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树杜鹃/湘女自然文学精品
内容
编辑推荐

“湘女自然文学精品”系列收录的是湘女近十年来最优秀的自然文学方面的作品,全套四册,分别是《山狸猫金爪》、《猎人的故事》、《大树杜鹃》、《小马倌阿里》。作品以云南边疆的自然风物和人文环境为大背景,以动物和儿童为主角,以优美诗意的文笔和真挚饱满的热情,讲述了一个个或瑰丽、或壮美、或传奇、或悲悯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顽强生命的礼赞和对纯美童心的讴歌。

《大树杜鹃》收录的是儿童散文,主要反映边疆儿童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表现他们勤劳、善良的品格和天真、纯净的心灵世界。

内容推荐

来,让我们带着一双远离喧嚣的眼睛,带着一颗滤去杂质的心,乘着风的翅膀,循着云的足迹,沿着一千条从天外飘来的小路,走进高远的边疆大山,融入缥缈的云雾深处。

去看看一粒种子怎么变成大树,去听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去摸摸被露珠洗过的天空,去数数被夜色擦亮的星星……去和那些饱经磨难,却依然勇敢顽强、奔跑如飞、目光似水、童心像小鸟一样扑闪的山里孩子一起,围着篝火跳舞,迎着山风唱歌,站在山的最高处,大声呼唤月亮吧。

你就会惊喜地发觉,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然间变得如此纯真透明、简单亲近……

《大树杜鹃》是“湘女自然文学精品”系列之一,集中展示了湘女这些年来的成绩,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

《大树杜鹃》中的这些作品不仅是自然的赞歌,还是人性的赞歌,里面总是充满了人性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即使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鞭挞,也满怀谅解与悲悯,充满爱与温情、疼痛与泪水。这些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真实的艺术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目录

大树杜鹃 /1

竹娃娃/15

喊月亮/24

豆豆花儿/31

南瓜小子/42

红指甲,真美丽/57

恐惧/64

无字的情书/73

边寨童趣/89

大峡谷的孩子 /113

乡村花语 /142

试读章节

竹娃娃

我教书的小山寨竹子特别多。房前屋后,寨里寨外,到处是一蓬蓬茂盛的翠竹,每一株都秀拔莹润,仪态万方。千万棵竹子枝叶交织,连成片,聚成林,人一钻进去,就像沉入一片绿海。我常常到竹林里散步,倚着摇摇摆摆的竹子,从密密的竹叶缝里看青幽幽的蓝天,看被竹叶剪裁得丝丝缕缕的阳光。有时将脸蛋紧贴在光洁冰凉的竹上,耳边会轻轻掠过一阵竹枝咿呀声,仿佛潺潺清泉,润过心田,带来很多美好甜蜜的感觉。

生活中也满眼是竹。寨里那些相貌粗犷的男人和利索能干的女人,都是编织的能手。他们将竹子砍开,劈成细细的篾条,又把篾条破成薄薄的篾片,理顺收拢,润上水,然后像变魔法一样,编织出种种精巧的东西:竹篱笆竹门,竹书包竹饭盒,竹床竹桌,竹椅竹凳,竹筐竹篓……

粗一点儿的竹子,他们把它截断,安个铜嘴儿,再用黄铜皮套上几个箍箍,就成了只竹烟筒。寨里的每个男人都有一只甚至几只竹烟筒,小的只有一根筷子长,可以系在腰带上,普通的约两尺长,手臂那么粗,立在地上也不会倒。我见过的最大最粗的竹烟筒,是用一根菜碗粗的龙竹做的,立起来有屋檐那么高。它的主人是一个矮个子的男人。那男人要爬到树上才能吸上烟,但他从不怕麻烦。门前那棵小树就是他的烟凳,要吸烟时他就爬上去,很开心地坐在树丫上,让他的孩子在地下为他点烟。他自己则把一张脸埋进了那硕大的烟筒里,用劲吸得扑噜噜直响,大团的烟雾在他身边缭绕,非常有趣。

