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具有几个显著特点:动态性、立体性和双向性。动态性强调的是文学、文化在历史发展当中的多样化;立体性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创造的文明、文化如同人类社会本身一样,都处在一种网络式的结构之中,所以中英文学之间的交流自然也是立体网络式的;双向性强调的是文学交流时的双向互动,以避免片面、偏执和主观性。吴格非教授的新著《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从文学、文化、翻译等交流、互动、吸收的视角,比较好地体现出了这几个特点。
图书 | 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英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具有几个显著特点:动态性、立体性和双向性。动态性强调的是文学、文化在历史发展当中的多样化;立体性强调的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创造的文明、文化如同人类社会本身一样,都处在一种网络式的结构之中,所以中英文学之间的交流自然也是立体网络式的;双向性强调的是文学交流时的双向互动,以避免片面、偏执和主观性。吴格非教授的新著《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从文学、文化、翻译等交流、互动、吸收的视角,比较好地体现出了这几个特点。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一部分 19世纪后半叶时期 第一章 詹姆斯·理雅各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翻译 第二章 王韬——近代中英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 第三章 翟理斯在中文翻译与研究领域的贡献 第二部分 20世纪初至20年代时期 第四章 亚瑟·魏礼和他的中国文学译介事业 第五章 狄更生对中国文明的乌托邦解读 第六章 罗素的中国行及其中国文明发展观悖论 第七章 严复、林纾和蒋瑞藻在翻译文学领域的成就 第八章 梁启超、苏曼殊、鲁迅与拜伦诗歌的译介 第九章 周作人、田汉、郁达夫与王尔德译介 第十章 鲁迅、郭沫若与雪莱及其他英国诗人 第十一章 田汉与英国文学 第十二章 牛津的书虫——许地山与牛津大学 第十三章 英伦风范与徐志摩的理想追寻 第十四章 老舍在伦敦及其与英国文学的关系 第三部分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时期 第十五章 1933年萧伯纳在上海 第十六章 E.R.休斯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 第十七章 朱利安·贝尔与中国的文学情缘 第十八章 萧乾的英国文学机缘 第十九章 叶君健在英国的文学创作与交游 附录 剑桥的人文与人文的剑桥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1848-1949中英文学关系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格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6064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2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