏黄金。战前德国拥有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支撑着价值15亿美元的帝国马克,在美、英、德、法四大经济强国中,马克的黄金支持度还相当不错。但战后5年来的战争赔款和超级通货膨胀,使德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剩1.5亿美元,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德国经济身躯。

P3-4

目录

第一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凯恩斯发现,美元正在颠覆金本位

 贸易结算,美元的侧翼打击

 逼迫各国恢复金本位,美国欲“挟黄金以令诸侯”

 金汇兑本位: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汇率冲击波与法郎保卫战

 滑向经济大裂谷,金钱权力的真空

第二章 摄政天下,剿灭英镑割据

 金本位崩溃,英镑区割据自立

 美联储险些解体,美元惊魂的48小时

 三轮货币量化宽松,美国并没有走出大萧条

 “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被遗忘的美国崛起真相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第三章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斯大林拒绝美元,凯南起草冷战檄文

 金卢布与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发展模式之争

 德国给力,苏联工业化加速

 卢布帝国的扩张

 粮食困局,高速工业化的恶果

 石油峰值,苏联跌向深渊

 美元痛下石油匕首,卢布含恨魂归西天

第四章 合纵连横,欧洲货币的崛起与困惑

 德国工业险遭“阉割”,罗斯福之死挽救了德国!

 马克变天,苏联变脸

 煤钢联盟,欧盟与欧元梦想的摇篮

 “欧洲之父”身后的“影子政府”

 美元从稀缺到过剩,金权的天平向欧洲倾斜

 欧洲美元,一片金融的新大陆

 货币同盟:欧洲整合的起点,还是终点?

 黄金大决战

 1971年美元“篡金自立”,建立美债帝国

第五章 东方欲晓,中日工业化的角力

 卢布援华,中国得到了苏联的“马歇尔计划”

 大跃进与大衰退

 人民币的“物资本位”,再次遏制了恶性通胀的蔓延

 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中国错失了机遇

 日本工业险遭“阉割”,麦克阿瑟大搞“土改”

 “倾斜生产计划”,带来了煤钢和通胀

 道奇路线,日元投入美元帝国的怀抱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

第六章 蛇形渐进,通往欧洲合众国的欧元之路

 祸起萧墙,戴高乐下台;风云急转,欧洲整合提速

 美债帝国开张不利,卖粮草“赔了夫人又折兵”

 1973年10月,石油危机让工业国家脱轨

 欧洲汇率求稳定,美元浮动掀波澜

 “莫内圈子”解体,欧洲联盟徘徊不前

 再举莫内精神大旗,“欧洲行动委员会”在行动

 德洛尔委员会,欧洲货币联盟的临门一脚

 两条战线:德国统一与货币联盟

 欧元帝国创世纪

第七章 债务驱动,美利坚盛世的脆弱

 债务货币,经济增长的“癌变基因”

 “SDR替代账户”:不流血的金融政变

 新自由主义,1%的富人的呐喊

 沃尔克的货币“化疗”,美债帝国转危为安

 借来的繁荣

 美元的冰火两重天

 格林斯潘:金融市场的最后拯救人

 信息革命,何以短命?

第八章 亢龙有悔,中国模式3.0的升级

 “折腾”中的艰难起步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一级火箭——农村工业化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二级火箭——全球化

 中国的两大出口品种:商品和储蓄

 中国模式3.0: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三级火箭——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

 创造就业,扩大市场规模的第二战场

 房地产是财富泡沫,还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摆脱美元,人民币需要“刮骨疗毒”

第九章 战国时代,地平线上的亚元

 “中美国”的困境

 2012之后的危险10年

 谁能拯救欧元?

 中国的近忧与远虑

 亚洲经济共同体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香港就是桥头堡

 亚洲货币同盟:亚洲货币基金(AMF)的战略方向

 人民币,还是亚元?这是一个问题

 美元、欧元、亚元的战国时代

序言

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直到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经济的红色警报,人们才猛然发觉,我们并未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经济复苏之中,而是开始了从经济的“急性病”转为“慢性病”的漫长煎熬历程。

缺乏历史纵深感是当今短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似乎难以从高节奏的商业活动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沉心静气地思考问题的本源。当新闻媒体中充斥着各类震撼的标题,当困惑和焦虑紧紧纠缠着我们思维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来全面审视形成今天问题的根源。

美国经济会再度衰退吗?2012年美国国债的上限之争是否还会重现?欧债危机会全面爆发吗?欧元体系会不会走向崩溃?中国该不该救欧洲?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不是会破裂?中国经济将硬着陆还是软着陆?通货膨胀能不能有效控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究竟该怎么办?人民币升值的上限是多少?人民币国际化能成功吗?