破开的竹皮儿,可以编成又结实又耐用的背箩,下地做活的家什甚至吃奶的小娃娃,都可以放在背箩里,往背上一背,十分方便。

姑娘们还喜欢用韭菜叶般宽的薄篾条,编织出手掌大的篾包,用细得像头发丝似的篾丝在包上绕出一串串细碎的篾花,再缀上几只鲜艳的小绒线球,钉几粒银扣,穿几绺丝线,系在腰上,漂亮极了。

最好看的要数那矮矮的竹饭桌了。桌面用指甲盖宽的篾片排成整齐的花纹,边缘用细篾绕成月牙形的、翘起来的空心花边,四周再用粗篾条弯成圆圈,一个圈儿套一个圈儿,围成了别致结实的桌子脚,就是摆上三个盛满汤的沙锅也压不坏。节日的时候,寨里兴摆长街宴,每家每户就把竹饭桌搬到门前,摆满丰盛的菜肴。无数张竹饭桌顺着街巷排成了长龙,那景致真是壮观极了。

春天的竹林,是一个充满生气的世界。这时走进去,老人们会很认真地嘱咐要留神脚下,说竹娃娃在拱土哩,千万别踩伤了它。于是我们走路就特别小心,每一步都要瞅准了才落下去,那一蔸蔸竹根漫窜的泥地上,有一簇一簇正在绽裂的细纹,每一簇裂纹里,就有一个竹娃娃在生长。轻轻伏下身去,将耳朵贴着地面,地底下会传来细微的咝儿咝儿声,那是竹娃娃在攒劲拔节呢。

这样的日子是我和孩子们的节日。我们要给自己找一个最胖最壮的竹娃娃,做上明显的记号,然后小心地呵护它,培植它,看着它一天天长大,长成一株挺拔秀美的大竹。

那些最先顶破泥土,淘气地伸出两片兔耳朵似的茸绿笋叶尖儿的,必定是最强壮的竹娃娃。它们总是被眼尖的孩子早早霸了去。有的孩子会给自己的竹娃娃拴一根红丝线,有的则贴一片毛茸茸的粘草叶,有的就扣上一只小木碗,要不就挂一串木珠子。我呢,想了半天,就摘下头上的遮阳帽,盖在脚旁,那里有两小点莹绿在闪动,肯定是一个小不点儿的竹娃娃了。

没想到这个竹娃娃是个急性子,第二天我一揭开帽子,就看见了一个神气活现的,还没有小竹凳高的竹娃娃。天啊,它可真胖,肥肥的身子将蜡烛包似的笋壳撑得圆鼓鼓的,绽开的壳缝里露出了丝丝雪白的肉。我轻轻抚摩着它的小脑袋,手心里痒酥酥的,竞真切地感觉到它在用劲哩。

没几天,竹林里就长出了好多竹娃娃。我的竹娃娃,始终是最高最胖的。因为戴着我的帽子,远远看去,就像一朵大百合花。

心里有了一份牵挂。我每天都要去竹林里看望竹娃娃,摸摸它毛茸茸的脑袋,拍拍它胖胖的身子,对着它唱歌,说话,恍惚间这竹娃娃也摇摆起来,对我伸着小手,像个真的胖娃娃那样,就要扑进我的怀里。

没想到这样的欢乐竞结束得那么快。

这个春季有着很重的寒意,早晨起来,总能看见地上有一层浓重的黑头霜。地里的麦苗儿软耷耷的,总也不见长。寨里的粮食有些紧张,孩子们的饭盒里,很多时候装的就是一个菜团,或几粒包谷。

那天到一个学生家里,孩子那老实巴交的父亲,想留我吃顿饭,又为没有像样的饭菜而为难地直搓手。突然他眼睛一亮,说:“老师您等着!”

他跑了出去,很快,抱着个什么兴冲冲地跑回来。那是一只笋,很大的一只春笋,粗胖的根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浅棕色的笋壳儿上还有着一层绒毛。他的另一只手里,抓着一顶帽子。他诧异地说:“怪事,这笋子怎么戴着顶帽子?”

我心里一哆嗦,顿时瞪大了眼睛,他挖了我的竹娃娃!

