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11关键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是时代的惊雷,关键人物都有独特的活动轨迹,并对革命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于某些方面具有第一性的特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由汤奇学编著的《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蔡元培、熊秉坤、黎元洪、陆皓东、邹容等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潮,冲破了君王专制制度的堤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新世纪的闸门……

《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等伟人的生平事迹。

《1911关键人物》由汤奇学编著。

目录

引言/汤奇学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

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吴越:辛亥革命时期的“荆轲”

陈天华:以蹈海激励国人的革命者

徐锡麟:造反的巡警学堂校长

秋瑾:“鉴湖女侠”,巾帼英雄

熊成基:领导第一次新军起义

焦达峰:率先响应起义,成为“十日都督”

梁启超:亦是辛亥一元勋

袁世凯:给了清王朝致命的一击

试读章节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为“中山樵”,后来人们便称他为孙中山。一、接受西式教育

由于家境贫苦,孙中山直到十岁才人私塾读书。1878年,十二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谋生。孙中山第一次见到轮船,感到非常新奇,航行途中看着苍茫大海,始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到了檀香山,先是在哥哥的店里当店员,学习记账和珠算。第二年,哥哥送他进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孙中山在这所学校学习三年,学到了西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英语水平也不断提高,18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孙中山又进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在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孙中山不但学到了西方科学知识,还接触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当时,夏威夷人民正在进行反抗美国侵略的斗争,这使孙中山逐渐萌发了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将檀香山和国内的情况进行比较,认为这里的教育制度远胜于家乡,因此,课余就和来自国内的同学交流想法,心中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

宗教课程和活动在这两所学校里占有重要地位,孙中山耳濡目染,受到很大影响,并产生了加入基督教的念头。哥哥孙眉强烈反对孙中山人教,为了斩断孙中山人教的念头,他终止了对孙中山在奥阿厚书院的学业资助,并令他回国。1883年7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

回到家乡后,孙中山在村中大力抨击腐败的政治现象和落后的社会习俗。一天,他和同村青年陆皓东一道打碎了村庙北极殿里的神像,在村中引起轩然大波。村里的人向他的父亲孙达成兴师问罪,孙达成只得修复神像,孙中山则走避香港。

到香港后,孙中山进入拔萃书室读书,年底加入基督教。1884年4月,孙中山转人中央书院(后改名为皇仁书院)读书。这期间,中法战争爆发。为抗议法国侵略,香港船坞工人拒绝为法军修理军舰,码头工人拒卸法国货物。1884年10月,香港、九龙各界群众发起大规模爱国斗争,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勾结法国侵略者镇压人民的行为。孙中山从香港人民的斗争中受到鼓舞,认为这表明中国人还有凝聚力,国家还有希望。1885年6月,清政府在打胜仗的情况下向法国求和。孙中山无比痛恨,自此始有志于革命,并立下“倾覆清廷”之志。

1886年夏,孙中山从中央书院毕业,决定通过学习医术而救人救国,遂进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医。1887年10月,香港议政局议员、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开办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孙中山因该校设备和师资较好,学校所在地香港又便于发表政治言论,于是从广州转至该校读书。西医书院是五年制医科学校,孙中山刻苦学习医术,每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学医之余,孙中山还广泛研读西方的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十分关心时政。他曾写过一篇论文,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农业技术,认为发展农业和商业是“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

1892年7月,二十六岁的孙中山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西医书院毕业,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二、上书李鸿章,希望实施改革

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曾上书退休居乡的香山籍洋务派官僚郑藻如,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学校等三项主张,建议郑藻如先在香山推行,然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孙中山还曾托友人转告康有为,想与其结交,因康有为态度傲慢,结交未成。

医科毕业后,孙中山来到澳门行医。他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行医不满三个月就声名鹊起,就诊者踏破了门槛,但他也因此遭到了葡萄牙籍医生的妒忌和排挤。1893年春,孙中山离开澳门到广州行医。

行医的同时,孙中山依然关注现实政治,并认识到用医术救人所救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他经常和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程璧光等人聚集在一起议论国事。1893年冬,孙中山邀集陆皓东、郑士良等八人,拟议成立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的团体,但没有具体的组织。其时,改良思潮盛行,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曾受何启、郑观应的影响,也希望清政府能够实施改革。

1893年底,孙中山萌生了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的想法。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闭门伏案十来天,拟就《上李鸿章书》。P1-3

序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也终结了自夏启以来四千年的“家天下”,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之门,意义极其重大。

辛亥革命自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算起,至1912年2月清帝逊位为止,历时十八年又三个月。历史的进步总是以历史的创造者们的奋斗乃至牺牲为代价的。辛亥革命的成功正是一大批志士仁人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其中不少人革命未成身先死,用生命推动了历史前进。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的机缘也使一些竖子成名,少数非革命者甚至反对革命者也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的长河,星汉灿烂。本书选出十六个人作为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窥一斑而知全豹,希望读者通过这十六个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作为,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关键”一词,见仁见智,难以准确定义。化繁为简,我们的标准是:一、对辛亥革命贡献重大,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贡献;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革命进程中,或成功或失败,他们都是唯一的。

我们认定的辛亥革命十六位关键人物分别是:

孙中山,辛亥革命之父,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发起成立兴中会开始,奔走革命从不懈怠,“有志竟成”也是夫子自道。他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是革命党人的精神纲领;他也鼓吹暴力革命,而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黄兴,本为一介书生,几经失败,成长为革命党军事领袖。他不仅能坐镇指挥,关键时刻还冲锋在前。如果说孙中山偏于思想,黄兴则更重实行,与孙中山形成绝配,故“孙黄”并称,其人、其事均为革命党人所景仰。