如果我们不依靠任何历史参照系,面对如此众多而复杂的问题,就足以使人们脆弱的大脑陷于崩溃。

其实,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上述所有的问题,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历史中寻找并发现这些答案。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为今天的困境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毕竟,经济史和货币史就是人类在有限资源的制约下,不断求取财富极大值并试图控制财富分配权力的历史。

本书将沿着世界储备货币争霸的主线展开,从美元处心积虑地颠覆英镑霸权入手,展示美国的货币战略高手们是如何一步步地蚕食英镑势力,挤压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贸易结算计价权,英镑势力又是如何通过“帝国特惠制”反扑美元的攻势,并将美元打回了“孤立主义”的原形。美元与英镑的激烈斗争,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金融权力的真空,加剧了世界范围的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元提供了剿灭英镑割据的历史性机遇,《大西洋宪章》、《租借法案》都是罗斯福手中锋利的手术刀,目的在于肢解大英帝国的英镑版图。最终,美国通过“挟黄金以令诸侯”,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本位制为摄政王的“布雷顿森林王朝”。

罗斯福防范英镑割据复辟的警惕,远远超过了对苏联的担忧。冷战爆发的根源,在于杜鲁门对罗斯福的大战略进行了彻底颠覆。美国对苏联的步步紧逼,迫使斯大林放弃了加入美元帝国版图,与美国合作分治世界的希望。冷战的导火索正是苏联突然变卦,放弃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计划,这恰是乔治·凯南发出8000字长电的冷战檄文的直接原因。从此,美元与卢布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斗。

二战结束后,法国强占了德国的鲁尔、萨尔工业区,美国开始实施彻底“阉割”德国工业的“摩根索计划”。苏联拒绝加入美元帝国,给了德国重新崛起的再生机会,而德国1948年的货币改革,直接刺激了苏联,触发了柏林危机。当50年代初德法由于鲁尔、萨尔争端日趋白热化的时候,法国人与德国人甚至已经看到两国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的危险信号,但“超主权”的“煤钢联盟”挽救了战争的危机,此后德法才真正开始了历史大和解。对于双方而言,将煤炭和钢铁置于一个“超主权”的机构管理,将使未来的战争“既不可想象,又无法发生”。这一紧密捆绑的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安排,正是今天欧盟和欧元的起点。在建立“煤钢联盟”之时,欧洲的统治精英集团就已经开始策划“欧洲合众国”的路线图了。我们看明白过去60多年来,欧洲的精英集团是如何运作欧洲货币和经济联盟后,就会明白今天欧洲的债务危机,非但不会让欧元和欧盟解体,反而会加速“欧洲合众国”的诞生。

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矛盾从60年代戴高乐时代开始酝酿,法国对美元的黄金挤兑直接加速了布雷顿体系的崩溃。70年代初,美元与欧洲货币开始进入冲突与对抗的时代。70年代末,美元帝国几乎到了最后的崩溃边缘,美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用特别提款权(SDR)替代美元,美元宣布“通电下野”的最坏准备。最后,由于美联储新主席沃尔克马急刀快,才拯救了美元。80年代开始,美国启动了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1%的富人将社会财富的分配大权从政府手中夺回,从而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财富向极少数人集中的“新自由主义”时代。2011年美国99%的民众掀起了“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正是对这一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制度发出的正式挑战。

正是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蜕变,导致了今天美国经济积重难返的现实。2008年的金融海啸是对30年来美国错误的经济模式的一次总清算,也是对1971年美债帝国建立以来的美元体系的一次总清算。高度负债的美国经济,在经济解杠杆的痛苦周期、“婴儿潮”老龄化的消费萎缩周期、生产率增长陷入瓶颈周期这三大高度重叠的长周期中,将会导致美国经济未来出现“失去的10年”。

在未来十年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不景气的严酷外部环境下,中国和亚洲面临着发展模式的重大挑战。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经济曾依靠着两级火箭的推动而发展到今天,这就是前15年的农村工业化和后15年的中国制造全球化。第一级火箭在90年代中熄火,结果导致了90年代末的经济冷却和通货紧缩。现在,第二级火箭正在熄火的过程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启动第三级火箭,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的发展。第三级火箭必须也只能是农村的第二次工业化,以信息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城镇化为核心的新的农业经济爆发,才是中国摆脱即将出现的经济困境的正确选择。

美国的困境在于经济,欧洲的困境在于政治,而亚洲的困境在于历史!

“中美国”经济婚姻的利益基础,正在出现裂痕,并逐渐瓦解。美国对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容忍度,本是建立在中国生产、美国享受,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模式之上。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势必要求将国民经济的主要资源,从向海外市场倾斜转向国内市场倾斜,从而减少向美国的储蓄输出。这一进程将改变美国继续容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立场。目前,希拉里宣称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昭示着美国战略态势的根本变化,中国东海、南海问题日益尖锐的困扰,正是这种变化的前兆。  中国能不能化解美国的围堵,关键在于能不能团结亚洲国家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亚洲曾创造出世界最发达的文明,进化出人类最深邃的政治智慧,今天,中国应该展示出这种智慧,大胆借鉴促成德法历史和解的“煤钢联盟”,将东海和南海的战争火药桶的引信彻底拔出,以超主权的“石油联盟”为起点,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以亚元战略替代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把亚洲各国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让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既无法想象,也绝无可能”。只有依靠一个团结的亚洲,才能为中国走向世界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常言道,舍得舍得,不舍怎能得?

德国人舍弃了马克,却支配着更为强大的欧元;德国人舍弃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却拥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欧洲共同市场!中国人的大智慧,不应该输给德国人。

有人会说,亚洲问题太复杂,历史太纠结。问题在于,如果一个团结的亚洲将使中国的利益获得根本的保障,那么无论这条道路有多难,都值得中国努力去尝试。不要问团结亚洲是否可行,应该问中国为此究竟作出了多少创造性的努力!

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

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作者

2011年11月10日凌晨于北京香山

内容推荐

美国的困境在于经济;欧洲的困境在于政治;亚洲的困境在于历史。

《货币战争4》由宋鸿兵所著,拨开乱象看真相!国际经济拉响红色警报;人民币国际化何去何从?

《货币战争4》带你溯本源,找答案!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由宋鸿兵所著,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鸿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42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1.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