他的儿子扑了过去,想抢过那只笋。这粗心的汉子以为孩子是饿了,忙说:“别抢,别抢,一会儿就煮熟了。”

做妈妈的连忙舀了一锅清水放在灶上,又赶紧在竹饭桌上摆放碗筷。汉子则很利索地撕了笋壳,手里捧起一团洁白耀眼的笋肉,一边乐呵呵地拍打着,一边啧啧赞叹:“这笋,长得真壮。”

被剥去笋衣的竹娃娃,依然那么肥肥胖胖,鲜嫩得仿佛一碰就会化。在我的痛惜中,那汉子用刀子飞快地切起来。很快,他端起砧板,将切好的笋片一股脑儿倒进锅里,加了一把柴火,那火焰噌地窜得老高。锅里不一会儿就响起了噗噜噗噜的沸腾声,一股鲜鲜的香味儿,慢慢地弥散开来。

那一顿饭,吃的是我的竹娃娃。满盆雪花样的白净笋肉,乳汁般的笋汤,仅洒了点儿盐,却鲜甜无比。那孩子眼里噙着泪,撅着嘴坐在饭桌前,久久不肯动筷子。我端起碗,眼泪吧嗒吧嗒直往碗里掉。毫不知情的孩子父母就有些惶惑,一边往我碗里舀汤,一边劝慰着我说:“老师,吃吧吃吧!别担心,笋子还多呢!”

后来一段长长的日子,寨里总是飘荡着浓浓的笋香。孩子们都不提自己的竹娃娃了,我也不再到竹林里去了。我知道,是那些可爱的竹娃娃救了寨里的急,让人们没有饿肚子。只要熬过了春荒,收下了麦子,粮食也就接上趟了。

第一次捧着刚煎好的新麦粑粑,心里突然像被针刺了一下,锐锐地痛了起来。那个肥胖的竹娃娃憨头憨脑的样儿,竟无比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跑进了竹林,四周一片静谧,一蓬蓬翠竹在微风中摇晃,发出阵阵温柔的低语。有什么在挠我的脚,低头一看,竟是一对小巴掌似的笋尖儿。再一细看,意外地发现到处都闪耀着点点笋尖尖,我的心一热,是竹娃娃啊!那么多的竹娃娃,它们还在诞生,还在成长,一茬接一茬,争先恐后拱出地面。原来这竹林啊,从春季笋发,可以一直长到入秋,就是到了冬天,还能在竹林深处,寻找到不怕风霜、不甘寂寞的冬笋呢!

心里有什么在融化,暖暖的,甜甜的,眼前有些模糊,点点泪珠悄然滚落。竹林里到处是孩子们寻觅的身影,不时传来他们开心的笑声。他们一定又找到自己的竹娃娃了!我摘下帽子,跪了下来,就在我的脚前,有一颗亮亮的绿星星在向我眨眼,一闪,又一闪……

P15-23

序言

吴然

湘女是陈约红的笔名。

她的老家在湖南,湘江之畔。小时候,在一个秋雨迷蒙的季节,父母带着她从湖南老家的湘江边起程,往南,往南……一直深入到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她说,她对老家湖南的印象是一片雨。我一直想,是不是这“一片雨”浸润了她的笔墨,浸润了她的儿童文学创作?

她用“湘女”这个笔名纪念故乡湖南,纪念湘江。而湖南、云南,都有一个“南”字。对湘女而言,或可以说就是一种缘分。她也写别的作品,唯独把“湘女”之名给了儿童文学,以此表达她对儿童文学的礼敬与虔诚。

湘女喜欢给孩子们写作,她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取材于云南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云南,山川壮丽,河岳俊秀,是天然的植物宝库和动物王国。这里还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那些脆亮甜美的歌声,犹如天籁,飘满连绵的山岭;那些绚丽多姿的服饰,宛若山花,装点着芬芳的土地。湘女曾和少数民族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曾在离国境线很近的少数民族村寨“插队落户”,曾在闭塞、蛮荒的“赶马人的城”里工作、生活……数十年来,她几乎走遍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并从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获得了生活的滋养和文学的灵感。

湘女的儿童文学作品独具特色。她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这在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是非常少见并且难能可贵的。而且,这些作品不仅是自然的赞歌,还是人性的赞歌,里面总是充满了人性的美好、童年的纯真。即使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鞭挞,也满怀谅解与悲悯,充满爱与温情、疼痛与泪水。这些文字,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真实的艺术享受,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