章太炎,大学问家。国是日非,使他走上改良主义道路,继又走上革命道路,他可以说是最早从旧营垒中杀出的革命家。他痛批康有为的改良主张,放言革命;在宣传新思想时,重视国粹,识见高于同侪。

蔡元培,以翰林加入革命队伍的第一人,此举使人们意识到清王朝呼啦啦大厦将倾,社会影响之大非他人可比。他于民国元年首任教育总长,给中国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更铭记于史册。

黎元洪,本是湖北新军协统,虽有些许新思想,但绝不是革命同路人。发动武昌起义的人多为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军中和社会上均无号召力,起义官兵有自知之明,故强迫黎元洪为领袖。他是少有的“被革命”的军政府都督,初则求保一命,当看到革命有成功之望,自己又无退路时,遂成了真革命,成了开国元勋。

熊秉坤,本为新军班长,普通的革命党人。辛亥之秋,一系列偶发因素致革命党起义计划为清方侦得,时机紧迫,又因偶发因素使起义不能如期举行,一时阴云密布,人心惶惶。关键时刻,熊秉坤率工程第八营起事,打响了第一枪。这无疑是武昌起义发令枪,武昌起义就此爆发,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陆皓东,孙中山儿时玩伴,孙中山最早的追随者之一。1894-年,与孙中山一起上书李鸿章,希冀清廷改革。次年,协助孙中山在香港组建兴中会,参与策划广州起义,绘制青天白日旗以作为军旗。起义流产后,他冒死去取秘密文件,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是为革命牺牲最早的烈士之一。

邹容,辛亥革命时期最具影响的宣传家。1903年,年仅18岁的他撰写了《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不二法门,革命风潮不可阻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革命军》文字浅近,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不数年翻印达百万册,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同一时期堪称第一。

吴越。辛亥革命时,受俄国虚无党的影响,不少人醉心于暗杀,其中吴越最为著名。其最突出处有二:一、著有《暗杀时代》,认为革命初起时,当以暗杀为初步,时机成熟后以革命推翻清王朝。二、1905年,为揭露、阻止清政府的假立宪,毅然去刺杀出洋考察宪政的五位大臣,造成极大的影响。

陈天华,著名的思想家、宣传家,著有《警世钟》、《猛回头》,前后翻印亦有百万册,是可与《革命军》齐名的革命宣传品。《警世钟》、《猛回头》的重点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危险,指出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对列强唯命是从、压榨国人。1905年12月,为激励留日学生坚持反对日本颁发《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留下万余言《绝命书》,蹈海而死。

徐锡麟,光复会主要负责人,主张“中央革命”,即通过买官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一员,然后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清王朝资源变为革命的资源,发动革命推翻清王朝。1907年,他发动安徽巡警学堂学生起义,虽刺杀了安徽巡抚,但起义很快失败了。

秋瑾,辛亥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女革命家。她既是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又是光复会主要成员。和徐锡麟相约发动皖浙起义,徐锡麟在安徽失败后,秋瑾亦在浙江被捕遭杀害。秋瑾为妇女解放写下了不少文章,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熊成基,1908年领导了新军安庆马炮营起义。是依靠会党还是依靠新军发动起义,这是革命党内部长期争论较大的问题。安庆新军起义前,多数人倾向于主要依靠会党。马炮营起义虽然失败,但促使革命党把工作重心转向发动新军,于是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历史证明熊成基等人的道路是正确的。

焦达峰,湖南革命党领袖。武昌起义前即与湖北党入相约,一省起事,另一省十日内响应。10月22日,他与陈作新率领会党和新军起义,在长沙成立军政府,任都督。湖南光复,解除了湖北革命军后顾之忧,也推动其他省宣布独立。

清王朝被推翻,革命党居功至伟,自无疑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党可独揽全功。不可忽略的是,一些非革命者乃至反动人物如梁启超、袁世凯,有大功于覆清一役。

梁启超,清末舆论界巨擘、改良主义领袖,在革命与改良的大论战中,与革命党进行长期论战,对三民主义特别是暴力革命予以彻底的否定。但他也力主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宣传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比革命党要更全面、更深刻,很多方面更适合中国国情。其文字在文白之间,清新、流畅,为广大青年学子所好,一大批青年因此与封建主义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可以说,在批判、打击清王朝方面,革命党是正面进攻,张革命之旗,做堂堂正正进攻;梁启超的批判则是挖清王朝根基,殊途同归。因此,梁启超在民国成立后也被当做革命元勋,受到各界人士的赞颂。

袁世凯,一世枭雄,弄权有术,本已被清廷开缺回乡,武昌起义给他带来东山再起的良机。面对革命势力风起云涌,清廷无法应对,不得不把袁世凯请出山。袁世凯很快控制了局势,掌握战场主动权。于是,他一面和革命党议和,双方议定,如能让清帝退位,革命党许袁世凯以民国大总统之位;另一方面,他又张大革命党声势,恐吓清朝权贵,并指使段祺瑞等四十几位将领通电拥护共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允诺清帝退位后可享受优厚的待遇,如不及早定策,待革命党攻来,将一无所有。反复衡量,清帝宣布退位。革命党的第一目标——反清得以实现。在这里,袁世凯的动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北对峙的态势结束,没有再一次形成南北朝局面,也使日本利用中国内乱而有所图谋的计划被打乱了。就此而言,袁世凯对辛亥革命功不可没。

汤奇学

2011年7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11关键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奇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8102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6
17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