湘女写散文,也写小说。对散文,她尊崇“美与真实”。如《喊月亮》这篇美文,写一群大山里的小学生把月亮“喊”出来的快乐。一个“喊”字,有力,动感,真切地拉近了孩子们和月亮的距离,月亮仿佛成了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喊声中,那莲掌般的山廓柔和了,清晰了,猛地一点银辉羞答答地一闪,眨眼就成一片,逐成半圆,终成一轮。秋的月一如秋的果,丰润饱满得惊人,沉甸甸、明晃晃地托在那近在咫尺的山的手掌中了。”湘女小心翼翼而又果敢地挑选汉语的字、词、句,从文字的声音、形态、内容所指上,提炼和丰富美的含量,从而让孩子们在大声诵读中,感受母语的亲切、温暖而心生热爱和敬畏。在湘女看来,语言只有附丽于真实的生活,才能显出美的含量和美的力量。她的可贵在于,她不回避云南边疆贫穷的现实,又深情地告诉人们,贫穷磨灭不了孩子们对美的向往,或者说正是在贫穷中,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对美的向往更强烈了。孩子们享受着月光的拂照,沉浸在对美的向往中。又因为肚子饿而向月亮倾诉,想象月亮“像个糖粑粑”。在这里,“美和真实”同时存在。湘女用她诗意葱茏的妙笔,把这种贫穷中的美丽写得“感人至深”。湘女的小说,如“马帮系列”中的《骑马坝》、《雪门坎》、《桫椤寨》等,则既融入多元的云南民族文化,又有丰富饱满的细节,以及在飞腾的想象中展开的传奇、神秘、诡异的故事,总是那么动人心魄。

读湘女的作品,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大多有一个潜在的主题指向,这就是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如《猎人的故事》、《山狸猫金爪》等,通过一个个人与动物的精彩故事,表达了湘女对不同形态的自然生命和生存现状给予的尊重和敬畏。

湘女说,是神奇美丽的大自然,给了她美的启迪,给了她全新的体验。在她开始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生,对她生活的这个世界产生着越来越多的思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倾诉渴望时,她完成了一个从梦想到文学的飞跃。因此,她怀抱真诚朴质的童心,以温柔的情感和雅美明亮的文字,描写、歌唱、探索人与自然的温情和美丽,以及自然与生命的神奇与智慧。她的作品,是她写给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这里有通人性的小猴子,宽容忍让的“懒猴悠悠”;有神异的灵芝蟒,静止在大海梁子的“爱情雕像”黑颈鹤,以及为了证明自己“高贵和不俗”而舒枝展叶的可爱有趣的“豆豆花儿”,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去热爱。一棵树、一个人、一朵花、一株草、一只小鸟、一只小动物或大动物,甚至一条毛毛虫,人类都可以和它们对话,都可以而且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毫无疑问,湘女这些意境高远的作品,在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上,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将闪射出瑰丽之光,陪伴着,也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之路。

记得二○○二年,湘女一年之内四次在《儿童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并有作品刊登在“文学佳作”专栏,当时我曾给她写了一封短信,表达我的欣喜和祝贺。这一次,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推出“湘女自然文学精品”四册,即《山狸猫金爪》、《猎人的故事》、《小马倌阿里》、《大树杜鹃》,我的欣喜中有一种会心微笑的欣慰。我祝贺湘女,感谢出版社和各位编辑朋友,同时向少年朋友热忱推荐这套“湘女自然文学精品”,而且深信这套书一定会带给少年朋友别样的阅读惊喜,并唤起少年朋友对美丽的大自然以及居于其间的万物生灵的向往和热爱。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于昆明

书评(媒体评论)

湘女的作品正如她笔下的山间清歌,柔曼婉转,清亮悠扬,又夹以一丝莽莽苍苍、迷离粗犷的山野韵味。她的散文和小说是写给她眼中清新、灵秀的自然和生命的赞美诗。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 方卫平

湘女用委婉清淡的笔触,抒写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万物生灵之间的故事,一方面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情,一方面又满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热爱。

——儿童文学作家 吴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树杜鹃/湘女自然文学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湘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04913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7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44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